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埠     
《湖南地质》2009,(1):8-8
浙江10年建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河南斥资6亿治理尾矿库;云南将收储百万吨有色金属矿;新疆投资10亿开发南疆地下水;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海南建立政府主导型省级土地储备制度;贵州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辽宁金融政策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和谐发展,取决于领导者凝聚人心、激发团队活力的综合能力。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一身正气,给人以正义感;一尘不染,给人以敬仰感;一马当先,给人以楷模感;一视同仁,给人以公道感;一言为定,给人以稳重感;一鼓作气,给人以佩服感;一张一弛,给人以节奏感;一以贯之,给人以信任感;一瓣心香,给人以信赖感;一片冰心,给人以崇敬感。 和谐发展的领导力,需要领导者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氛围。这是开拓创新、成就事业的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3.
评优     
2007中国十大民营建筑设计企业新鲜“出炉”;2006年度中国建筑幕墙50强出炉;2007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评审会在京召开;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颁奖仪式在威海举行;第二届中国杰出质量人揭晓;山东优秀规划设计评选结果揭晓;2007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揭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安庆市水能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5个问题:规划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新建项目财务状况差;小水电供电区发展将陷入困境;开发的资金短缺;缺少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提出了加快大别山区水能资源开发的6点建议:建立市、县级水能资源开发经济实体;认真做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把好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决策关;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与地方对水能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冰 《岩矿测试》2007,26(3):208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仪器结构和基本原理,以四极杆ICP—MS为主,同时对近年来发展的其他类型的ICP—MS仪器进行了简要介绍。以地质应用为主,介绍了几种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及应用。全书共分12章:绪论,包括ICP—MS的起源、现状与发展趋势;ICP—OMS仪器结构和基本原理;ICP—MS分析性能与基本概念;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飞行时间等离子体质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中的干扰;常用的地质样品处理方法;地质样品中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铂族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分析;ICP—MS联用技术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宋祥文 《福建地质》2002,21(2):61-73
总结2001年福建省地勘局工作基本情况,提出2002年地勘经济发展的应对思路。失准着力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抓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抓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抓队伍稳定,维护良好工作秩序;抓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果;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地勘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7.
政策     
《湖南地质》2009,(1):6-7
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支持扩大内需;新修《建设用地项目预审管理办法》发布;土地流转改变所有性质无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通知要求确保二次土地调查经费;国土资源部各司局主要职责明确;今年全国地质调查计划投入20亿元。  相似文献   

8.
显生宙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绝灭事件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显生宙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敏感沉积物和生物地理单元数据库,显生宙(寒武纪至中新世)可识别出24次全球范围内不同级别的气候变化事件。有些事件与全球生物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少则并无重要联系,即使这两种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也并不一定就存在着因果关系。这24次事件根据二者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可归纳为两类:(1)早寒武世末(一致);(2)晚寒武世末(不一致);(3)早奥陶世末(Ibexian末,不一致);(4)奥陶纪末(一致);(5)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不一致);(6)志留纪文洛克世早期(不一致);(7)志留纪文洛克世末(不一致);(8)志留纪罗德洛世末(不一致);(9)志留纪普利道里世末(不一致);(10)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初(不一致);(11)中泥盆世艾菲尔期末(一致);(12)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末(一致);(13)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末(一致);(14)泥盆纪末(不一致);(15)早石炭世末(一致);(16)晚石炭世维斯发期末(一致);(17)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晚期(一致);(18)二叠纪末(一致);(19)早三叠世(一致);(20)中—晚三叠世(不一致);(21)早侏罗世赫塘期(不一致);(2?  相似文献   

9.
市州动态     
《湖南地质》2008,(3):83-84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培训)会议;常宁找准地灾防治“突破口”;资兴市国土资源局捐教支援四川灾区;会同县“世界地球日”活动有声有色;娄底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联系人制度——项目实施效果与联系人工作考核挂钩;  相似文献   

