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系标准剖面入手,探讨了露头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含煤地层格架研究中的应用。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纪沉积建造可分为2个陆表海碳酸盐岩与硅质碎屑岩混合沉积层序和2个河流碎屑岩层沉积层序,其形成受控于3级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
广西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北岳  颜佳新 《地球科学》1994,19(5):597-608
在详细研究广西上二叠统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等时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不同相区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配置,进而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形成都同时受到全球海平面升降,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充填的控制,在层序发展的不同阶段,受控的主导因素有别,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层序构成。  相似文献   

3.
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主要为陆表海充填沉积。通过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划分为1个Ⅱ级陆表海充填层序,3个Ⅲ级层序(Sq1—Sq3),分别对应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格舍尔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和隆林期,同时对3个层序的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对Sq1~Sq3进行古地理重建,发现陆表海充填总体上为海退序列,物源主要来自北缘阴山隆起;同时也证实了海侵转换面的存在,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板缘构造运动共同塑造了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特殊的古地理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一潮坪砂岩...  相似文献   

5.
在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及勘探区周边地区含煤地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已有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单剖面定量沉积环境分析和露头层序地层分析,对阳曲普查勘探区含煤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基岩型、陆表海II型、陆表海I型层序界面和基岩泻湖型、台地-滨岸复合型、碎屑滨岸型、沼泽型、浅水三角洲型准层序类型,划分了二个四级层序、14个准层序,建立了准层序级别的层序地层格架,籍此进行了区内及邻区含煤地层主要煤岩层的对比。探讨、总结了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勘探区煤岩层对比的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6.
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三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叠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三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石油和地下热水储集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明确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各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鲁西豫东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19口井岩心观察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发育位置,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SSQ1-SSQ2共2个二级层序和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 沉积相类型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灰坪、颗粒滩、泥灰坪、灰-云坪、云坪、潟湖、含膏云坪和膏云坪8种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出陆表海的沉积建造特征,各期旋回性沉积为储集层叠置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是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的物源性质、形成背景、沉积机理和扩散方式都与碎屑岩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需要从成因上、从台地的性质与演化、海不的进退、台地的淹没与暴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露头层序地层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密集段、首次洪泛面和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三道坎组沉积时,为碳酸盐岩-碎屑岩混合缓坡背景;桌子山组及克里摩里组沉积时为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的背景;乌拉力克组及中奥陶世时,转化为拗拉槽背景.由此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碎屑岩缓坡模式和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6,21(1):1-10,T001
碳酸盐岩的物源性质,形成背景,沉积机理和扩散方式都与碎屑岩有很大的差异,对于碳酸盐岩层序层地层,需要从成因上,从台地的性质与演化,海水的进退,台地淹没与暴露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露头层序地层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密集段,首次洪泛面和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三次坎组沉积时,为碳酸盐岩-碎屑岩混合缓坡背景,桌子山组及克里摩里组沉积时为镶边陆架与末端陡倾缓坡  相似文献   

10.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三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三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1.
BASIN-RANGE TRANSITION AND GENETIC TYPES OF SEQUENCE BOUNDARY OF THE QIANGTANG BASIN IN NORTHERN TIBET  相似文献   

