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柴达木盆地大气降尘可溶盐物源探讨及其资源与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湖泊,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作用下大片干涸湖床暴露出来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组成部分,盆地内气候干旱,多风少雨,盐湖众多,盐渍化和盐漠化表土极为发育,是青藏高原沙尘暴频发地区之一。同时柴达木盆地沙尘气溶胶中可溶盐含量较高,这些高含盐粉尘不仅会造成盆地表土盐渍化范围扩大,而且还会通过影响盆地上空云的形成进而对气候产生重要作用。进一步,这些细颗粒粉尘在进行远距离输送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影响到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的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为此,本研究拟对柴达木盆地南部大气降尘中可溶盐组分及时空分布规律开展研究,以期理解含盐降尘对区域盐类资源的富集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柴达木盆地南部大致沿着主导风向自西向东共安置8个集尘装置,并对收集的降尘中盐类矿物和化学成分开展分析,同时结合盆地不同表土类型的可溶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格尔木市、都兰县后向轨迹分析开展进一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主要的可溶盐成分(Na+、Cl-、Ca<...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L9以来的黄土和古土壤层进行了土壤化学分析,揭示出剖面中含有大量的可溶盐。古土壤层中的可溶盐含量远高于黄土层,且二者所含可溶盐类型的相对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层中Na2CO3和NaHCO3的相对比例较高,表现出更多的碱化特性,而古土壤中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表现出更多的盐化特性。从剖面所处的地貌-水文条件及土壤微形态特征来看,这些可溶盐主要来自大气降尘。研究揭示,约900ka以来,该区周边地区一直存在较多的干盐湖,是形成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区之一,且间冰期粉尘比冰期粉尘可溶盐含量高得多。这些粉尘中含有较多的、包括对气候有影响的硫酸盐在内的可溶盐类。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河谷沙漠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河谷西部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内的可克达拉(TKP)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合方解石变化特征,探讨沙漠沉积稀土元素与环境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KP剖面的稀土元素总量(不含Y)平均为130.90μg/g,变化范围为32.88~238.58μg/g,整个剖面分配模式相似,缓右倾斜型,轻稀土适度富集,δCe,δEu和 LREE/HREE 比值相近,Eu中度负异常,未见明显Ce异常,指示剖面物质来源的一致性和总体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包括Ce在内的各稀土元素、ΣREE以及 LREE/HREE 在垂向变化上高度相关,并与方解石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其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干旱区的沙漠沉积中稀土元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并据此重建了晚全新世以来伊犁河谷的气候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内陆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含量与湖水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测试沉积物钻心的易溶盐含量可以重建古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在安固里淖湖心区钻取沉积剖面,以1cm为间隔分样,测试剖面八大离子的含量(即K+、Na+、Ca2+、Mg2+、CO32-、HCO3-、Cl-和SO42-)和其他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对各项离子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剖面易溶盐组成变化曲线和和易溶盐指标变化曲线。根据易溶盐曲线变化情况,结合钻心纹层纪年得到的的纹层年代,将安固里淖8507aB.P.以来的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8507~7600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 型,盐度较高;7600~4724a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SO42- 型,盐度最高;4724~3057aB.P., 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 型,3057~574a B.P湖水化学类型为Na+-CO32--HCO3-,盐度较低;574aB.P.