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朝宝 《地下水》2009,31(2):35-37
利用山西省汾河灌区1993~2007年各站点的地下水埋深实际观测资料,对灌区地下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相对稳定阶段(11月~翌年3月中旬)、埋深最浅阶段(3月中旬~5月)、变化频繁阶段(6月-10月)。  相似文献   

2.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 m和15~19 m.  相似文献   

3.
许多地区地下水是生态稳定的重要支撑或补充,确定地下水补给地表植被的临界埋深对地下水管理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以西辽河平原为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根据地下水补给植被原理划分包气带水分运动结构,描述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作用机理和物理过程,定义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及相关物理概念。②根据植被根系吸收潜水蒸发的物理机制,地下水面附近由毛管水上升形成的潜水影响层是临界埋深计算的关键。③推导土壤毛管有效孔径计算推理公式,通过构建土壤微结构模型求解推理公式中的孔隙特征参数,解决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的精确计算难题;④结合不同群落植被根系层厚度,形成地下水补给植被的临界埋深计算模型。⑤通过野外调查和观测试验实证,表明计算结果可靠,研究成果在科尔沁草原得到了及时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下水埋深对淮北平原冬小麦耗水量的影响,对浅埋区农业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2020年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群,模拟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冬小麦蒸散发变化过程,以蒸散量表征小麦耗水的变化,识别影响小麦耗水的关键环境因子,探索不同情景小麦耗水特征。全生育期内各地下水埋深0.5,1.0,2.0,3.0 m下小麦蒸散量依次为510.50,499.33,567.88,727.88 mm,各埋深下表层10 cm处土壤含水率与蒸散量相关系数依次为−0.42,−0.69,−0.53,−0.43;依据太阳辐射量划分3类典型日,典型日内蒸散强度为:强辐射日约0.30 mm/h、弱辐射日约0.07 mm/h、微弱辐射日约0.03 mm/h;蒸散峰历时依次为:5:00—20:00、7:00—17:00和9:00—17:00;太阳辐射强时,地下水埋深对蒸散强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过弱时,地下水埋深大会阻滞能量传输,蒸散强度峰值滞后;表层土壤水是蒸散发的主要来源,尤其在1.0,2.0 m埋深下表层土壤水对蒸散发贡献率更高;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正向驱动小麦耗水,表层土壤水分、平均气温和空气湿度反向驱动。  相似文献   

5.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林金 《地下水》2013,(3):85-87
随着喀什地区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测和控制体系尤为迫切。长期监测了喀什地区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埋深变化,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11年全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了喀什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喀什噶尔流域和叶尔羌流域地下水埋深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小,至平原区埋深最小,大部分区域小于5m。全年内6、7、8、9月份因地下水蒸发量和开采量较大,埋深均大于6.9m。2012年与2011年同期(第一季度)相比,喀什市及其周边地区埋深增大0.2~0.4m,可能与人工开采活动有关,两河流域下游埋深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7.
淮北平原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玉 《地下水》2012,(1):9-11
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资源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影响浅层地下水水量、水质的重要参数。它对研究区域水量转化和水量平衡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受降雨量、土壤类型、植被、地下水埋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判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存在很大困难。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降雨量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所推求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就会存在较大误差。结合安徽省淮北平原区五道沟水文实验站观测的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水位资料,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推求了不同降雨量等级的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根据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地下水埋深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检验。研究表明,在控制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符合指数分布;在地下水位自由变动的条件下符合伽玛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量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对沧州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特征值,即月、年平均埋深,月、年最大、最小埋深,分别进行了逐日观测与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咸、淡水分区各项特征逐日与其五日观测资料的对比系统,从而为将五日资料换算为逐日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郭青松 《城市地质》2005,17(3):23-28
密云县平原区是北京市重要水源地之一。本文在分析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均衡原理对其进行地下水资源现状评价,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潜水蒸发与土质及地下水埋深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学英 《地下水》2002,24(1):8-9
本文分析了不同土体和潜水埋深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和作 用机理,为节水灌溉和防治土壤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李艳刚 《地下水》2014,(4):82-82
以1980年至2012年石家庄市地下水监测资料及地下水开采量资料为基础,分三个阶段对石家庄市东部平原33 a来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三个阶段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一直在增大,近5 a来地下水位下降速率明显降低;进入21世纪以来地下水储量的累计减少量明显增加;地下水漏斗影响面积持续扩大,漏斗中心水位持续下降,近三年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中东部平原区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沧州市沧县为典型区,通过合理布设站网,达到了对逐月开采量及深层地下水埋深的监测。根据种植结构及水位埋深的不同进行了分区,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埋深与开采量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埋深的变化反映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为"三条红线"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浅层地下水埋深和水质的空间变异性特性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冲积平原曲周县的139个观测点取样分析,测定了其浅层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含盐量以及硝酸盐含量。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服从正态分布,地下水含盐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硝酸盐含量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且按一定的精度和置信水平确定了这三项的合理取样数目。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这三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这对于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防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及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递函数-自回归模型在地下水埋深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  袁星  谢正辉  刘志雨 《水文》2006,26(4):55-59,93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标定传递函数模型的参数,并利用自回归模型将残差转化为白噪声,建立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的传递函数一自回归模型,将其应用于资料缺乏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标定所得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改进资料缺乏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为利用降水估计地下水埋深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最大农业灌区为叶尔羌流域的灌区,该流域三个主要灌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占流域比例高达57.5%。其中巴楚灌区地下水主要来源工程引水进行补给,莎车子灌区地表水资源量相对较大,地下水补给量较大,麦盖提灌区主要来自于冰川融雪补给。本文以叶尔羌河流域巴楚、麦盖提子和莎车子3个主要灌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三个主要灌区2003-2018年地下水监测数据对其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和其影响主因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蒸发量对于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敏感度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影响因子,其次为地下水开采量,年径流量和农业灌溉水量对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为负值,敏感度较低。地下水超采是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因。研究成果对于流域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刘雷 《陕西地质》2012,30(1):60-64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动态模型GM(1,1),对一观测孔地下水位埋深进行灰色动态模拟。利用观测孔2011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对2012年地下水位埋深进行预测。经验证,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地下水水位年际、年内动态及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秦皇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确定地下水动态的类型:降水入渗—开采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地下水水位下降所引发的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应建立健全地下水监控系统、调整优化机井布局、寻找替代水源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等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以期实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弄清地下水埋深与天然生态植被生长的关系,是精准调控地下水开采、针对性制定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利用民勤盆地2000—2017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年均值,结合85眼监测井的地下水埋深实测数据,分析了植被生长与埋深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NDVI较低,多年均值约0.1,2012年后NDVI趋于增大,反映人工造林等措施成果明显。地下水埋深总体趋于增大,2008年后增幅减缓,目前埋深西部大于20 m,东部、北部小于20 m。区内适宜植被生长的埋深范围为2.5~3.9 m,多年平均适宜生态水位约2.66 m;埋深小于4 m时,NDVI与埋深表现为高度负相关(R<-0.8),即埋深越小,NDVI越高;埋深大于4 m时,两者无明显关系。较前人成果,文章从长序列时间、盆地空间尺度分析了民勤绿洲区天然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得到浅埋区生态水位,进而圈定了生态治理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埋深与“四水”转化参数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友 《地下水》2009,31(1):57-60
阐述了“四水”转化的地表径流系数、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降水入渗的土壤水资源系数和水资源系数随地下水埋深变化而变化的各自特点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地下水埋深变化导致各参数变化以及各参数之间相互变化关系的内在原因。从“四水”转化的角度阐明了土壤水资源概念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