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敏  徐高海  杨森 《地下水》2022,(5):39-41
熊渡水库位于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聂家河村,属长江二级支流渔洋河中下游段;以发电、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设计年发电量8 600万kwh,灌溉面积约15万亩。本文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及取样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人类重大工程之熊渡水库对含水层、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引水隧洞开挖对含水层基本无影响;未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未对附近两处泉水流量造成影响;水库内网箱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对熊渡水库部分区域水库水质造成污染;水库位于岩溶峡谷区,地下水水力坡度变化较大,水库蓄水仅对周边近水面区域地下水水位造成影响,使地下水水位抬升约45 m,影响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2.
沿Rouge河下支流地下水中某些水质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训  KentS.Murray 《地下水》2001,23(3):131-133
沿着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Rouge河下支流在9个地点采集两岸和河床底泥地下水样,现场测定地下水的温度、PH值、Eh值、溶解氧、总碱度和电导率。这些水质参数的变化表明在不同地点以及河流两岸地下水不存在着直接的水力联系。含盐量最高的地下水出现在采样点mw-6南岸,而在mw-1处地下水处于比较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3.
贵州岩溶地下水的水质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鄢贵权  丁坚平 《贵州地质》1999,16(3):266-269
论述了贵州岩岩溶地下水水管理的现实紧迫性及技术上的复杂性,可行性,针对贵州岩溶地下水的水质现状,提出了水质管理的两个系统模型-水质水量平衡模型称我级谱系水质控制及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多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基于喀什地区主要采样点197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主要采样点氟化物、浑浊度、硝酸盐以及氨氮四个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结果表明:各指标年均浓度从2010年以后逐步递减,且氟化物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夏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递增,而秋、冬两个季节是各指标污染浓度递减最为明显的季节。随着喀什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2010年以后,区域地下水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变化,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水。  相似文献   

5.
张晓威 《地下水》2013,(6):135-136
通过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水质状况等方面分析营口地区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分别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出入境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包括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饮用水源区水库及富营养化状况和地下水水质。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提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秀丽  罗维  裴建国  犹俊 《中国岩溶》2017,36(5):713-720
为了解长时间尺度岩溶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征,本文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选取1984年和2014年48组原位取样点的丰季水质数据,并结合地下水赋存环境和城市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较好,整体有恶化的趋势;1984年仅有9处地下水水质超标,多数超标点为原生背景成因,2014年有14处水质超标,多数超标点为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类型在30年间变化较大,近一半取样点地下水由HCO3型变成HCO3·SO4型水,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化明显;新老城区地下水水质逐步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带则是地下水污染的高发区,农业区因人类活动强度较低,地下水水质变化相对平缓。建议在岩溶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有的放矢的开展评价监测管理。针对工作区地下水硫酸盐化现象开展研究,并对城乡结合部开展综合整治,加强对农业区地下水环境的综合保护,以遏制区内地下水污染趋势,预防地下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一峡相隔,气候和地质环境相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海地下水抽用频繁,发展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滨海地区地下水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浅层地下水井钻凿和地下水潮周期化学连续取样及实验测试。对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 全部监测井为Na-Cl型,除个别监测井外,大多数监测井浅层地下水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 amount of dissolved solids,TDS)和氯离子、硫酸盐、钠离子等含量较高,其中TDS和氯离子含量最高,分别接近39.00 g/L和20.00 g/L,取样时段内波动较大,类型以偏酸性重碳酸盐为主转为以偏碱性钠离子和氯化物为主; 受制于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自我调节能力以“一般”和“弱”居多,水质为IV—V级,且不随测次而变化,表明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既与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也与人类活动有关,还可能受到深层承压古海水释放的影响。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研究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林栋 《广东地质》2012,(1):114-119
梅州城区拟兴建的后备饮用水水源地自然环境及水文地质环境良好,大气降雨、溪水及地下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工矿及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较少。在采样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证明了拟建的4个水库在水文地质环境及水质方面优于或可以与同属莲花山脉、相距只有10km的清凉山水库进行类比。拟建水库蓄水后水库水质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出现铁锰超标现象。通过论述、评价,最终认为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9.
依据辽宁西部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地区2006-2010年间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采用地下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污染起始值相比较,认为超过污染起始值即为受到了污染。辽西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未污染范围逐年增加,大部分水质点处于极轻微污染—中度污染状态,重度—严重污染的水质点逐年变化不大且略有减少。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各年均以地下水水质稳定占主导趋势,地下水水质变差趋势明显减弱,地下水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并且地下水水质逐年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布在咸阳秦都、渭城、兴平、武功等十一个县(区、市)的45个地下水监测井所得水质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六价铬、硫酸盐及溶解性总固体七个重要污染指标数据,得出每一类污染物的具体空间分布,从水文地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几个方面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进行具体原因分析,结果得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尤其是工农业生产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最大;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每个监测井水质对于五级水分类标准的不同隶属度,得出研究区内地下水质呈现南部普遍差于北部的结果;进一步总结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与氯化物、总硬度几个污染指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及水质pH呈弱碱性有利于氟化物浓度升高等关系,为之后的地下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合并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获得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以地下水污染分区图指导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设计,调整地下水水质监测孔的密度。优化后的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538眼(组),其中分层监测井136眼(组),新设计监测孔343眼。结合地区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规律调整监测频率。建议浅层极易污染区每年丰枯期各取1次样,其它地区每年枯水期取1次样。承压水每2年在枯水期取1次样。  相似文献   