以来湖水化学类型为Na+-Cl- 型,盐度较低但是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同钻心的粒度分析结果相比较,易溶盐变化曲线的转折早于粒度变化曲线,反映易溶盐沉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粒度特征更敏感,是一个较好的反映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有待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首次报道了湘中南衡阳盆地东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的风成沉积,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晚白垩世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研究区红花套组主要出露一套紫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普遍见指示风成沙漠环境的巨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及典型的风棱石;镜下不含泥质、云母等悬移组分,电镜下可见碟形坑、新月形撞击坑、上翻(平坦)节理片等,综合分析后确认该套砂岩为风成沉积。该套风成砂岩具有重要的古环境意义:风成砂岩的发现,指示该时期为干热气候,沙漠化、盐湖化明显,食物的短缺可能导致衡阳盆地一带恐龙的迁徙;依据沙丘前积纹层倾向特征,恢复了湘中南乃至湖南地区的地表风带特征,为佐证衡阳盆地与其周缘红盆相连通提供一种新的依据。该发现为湖南省的风成沉积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风成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揭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共和盆地东部风成沉积的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14C和OSL年代,重建了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过程。21kaBP之前气候寒冷偏湿,21—15.82kaBP为末次盛冰期(LastGlacialMaximum,LGM),气候极为寒冷干燥;15.82~9.5kaBP气候转暖且偏干,其中14.5—13.6kaBP和11.9—9.5kaBP气候明显冷干,分别为老仙女木时期(OldestDryas,OD)和新仙女木时期(YoungerDryas,YD),而15.82~14.5kaBP和13.6~11.9kaBP(Belling—AllerCd暖期,B/A)相对温暖;9.5~7.2kaBP暖湿程度明显提高,7.2~5.1kaBP气候波动频繁,相对冷干和相对暖湿多次更替。5.1~2.7kaBP暖湿程度基本稳定,之后气候趋于寒冷但湿度明显较大。这些气候变化过程与青藏高原大量的古气候信息记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共和盆地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盐岩的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S113井泉头组蒸发盐岩沉积层序的详细沉积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该蒸发盐属海水与淡水混合成因,其形成与周期性的海水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沥青中的稀土元素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中子活化方法测试了我国18个沥青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沥青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铕异常及某些具有指相性元素对的比值(如La/Ce,La/Sm和La/Yb),并且与现代不同岩相生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对比表明我国沥青中的稀土元素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东部二叠和第三系滨海相沥青,富含轻稀土元素,弱铕亏损;(2)西部三叠-株罗系海相沥青,富含重稀土,强铕亏损;(3)泥盆系以前远离陆地海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沙漠(沙地)地理底图绘制 与地表动态过程分析——基于3S技术的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称3S技术),通过对有关中国沙漠(沙地)遥感资料、主题地图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制作了新的中国沙漠(沙地)地理底图数据库。结合气候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漠(沙地)的环境特点,为重建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环境格局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中国沙漠(沙地)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认为水分条件的差异,尤其是相对湿度的差异,对中国沙漠(沙地)的地貌过程、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晚第四纪风尘物质成分的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长武和宜川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高分辨率铁含量分析表明,不同时期的风尘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明显的区别。在排除成壤过程中CaCO3淋溶和淀积的相对影响后,研究剖面的铁含量基本反映了原始风尘的铁含量。已有研究表明,西部源区的气溶胶和现代地表流沙中铁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东部源区。本文认为,风尘铁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西部沙漠风尘对黄土堆积的相对贡献。由于西风带北支是西部源区风尘的主要搬运者,风尘中全铁含量可能反映了西风带北支气流的强度,并明显存在着千年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地幔角闪石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我国土地幔成因角闪石以高铝(一般>2.0)为特征,以TiO_2、Cr_2O_3含量差异相区别,划分为韭闪石和钛角闪石两大类。