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地理教学》2014,(8):31-34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教师面对同行、评委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说明指定课题的教与学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论述了说课与上课的差异,说课的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说课与上课的差异在于内涵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活动形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学生活动设计、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这个教学设计的出现,源于我的一次"同课异构"。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的初始设计,我采用的是:第1、2小组探究三级阶梯上都有哪些地形区;第3、4小组探究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第5、6小组探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第7、8小组探究地势对交通的影响。然后按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我在旁进行点评。上了几个班的课,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我发现在这"热闹"的背后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把  相似文献   

3.
李茵瑜 《地理教学》2021,(10):61-64,11
"一境到底"情境式专题复习是指以一个区域为单元,在充分挖掘区域特征之后设计而成的情境式专题复习课.此类型复习课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框架和提高学生获得感.本文以龙羊峡为例介绍"一境到底"情境式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课例说明】“水圈和水循环”是本市一位青年教师在“扬州市高中地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时上的比赛课。这次扬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地理教学竞赛对参赛选手要求非常高,参赛教师不得带自己的电脑,不允许上网,也不得带手机,只能带文本性的教材、课标。由组委会现场指定课题,教师可用学校配备的电脑,在规定的四小时内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预先谋划,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研究学情现状、进行材料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下面从上述几个环节来谈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胡春波  潘冰冰 《地理教学》2011,(21):25-26,28
2011年9月,我市举行一次送教到帮扶学校交流展示课,地理学科由两位教师作课展示,然后与会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其中研讨的一个主题是“教学设计的再思考”。下面以人教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其中的一课时“地形复杂多样”为例,谈一谈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7.
彭洁 《地理教学》2012,(7):26-30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材“气候”章节中“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节综合运用课,同时参考了《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标分析课标原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归纳总结不同的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2.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样在教学设计时聚落的类型、规模、发展就不能抢占了聚落分布的重要地位,应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9.
王英琼 《地理教学》2014,(14):28-31
一、活化课前 学生课前预习,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设疑、质疑;同学合作搜集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师生合作优化活动方案;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情境等"活化课前"的策略,能体现"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珏 《地理教学》2012,(11):18-19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关键。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课堂结构,让课前的预习、课上的预习交流成为教师了解学生认知起点,从而有效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一、有效组织学生预习是预习活动的基础预习活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学生对  相似文献   

11.
黄景  方赛军  曾影 《地理教学》2013,(17):25-26
正以下两节教学设计是节选自"国培计划(2012)"培训团队(地理学科)研修项目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举行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教学设计一是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龙泉老师设计,教学设计二是由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尹宏伟老师所设计,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兆兰 《地理教学》2010,(24):14-15,40
高三地理基础复习课(一轮复习课)是高中学段至关重要的课型,对于全面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有着特殊的作用。规范化的基础复习课可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将新授课上的知识经验调整转化为具有个性特质的“意义建构”,从而为后续的专题复习课“强化学生地理创新意识、提高地理应用能力”作好坚实的铺垫。同时,科学地设计好基础复习课的教学行为,也能有效促进同一班级内学生地理学业成绩的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控制两级分化的现象,形成优质高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人教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可作如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宋洪位 《地理教学》2012,(18):11-12
以下是节选自2011年12月德州市优质课比赛中两节获奖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是德州实验中学隋秀忠老师设计的。"教学设计二"是德州一中迟建亮老师设计的。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晓 《地理教学》2015,(2):37-40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达成评价要求是教学的双重内容效度,教学设计既有益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有助于达到评价项目要求。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设计者多根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最后形成教学任务,使得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简单的等同于对"行为操练细目"的追求。但是目前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还包括无法用"行为"来制定的过程性、表现性、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因此,科学设计教学任务、研究复杂学习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尤为重  相似文献   

16.
赵怡 《地理教学》2010,(1):39-40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课异构”是教坛新秀,是优质课评比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多次参与这类活动,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如何在“异构”的设计中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17.
钟张梁 《地理教学》2014,(17):45-47
正校本教材开发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满足学生需要,适合学生学习,但是教师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却出现材料与事实有出入,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图片信息过于抽象,只考虑普遍性而不考虑特殊性,根据材料设计的问题过于片面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值得思考,认真对待。一、活动过程一位教师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教学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8.
张燕妮 《地理教学》2015,(5):17-20,27
信息化的今天,云技术、互联网的到来正推动着教育发生变革,微课的运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从微课的设计理念及特点出发,以微课“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及实践应用”的制作为例,具体阐述了微课学习资源的制作与组成,指出了微课开发的实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叙述性课和活动性课是教科书表述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地理教科书叙述性课居多,活动性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在地理新教科书设计中,适量增加活动性课,不仅是教科书编制观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雷 《地理教学》2015,(1):32-34,20
一、教学立意唐代画家张彦远认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呢?"农业"一节究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笔者起初的设想是"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海洋"来设计本节课的。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精心创设了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建构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块,培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之心,对地理思想和观点的探究之意,对地理课堂的享受之乐,是我们对本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