10.
构造岩浆活化与秦岭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秦岭区构造岩浆活化作用与金矿床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作者将秦岭区金矿床分为五类,即;①岩浆活化矿床;②岩浆-构造活化矿床;③构造-岩浆活化矿床;④构造活化矿床;⑤构造-变质活化矿床。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透射电镜高分辨反射电子衍射,扫描电镜形貌观察,X射线衍射等不同方法测试了不同Mg含量的N型氮化镓薄膜的结构。几种测定方法的比较表明,高分辨反射电子衍射是确定厚衬底的薄膜结构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材料的杂质和缺陷是影响其光电导性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剪切带构造成矿动力机制与模式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邓军  孙忠实 《现代地质》1999,13(2):125-129
动力学是确定系统演化和最终结果的关键,系统动力学是了解复杂系统的一种构模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关于系统行为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动力学主要指剪切带构造动力对成矿系统过程的启动、运行机制,以及成矿物质的运动学、几何学特征的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成矿过程、聚矿能力和成矿产物之差异。文章着重从剪切带构造成矿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强调构造和流体对成矿的重要性,阐述了“断裂阀地震泵吸周期性破裂愈合”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机制,提出了动力系统分析模式并综合了数值分析模式,明确指出成矿系统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是动力系统分析和数值分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定性综合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是成矿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了立体地质与油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纯  黄庆华 《地球学报》1996,17(Z1):64-71
笔者在柴达木盆地进行3次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并参考了大量资料,编绘了柴达木盆地地质图、纵横剖面图、构造等高线图、等厚度图和不同深度地质图,借以研究盆地地下地层、构造、湖盆演化历史,并对古生代海相油源和含油区、中侏罗世油源和中新生代含油气区及油气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传统新奥法充分利用和调动巷道围岩强度及其自身承载能力,依靠围岩支护共同作用原理来维护围岩的稳定性。对锚网支护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建立预应力锚杆的力学模型,发现高强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与围岩性质、锚固方式、锚杆杆体和围岩应力等因素有关;同时分析了锚网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机理,并应用FLAC对锚网支护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锚网支护与围岩形成压缩拱,依靠压缩拱来抵抗围岩应力,进而维护巷道围岩的稳定。通过在小官庄铁矿进行试验,在小官庄铁矿41联巷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网支护,取消喷射混凝土,巷道围岩变形量比较小,锚网支护能够维护高应力破裂岩体围岩的稳定,在同类矿山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矿山地质数据库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辉 《湖南地质》2002,21(3):233-237
影响矿山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矿山开采对象及资源量的难以预测,利用数字技术可充分提高开采及勘探所积累资料、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有效预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资料、数据的存贮介质及方式,使数据的安全更有保障,数据调用更迅速使利;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积累的数据特点,表明矿山数据库有面向主题,随时间而变化、数据集成等数据仓库特点;数据的特征和空间属性的双重性和互为联动性、海量存贮、数据分析的智能要求等使GIS技术成为数据库的首选技术.由于受投资及技术队伍的制约,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尚有待来日,但建立矿山地质数据库数据源系统则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7.
Tarim Basin is the large, very complex, oil-bearing basin in China, surrounded by the Tianshan–Beishan, West Kunlun and Altyn Tagh mountain belts to the north, south, and southeast, respectively.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and evolution of this complex superimposed basin,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effects of single tectonic movements, is a difficult challenge, which concerns the tectonic and dynamic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asin and the orogenic belts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aleozoic in the Paleo-Asian and Tethyan tectonic systems an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s in Tarim Basin.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3-dimensional, basin-scale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wo regional unconformities that occur within the basi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Here, we outline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underlying the unconformity, the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styl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unconformity, and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and nature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 immediately overlying the unconformity. During the late Early and Middle Paleozoic tectonic movements, disconformities developed mainly in the northern and the central parts of the basin, and angular unconformities which beneath layers were monocline and faulted-fold deformations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or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rts of the basin, respectively. Before the Silurian, the Low Hotian Uplift, the NE-trending faulted-folded belts of the Tangguzibas Depression and the southern Tazhong Uplift underwent intense deformation related to SE–NW-directed tectonic compression. In addition, the NE-trending faults in the Tangguzibas Depression developed during periods of activity on the South Altyn Tagh Fault.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depositional facies, formed in response to the subduction and closure of the South Altun Ocean and West Kunlun–Kudi Ocean, and the resulting collisional orogeny. Prior to deposition of Upper Devonian sediment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erosion occurred in two marginal parts of the basin. The extent and intensity of deformation on the NE-trending faults in the Tangguzibas Depression were also reduced, whereas the NE-trending folds developed in the Manjiaer Depression. The Tabei Uplift experienced uplift and deformation. The closure of the North Altun Ocean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Tianshan Ocean with south-subduction may b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tectonic activity. Extensive area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basin were uplifted and denudated by orogenic activity as a prelude to the molasse basin that developed in the early Late Devonian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basin. The structural architecture of the unconformities reveals the geometry and dynamics of the basin–orogen system in single tectonic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8.
作物生态位构建的模型及其进化惯量与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物种生态位构建与其进化关系的研究属于生态位理论的新进展。以半干旱区作物为对象,系统地分析了生态位内涵的发展及生态位构建机理,研究了作物种与环境变化间协同进化的特殊规律,提出用作物生态位的适合程度测定其进化惯量,用现实生态位对其中心点的偏离程度测定进化动量,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实例的计算分析,主要结果有:①作物种的生态位构建机制,从进化尺度上具体描述了作物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与选择来确定自身的生态位(包括部分的产生、毁灭)。基于Hutchinson的生态位理论,建立了 n维超体积生态位的构建模式。②根据进化惯量与进化动量对生态位构建的作用,所进行的实例计算与分析的结果显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压力具有异向性,生态位构建导致了进化惯量和进化动量不同的变化规律;作物的传统品种与新品种相比,具有较强的进化惯量与较弱的进化动量;在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双重作用下,作物生态位的构建机制有其特殊性。③在作物种进化与可变环境资源的耦合关系分析中,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作物进化惯量递增而进化动量递减,这从进化角度上揭示了土壤养分变化对作物生态位构建的影响。以上结果可为作物品种选育与农田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豫陕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汝阳群、洛峪群及其相当地层,除本区西南部外,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这些陆源碎屑沉积均不含任何可资确定沉积环境的化石。  相似文献   

20.
地球曾经历了3次超大陆演化过程,其中2次超大陆(哥伦比亚(Columbia)和罗迪尼亚(Rodinia))旋回涉及中新元古代,并与一系列区域性事件相联系,形成了多成因的超大陆演化模型。华北中东部新元古代沉积事件、扬子和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事件、雪球事件等都被视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响应,它们对定时三大陆块相互关系及定位其在全球超大陆的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在超大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中新元古代的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过程中,还伴随发育具有广泛区域性甚至全球意义的巨厚白云岩与碳酸盐岩微生物(岩)、红层与黑色页岩、全球性臼齿亮晶碳酸盐岩和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等沉积事件群及元素(同位素)漂移等地球化学异常事件,也包括特殊且重要的磷块岩、锰、铁矿等沉积成矿事件。由于不断显示出来在全球古大陆重建和古地理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中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中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演化中发育的部分重要或关键地质事件(群)时空发育与分布特征,并结合作者团队的实际资料和测试数据,以期揭示超大陆演化过程与重要沉积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为超大陆聚散旋回演化和时空定位及原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评价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