韭闪石又有四种不同的成因类型:贫铬、钛型(Cr_2O_3=0.15%,TiO_2=0.07%),富铬型(Cr_2O_3=2.18%),富钛型(TiO_2=3.14%)和富铬、钛型(Cr_2O_3=2.59%,TiO_2=3.16%)。除贫铬、钛型韭闪石发现于苏北-胶南高压变质岩石中外,其它三种韭闪石(产于大陆区)和钛角闪石(产于台湾西部)均来自各种地幔橄榄岩、辉石岩及新生代玄武岩中。不管它们的产出方式如何(填隙、嵌晶、巨晶和包裹体子矿物),都直接或间接与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但各具成因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亚热带地区的风尘沉积包括均质红土、黄棕色土、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等不同类型沉积层。本文选择江西九江(JL)、浙江浦江(PJ)和江苏新港(XG-3)3个剖面,进行了多种磁学参数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黄棕色土与网纹红土在剖面上叠加组成加积型红土剖面构型,两者的磁性矿物含量、类型和磁畴的差异,导致磁化率的不同。黄棕色土磁化率高,磁性矿物含量高,磁性颗粒以细小的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根据半定量估算,黄棕色土样品中SP颗粒含量大多介于50%~75% 之间,其中的古土壤样品SP颗粒含量多数大于75%。网纹红土磁化率低,磁性矿物含量低,磁性颗粒粒径较黄棕色土粗,矿物类型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为主。2)下蜀黄土具有较高的X,Xfd,SIRM和XARM; X和Xfd呈正相关关系(r2=0.87),黄土层的XARM/SIRM与XARM/X远低于古土壤,反映除较细的粒度组分外,还有较粗的 PSD/MD 颗粒存在。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对磁化率贡献较大。3)据磁学参数辅以其他理化指标推测,黄棕色土与下蜀黄土形成环境与现在亚热带环境类似,但黄棕色土以较低的粉砂与粘土比值反映其化学风化作用较下蜀黄土强,显示了一定的纬度效应。4)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的网纹红土磁学特征类同,粒度组成和地球化学指标也相似,反映形成时期区域内的自然要素的地带性分异不及今日明显。另一方面,网纹红土中较高的HIRM、矫顽力和居里温度指示其含有较多的赤铁矿,而且磁性矿物颗粒较其上的黄棕色土粗,全铁含量略高于黄棕色土,87Sr/86Sr 比值也较黄棕色土高,所有这些都佐证网纹红土与黄棕色土可能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部雷州半岛是亚洲季风影响的核心区,区域内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这3个干玛珥湖沉积序列可为揭示低纬地区亚洲季风的轨道尺度变化提供关键证据。查明这些玛珥湖的形成年代、基底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及其风化产物特征,为进一步获得沉积序列的年代控制、揭示沉积物替代指标的古气候意义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对3个干玛珥湖基底的玄武岩进行了K-Ar测年、地球化学成分和玛珥湖周围风化剖面粘土矿物的测试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田洋玛珥湖湖盆的形成年代为0.73~0.87 Ma,首次报道的青桐洋和九斗洋湖盆的形成时代分别为0.82 Ma和0.81~1.08 Ma,它们均属于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早期的石峁岭期火山射气喷发形成的。2)田洋、青桐洋和九斗洋玛珥湖基底玄武岩均属于石英拉斑玄武岩。同一时期喷发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广泛分布在玛珥湖的周围,这些玄武岩风化的产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以及赤铁矿为主,在降水较为充沛的时期,物理或化学风化的产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湖盆,是玛珥湖沉积的主要来源。本研究为正在进行的低纬地区更新世轨道尺度季风降水重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17.
18.
19.
中国北方风沙沉积物气候代用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浑善达克沙地和巴丹吉林沙漠各选择近NS走向的大断面采集表层样品,用筛析法对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用Eijkelkamp碳酸钙测定仪测定其碳酸钙含量。两地沙质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沙总体上比浑善达克沙地沙粗,分选性比浑善达克沙地沙好,同时在粒度分布频率曲线上表现出明显的双峰,这应与其地处冬夏季风交替地带、冬季风和夏季风搬运营力上的差别有关。巴丹吉林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沙质沉积物粒度参数上的差别反映了两地不同的风动力条件和下垫面性质。浑善达克沙地的沙粒较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该地区较湿润条件下的成土作用有关。气候差异应是导致两地沙质沉积物粒度参数区别的主导因素。碳酸钙测量结果说明,浑善达克沙地的碳酸钙含量明显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沙的碳酸钙含量从北往南呈增加趋势,与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南北方向变化相一致。从对这两个地区沙质沉积物的碳酸钙含量对比中可以看出,即使在干旱背景下,当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地表碳酸钙含量将达到一最大值,随后则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