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内蒙古戈壁荒漠区特殊地貌地质填图工作,选择ASTER和SPOT5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影像校正、影像增强等处理方法,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遥感解译图像快速准确地获取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译,提高了填图的准确性,为特殊地质地貌区地质填图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在同类区域开展地质填图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岩浆岩及变质岩出露广泛,植被稀少,地势平缓,是无人机遥感开展地质填图试验的理想目标区。为解决传统地质填图方法受地形、环境限制和投入高及工作周期长等问题,选取北山长流水地区20 km2化探重点工作区为目标区,利用大疆精灵4专业版无人机采集图像,并采用Photoscan软件合成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以及三维模型,建立解译标志,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解译,获得比前人1:1万地质图更加精细的地质图。该方法较传统填图方法能够解译出地质体形态、岩脉产状、微小断裂等更详细的地质内容,并能提供划分岩脉期次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是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辅助技术方法。针对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的荒漠戈壁地貌景观特点,在地质填图中选取国产资源三号卫星遥感数据和ETM+遥感数据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并分别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几何校正(或精校正)、图像校正和镶嵌等数据处理。鉴于测区植被不发育,地表多以基岩和戈壁滩为主,资源三号遥感图像颜色单调。特将校正的资源三号图像与ETM+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具有ETM+图像的丰富色彩信息,又保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便于实施人机交互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地层、侵入体和构造的解译标志,提取了与岩性和构造相关的各类信息,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判别解译,提高了地质填图工作的准确性,为荒漠戈壁地貌区的地质填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4~2006年吉林省开展了吉林市等八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其任务书中提到:"充分收集研究前人区域地质和物、化、遥资料,全面完成测区1:25万地质填图任务".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吉林省中等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种类选择、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质解译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西藏念扎金矿为研究对象,提出在传统矿产勘查的地质填图、找矿预测等项工作中适宜多源遥感数据的介入。地质填图主要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人机交互解译为主要方法;遥感找矿预测主要采用多光谱影像,通过寻找与成矿相关的特征矿物的光谱特征,反演目标矿物地表分布情况,从而提供找矿线索。结合传统工作手段验证遥感技术所获取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以ETM、SPOT5和Quickbird为主要信息源,在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该地区的地层单元、中—小规模地质体(如岩脉、小岩体和火山口)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遥感解译分析,并开展了大量的遥感野外地质调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彩色空间HSV变换融合法将SPOT5高精度遥感图像数据与ETM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但其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人们对其勘探开发的步伐。羌塘盆地1∶5 万遥感石油地质填图的圆满完成, 为加快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成功的典范。青藏高原植被少, 且主要以物理风化为主, 遥感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充分发挥遥感图像的宏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能够提取大量的地质信息。通过图像解译,可以基本确定正确的填图方法,了解构造格架及主要的岩石类型等,使野外工作心中有数, 重点突出, 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遥感填图在青藏高原不失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遥感和物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重要技术问题;推出了一个适用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高区调工作的成图质量、加快填图速度,为区调工作的定量化和半自动化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聂立军  周凯  邸新 《吉林地质》2009,28(1):69-71
2004-2006年吉林省开展了吉林市等八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其任务书中提到:“充分收集研究前人区域地质和物、化、遥资料,全面完成测区1∶25万地质填图任务”。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吉林省中等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种类选择、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质解译等。  相似文献   

10.
主成分分析法是遥感蚀变异常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开展伊合诺尔等两幅1∶5万矿调过程中采用该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铁染、羟基蚀变异常提取,绘制1∶5万遥感蚀变异常图,圈定了7个成矿靶区.通过地质填图,与已知矿床(点)吻合,说明该方法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地质填图以及找矿提供依据,故此方法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什北山填图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探索1:50000高山峡谷区填图方法。不同分辨率遥感数据在岩性、构造解译等方面的差异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解译能有效提高解译程度。研究认为同一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组合图像、Landsat-8和Worldview-2数据协同图像增强了对岩性和构造识别的能力。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和岩性分类、基于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岩石化学成分填图等是高山峡谷区填图有效技术方法。利用ETM和ASTER数据开展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ASTER较ETM数据在铁染异常、羟基异常等提取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分析认为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是区域找矿的重要途径。根据乌什北山地质地貌特征,选择其中有效技术方法或技术方法组合开展1:50000地质填图,结果显示在减少剖面测制和路线地质调查数量的同时,达到了填图精度,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研究成果,为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总结提供了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南江地区1:507000遥感地质填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四川南江地区8个1:50000遥感地质填图试点图幅作为评价对象,对多种遥感图像的遥感地质填图能力、不同岩类区应用效果和解译精度进行了比较和评,指出采用1:16000-25000万黑白航片应用效果最佳。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设计、野外填图调查、室内资料处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对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程序及要求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野外地层、构造的遥感影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专题地质填图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积性地质调查及填图是今后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并实现地质调查和科研一体化,特别是在已有填图基础上,如何部署和开展新的填图工作,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新问题。专题地质填图是针对存在的重要地质或资源、环境问题,或是针对特定目标地质体等,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填图与研究融为一体的地质填图,填图的范围和比例尺依据解决问题和目标地质体而定。专题地质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是对已有的综合地质填图的补充和提高,是高效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的一种方式。论述了专题填图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开展专题填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东昆仑新生代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地质体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质体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对东昆仑东温泉盆地的ETM图像进行了详细地质解译,建立了新生代地层和新构造的解译标志。解译结果表明,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准确勾绘新生代地层的界线和确定新生代断裂位置。通过野外地质验证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10个填图单位,新生代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的左旋走滑断裂和近北西西向的逆冲推覆构造。遥感地质解译和野外验证结果对比表明,多光谱遥感影像在新生代地质填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云龙  赵培荣 《云南地质》1999,18(3):283-290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和 进步,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设计,野外填图调查,室内资料处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对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程序及要求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野外地层,构造的遥感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李隽辉  闫臻  付长垒  汪洋  陈雷  李五福 《地质学报》2022,96(4):1478-1487
造山带内增生杂岩的准确识别和详细解剖不仅对确定古洋盆和古俯冲带存在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而且对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题地质填图是识别和解剖增生杂岩的有效手段,然而,部分艰险地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给填图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遥感地质解译可为专题地质填图提供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对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19.
以往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受自然条件制约,地质信息获取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覆盖区的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所以覆盖区地质填图技术亟需向多学科、多方法的融合方式转变,提升覆盖区地质填图信息承载量和多元化服务能力.选择黑龙江1:5万望峰公社幅开展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通过土壤、航磁、遥感多源数据反演解译,划分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0.
矿集区三维地质填图是采用1∶5万的调查尺度,提交地表地质图及具有一定精度的深部地质图,为圈定含矿建造、控矿构造等主要目标地质要素提供基础地质依据.通过在本溪矿集区开展的三维地质填图工作,认为构造填图是三维地质填图的基础,提出"分级分块"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总结了矿集区三维地质填图方法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