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省南江县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热水的形成、热储构造、地热水的补径排特征及川北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南江县的地热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南江县地热水的形成方式为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以地热梯度及化学热、机械热、放射热等方式增温,以岩溶管道及裂隙作为水及热的传递通道,顺层作纵向径流,在地表减压最大地段出露或人工钻井揭露排出地表形成地热水;南江县地热地质条件较为优越,通过钻井揭露,在合适的深度如2 150 m可获取较理想的地热水,具有较好的地热水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部陇川县勐约乡研究区小范围内出露地热泉,该区地热成因及地热田范围并不明确,地热成因争议较大.本文以勐约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热钻井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地热成因分析,在盖层、热源、热储和热通道等要素方面对该区地热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地热地质成因模型.综合分析认为:(1...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东温泉是以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为热储层,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为盖层,以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为下部隔热层的层状深循环型地热系统。本文从地热显示、水文地球化学、热储结构及热水动态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市东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并从热源及补径排条件等方面探讨了东温泉成因模式。结果可知:东温泉区共有天然温泉11处,人工钻井温泉6处,水温27℃~53℃,水质类型为SO4-Ca型,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成因模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在桃子荡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由南向北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五布河流深切峡谷地段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研究结果对今后该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及温泉开发远景规划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方亮 《地下水》2008,30(3):27-29
地热水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的能源,长垣县地热资源丰富,研究该县区地热水空间分布,赋存条件、成因,根据当地质条件,弄清了热储层的空间分布与特征,地温场平面变化特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等基本地质特征可作为地热标准规划和开发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阜阳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阜阳地区地热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勘探井水质资料,对研究区地热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地热流体在垂向、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太古宇五河群风化壳可以构成热储,其较低的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oved solids,TDS)不同于区域常见的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界首组热储。同时,利用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得出区内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经侧向径流补给和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高TDS地热流体; 利用地热水放射性同位素资料估算了研究区地热水年龄。通过地热水化学、同位素及控热构造等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概念模型,为该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罗来钫 《江苏地质》2019,43(2):322-328
广东潮州新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为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更好地寻找和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对该区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属于典型的断裂裂隙型地热资源,盖层为地表第四系,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断层在控热和导热的作用下提供热量,形成临时孔隙型和岩体裂隙型热储。  相似文献   

8.
马边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于我国地热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基于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热水资源调查等成果,对马边地区地热水资源成矿地质条件、地热场和成因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可知:马边地区地热水补、径、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地热水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马边向斜轴部是深循环地下热水的可能富集部位,预测马边地区的民建镇是地热水资源有利的勘查区,找矿潜力较大。可通过人工钻井的方式进行开采,有望在井深2 000 m附近嘉陵江组上部的碳酸盐岩中找到高温地热水。分析结论可支撑服务于该地区地热水资源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查孜地热田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块隆起区之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区内岩浆岩分布较为广泛,活动性断裂较为发育,拥有形成地热的良好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查孜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热田的热储层为古近纪古-始新统火山岩。大气降水及融雪水的入渗补给为地热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活动性断裂构成了地热水深循环的通道,广泛分布的岩浆岩体为地热水提供热能来源,本区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可划归为岩浆岩-构造断裂型。  相似文献   

10.
岩溶热储赋存丰富的中-低温地热水,是广安市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的层。通过地热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等方法和手段对广安地区铜锣山背斜热储性质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内地温梯度值每百米为1.8~2.0℃,水温为26~42℃,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属于低温中性热矿水。②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超过1 100 m,位于区域北部的大巴山一带,具有较远的补给来源及较长的径流途径。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解译成果和2 503 m地热钻井测温曲线揭示,牟家镇刘家沟村地下800~1 100 m存在低阻层和温度拐点,推测为导水断裂带。基于地热钻探认识、物探解译成果、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概化其地热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在高隆起背斜槽谷区渗入地下,沿溶隙、管道和构造通道自北向南形成深部径流,吸收岩石热量后成为热水,并于河流深切峡谷地段以天然温泉出露或以地热井形式被人工揭露。此项研究可为广安市地热勘探、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杜霏  潘国林 《安徽地质》2021,31(2):165-168