12.
殷秀兰  李圣品 《地质学报》2021,95(5):1356-1365
地下水质动态变化及其趋势研判是区域水资源调配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全国2007~2017年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数据为基础,结合典型地区的代表性监测组分超标特征及动态趋势,开展了地下水质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监测中以Ⅳ类水质点占比最大,其次为Ⅱ类水质点;Ⅰ~Ⅲ类水质点数量较少,而且占比以降低为主,Ⅳ和Ⅴ类地下水监测点逐渐增加,其中Ⅳ类水质点的比例由40.50%增加至51.45%;全国地下水质主要的超标组分为pH、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钾指数、铁、锰、氟化物、"三氮"。以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代表,分析研究典型地区地下水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随着地下水位变化明显,在地下水位波动较小的地区,地下水质状况也基本上变化较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合理制定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防治地下水污染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新疆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东 《新疆地质》2002,20(3):279-279
过去的一年中在各部门努力下,经过有效治理,新疆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001年新疆基本环境状况总体如下: 水质 新疆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42.1×108 m3, 较平均值高出18.1%,河流和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76.2%的河流达到国家Ⅱ、Ⅲ类水质标准,76.9%的城市饮用水水质达Ⅰ至Ⅱ类标准,Ⅰ至Ⅱ类水比重比上年上升了3.2%,但受控湖泊、水库水质较差总体水质为Ⅴ—劣Ⅴ类之间;城市地下水;饮用水质较好,在监测的13个城市中,水质主要在Ⅰ—Ⅱ类之间. 空气 新疆16个城市大气质量监测分析表明,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三级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为了解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文章以平原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石河子市等8个地区(州、市)的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及年际动态、分别对比了平原区边缘、过渡带和中心2003年和2011年共51组原位取样点水质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含油盆地有类似的规律,在边缘主要为HCO3 Ca,到中心过渡为HCO3 Na;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质10月优于4月,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面积占统计总面积的百分数由2003年的79%降至2011年的64%。得出了新疆北部平原区具有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带性、8年来除昌吉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外地下水水质变差、平原区中心地下水水质变差幅度最大的结论。讨论了典型地区(州)地下水水质类别变化特征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机井混层取水、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开采量增大等),提出了地下水水质改善与污染防治对策(控制点源的排放、加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分层开采地下水、重视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15.
以豫北山前冲洪积扇含水层为研究对象,探讨1:5万冲洪积扇含水层水质调查方法。该方法由工作量预部署、野外调查和取样点布设3个阶段组成。工作量预部署阶段,以前期调查资料为基础,编制工作区地形地貌、潜在污染源、地下水流场和水化学类型演变图,并赋值叠加形成不同调查点密度分区的野外工作图,宏观控制调查工作量; 野外调查阶段,重视pH值、溶解氧、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与质量控制,根据调查区块环境状况调整调查点密度,布点兼顾地下水点与非地下水点及不同深度水点间的比例; 取样点布设阶段,以地质环境对含水层进行分区,以不同深度水井地下水功能对含水层进行分层。利用调查点现场水化学参数,识别并圈定水质变异区,分别采用判断法和均布法布设水质变异区和水质正常演化区取样点。该方法可为类似地区开展高精度地下水水质或污染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烟台大沽夹河中下游地区1987~2017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背景,选取对地下水影响较大的钠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重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以及总硬度、矿化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rapher软件,制作地下水水质动态曲线图,分析地下水水质多年变化特征,并使用AquaChem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总结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其变化规律,对比分析研究区30年地下水质量变化情况,选择时间序列法对大沽夹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水质进去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水化学类型由HCO3- Ca、HCO3·Cl- Ca·Na向HCO3·SO4- Ca·Na、HCO3·Cl·SO4- Ca·Na转变。但地下水质量变化不大。除下游沿海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尚未超过Ⅲ类水标准,仅部分地区NO3-超标明显。  相似文献   

17.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5,24(3):166-170
通过对惠安县16个乡镇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富水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乡镇地下水的水质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从抽查的118个水样中发现,水质良好、较好的有57件,占48%,水质较差的样品61件,占52%.超标项目主要有pH值、三氮、Mn^2+等.并对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地下水水质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地下水水质监测中的布点与采样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的误差来源于布点、采样、保存与预处理、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环节。现代化水样保存分析方法的改进使大多数污染物及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可探测下限能达到10-6级或更低。另外,由于地下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使得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3)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长治市6个样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遗传毒性检测。通过观察计数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以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数为指标评价长治市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东旺村,故南村,故北村,王里堡村,坡底村和魏村6个采样点中,魏村地下水微核千分率最高为8.67±2.27‰,污染指数(PI=2.0)为轻度污染,其它5个采样点水质基本无污染,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以作为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4)
随着社会工业、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地表水骤然减少,地下水水位急剧降低,对于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汇总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2015年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研究,确定了地下水水质超标指标由四个变化为八个,并根据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了指标超标的原因;通过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宣传→监督→管理","细化→控制→技术推广"的污染物关键控制措施,为类似地区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国大流域水资源污染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