12.
采自德令哈地区石炭系的12个碳酸盐岩样品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德令哈地区石炭纪整体为分层中等的弱还原海相环境,水体受陆源碎屑注入影响明显。这种湿热、还原的高盐度水体利于生物的繁盛及有机质的保存,使德令哈地区石炭系发育极为优越的烃源岩条件。垂向上,克鲁克组偏高的咸化程度及分层程度,表明克鲁克组沉积水体相对闭塞、咸化程度较高,而怀头他拉组、扎布萨尕秀组灰岩形成于水体交换相对通畅的海域。从岩性组合、陆源碎屑注入变化及盐度、还原性的差异来看,克鲁克组主体为局限台地环境,而怀头他拉组、扎布萨尕秀组为开阔台地。作为对克鲁克组高盐度、还原性水介质环境的响应,克鲁克组烃源岩TOC条件要比怀头他拉组及扎布萨尕秀组优越。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盆地石炭纪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扬子板块东部的下扬子盆地,在石炭纪时,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表海沉积,陆源碎屑来自于北边的胶南古陆和南边的江南古陆东延部分─—皖浙赣古陆。石炭系分为上、下两统。早石炭世,盆地南部宣城、广德等地主要发育碎屑岩,中部巢县、南京一带以及北部滨海、洪泽一带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从南往北,金陵期从滨岸碎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潮坪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高骊山期为滨岸平原沼泽碎屑岩相→浅海陆棚碎屑岩相→海岸萨布哈白云岩、石膏、碎屑岩相;和州期盆地南部隆起,中部到北部为礁及礁后泻湖一潮坪碳酸盐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相。晚石炭世主要是碳酸盐沉积,黄龙期从滨岸石英砾岩相→潮坪白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船山期是黄龙期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的继续,以发育核形石生物碎屑颗粒岩为特征。整个盆地的岩相带均以NEE—NE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华北地台石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研究材料,结合共生生物、围岩特征等,分析并建立了研究区5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典型底栖生态群落,它们是: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Derbyia群落,Becheria-Stenoscisma群落,Lingulai-Chonetes群落和潮下波浪带腕足动物群落。讨论了特定地质背景下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各群落的生活环境。腕足动物群落分布的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海底地形、海侵规模及持续时间长短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鄂东南下二叠统茅口组放射虫硅质岩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近年来,关于华南下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成因的讨论,引起广泛的兴趣。这套硅质岩湖南称为当冲组,江西称为鸣山层,桂中称为孤峰组,在湖北被命名为珞珈组、胭脂街组或鸣山层等。这些硅质岩中,产有丰富的具有特色的阿尔图菊石、孤蜂菊石及付色尔特菊石等。在层位上多出现在龙潭组--一套含煤的碎屑岩系与栖霞组或茅口组下部之间。所以,盛金章教授(1962)曾根据生物组合和层位关系把它们置于同一层位而归属于茅口灰岩的同期异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蒲仁海  车自成 《地质论评》1996,42(6):497-507
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中古炭统一下二叠统是一个顶底为Ⅰ类不整合所限定的二级沉积层序。该层序沉积期,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存在三个古陆,两个浅海海峡,一个半深海斜坡。随着海面上升-静止-下降于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沉积体系及组合。海进体系域由中上石炭统的滨岸破坏性三  相似文献   

17.
措勤地区在泥盆纪浅海碳酸盐台地的背景基础上,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了一套陆源碎屑为主的海相沉积,古地理呈北部以陆棚海为主、南部发育斜坡-深海相的特征。早石炭世永珠组陆棚浅海限于北部的甲龙到阿布勒一带,其南侧至格嘎一措勤一线发育较宽的斜坡相沉积,晚石炭世时发生海侵,并随着冰期气候的盛行在边缘斜坡海环境内沉积了多套冰海砾岩,随着冰期气候的结束和海退,早二叠世昂杰组陆棚海沉积范围向南扩展到格嘎-达雄南部,陆棚海地边缘发育了生物礁或生物滩。古地理演化反映了研究区在早石炭世受南北向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不同于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的陆棚海—斜坡—深海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晚石炭世拉张达到鼎盛,其后的早二叠世主要发育了稳定陆棚海沉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组上段主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内的一套深灰色-灰色的块状生物碎屑碳酸盐岩.根据微相组分、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总结出8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分别为叶状藻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含鲕粒团块颗粒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的泥状灰岩、球粒生屑泥粒灰岩、Antheria po-lygonalis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指中国东部包括浙江、福建、江西以及郯庐断裂以南的江苏、安徽地区。区内二叠系发育较好,分布较广,同时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重要含矿地层。数十年来,一直为地质学家所注目。本文就中国东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作一探讨。一、沉积盆地类型中国东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系板块内部的盆地,形成于陆壳之上。盆地规模大小不一,基底各不相同,大多为继承性盆地,发育于二叠纪前,至中晚三叠世,受印支运动影响,导致区域性整体上升,海水退出,结束充填。在整个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作用、构造变动、火山活动都表现相对的稳定性,具有克拉通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