本文结合物探、钻探、综合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对地热地质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制等因素分析研究,建立了地热田的形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温场平面上大致分布于F3、F4断层与伟晶岩脉(ρ)构成的"三角区"内,垂向特征表现为地热水出水深度各有差异;热储层为F3断裂破碎带,同时F3断裂破碎带亦作为地热流体的主要排泄通道,热源为现代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房或沟通深部热源的现代活动断裂的热对流.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是江苏省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本文基于苏北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系统总结研究区内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首次对该区的地热资源量、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及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进行分层分温度范围的定量评价。基于研究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水温分布特征等综合分析,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区划。研究成果表明,苏北盆地的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地热资源量总计约为229.8亿吨标准煤,地热流体年可采量约为197000万m3,地热流体年可采热量约为618万吨标准煤。热储层中的地热水理疗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临江市老三队地热水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分析了它的物理化学特征,含水岩组,补、径、排条件以及热储层、隔热盖层、地热水源等,最后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成因。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水富地热钻孔水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金沙江河谷区云南水富地段内地热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主要地质构造格局,并通过对区内地热钻孔水及邻近的地表泉点、地表水的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研究,地热水的形成和成藏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探讨,指出地热区位于多方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发育的断裂构造利于富集和提供良好的热源和深部地下水循环通道,属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区系区内最高,运移途径长,循环深度大,在含水层内的滞留时间最长,与热储层的能量交换充分.地热水具有水温稳定、水量大及承压的特点,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结合石林盆地地热异常及地热钻孔资料,对石林盆地地热田的热储构造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该地热田热储层为元古界震旦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九乡石垭口断裂、牛头山古陆控制。钻孔资料显示,地温梯度为(1.5~4.8)℃/100 m,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从水文地质条件看,地下热水补给有限,应控制地热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西藏谢通门县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分布有卡嘎温泉,开发地热能解决当地供暖之急,但地热成因及储量研究尚未开展。通过分析调查区的地质构造、地热活动规律,并在卡嘎温泉附近开展地质详细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土壤氡气测量等工作,综合运用地质、物探成果,对卡嘎温泉的成因及热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音频大地电磁及土壤氡气测量成果清晰地揭示了区内NE向、NW向与SN向断层深部的延展情况与叠加关系,说明区内具备较好的导水通道和热储空间。(2)研究区热源以中浅部始~渐新世岩浆岩衰变放热及深部存在高温岩浆熔融热源向上传导;断裂破碎带既是深部热储,也是深部热水上涌的通道;第四系上部冲洪积等堆积层为地热水的良好盖层,而第四系下部松散沉积物及部分基岩风化壳构成区内浅部热储。这些说明本区地热应用潜力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依据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成果的三维展示,发现深部S1、S2两个异常区在浅部呈连通状态,地表温泉点正好位于其连通通道上方,故在附近钻探取水时需评估对此温泉点水量的影响。最后,结合本区地热水的地热特征及电性特征,构建了调查区“地球物理-地热地质”模型,可为西藏其他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年来磷矿深部勘探资料,对贵州息烽温泉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热特征开展研究,获得了有关温泉地质成因的新认识。(1)由洋水背斜、安清断层(F1)和温泉断层(F2)组成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息烽温泉地热水系统的主体及边界,该控热构造体系内地表构造与地腹构造并不统一,老地层盖在新地层上,构成顶、底两层叠置的多个热储单元,这些热储单元是地热水形成和运移的良好场所。(2)安清断层(F1)使多个热储单元直接接触,从而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为导水、导热的良好通道;温泉断层(F2)构成了息烽温泉区地热水系统的边界。(3)大气降水沿断裂通道下渗至深部的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向洋水背斜核部进行迁移,受上覆寒武系碎屑岩盖层的保护和温泉断层的限制,形成洋水背斜西翼和北端的地热资源有利富集区,最后受分支断层阻挡而自然岀露。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地热水属断裂对流型中低温热矿水,其形成与分布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通过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典型温泉成因、地热勘探成井条件分析,总结出变质岩区地下热矿水具有以下赋存规律:一般构造区基本不具有地热水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尤其挽近断裂有带状热储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与背斜复合构造区具有地热田形成条件。贵州东部镇远、雷山、黎平、榕江、江口及三穗等区域有较好的资源形成条件,有一定的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进平 《城市地质》2019,14(1):26-33
为解析延庆区西北部地区的地热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地热流体通道、热储层和盖层条件的总结分析,并综合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析了研究区内的地热资源形成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NEE向与NS向断裂为主干断裂,在其交互处,形成主要的热水通道,发育了以蓟县系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层状热储,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1.5~4.6万年前的大气降水补给,与浅层地下水几乎无水力联系。延庆盆地内的地热资源主要受以热传导为主的传热过程控制,热储层和盖层岩石热导率的差异,使得平面上的温度差异显示出受控断裂构造控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廊固凹陷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对其热储层特征及成藏机制进行研究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JZ02地热井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抽水回灌试验研究分析,确定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分析了地热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地热井碳酸盐岩热储层岩溶裂隙不发育,表现为低渗透率高热导率的特征,热储层地温梯度较低,仅为1.00℃/100m。同时,大地热流值也呈现出凹陷区低值的特点,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太行山和燕山的大气降水经补给径流后,经大兴断裂带渗入深部地层,受到深部地热和岩石放射性生热的热量不断加热,断裂带为深部热源向上循环提供了通道,碳酸盐岩热储其上覆盖的新生界砂岩和泥岩地层形成良好的保温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