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物理模拟研究地幔上隆与大陆裂陷伸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脆延性双层模型,在满足相似要求的前提下,模拟了三种边界条件下的上隆与伸展。模拟结果表明:两侧边界固定时,上隆能产生拱张断裂,然而它引起的侧向分流比较小,基本不能形成伸展;存在半开放或开放边界时,可以产生大规模的伸展,但伸展主要沿上隆早期产生的张裂进行,显然,上隆产生的张裂为后续伸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上隆加速了延性层向开放边界方向流动,促进了伸展;另外,在上隆-伸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延性层被动上隆。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地幔主动上隆引起伸展是有条件的,需要边界条件的配合;被动上隆是普遍存在的,它是重力均衡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喀喇沁断隆内部地质构造特征,断隆边缘断层特征,断隆两侧断陷盆地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喀喇沁断隆主要经历了中三叠-中侏罗世的岩浆热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右行上隆和晚白垩世的掀斜上隆三个阶段,其中,在岩浆热隆的初期形成了韧性隆滑构造.断隆的隆升受控于地幔热柱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是继安岳气田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提出之后备受关注的另一重点勘探领域,但对其沉积构造格局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文中基于露头剖面、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期间存在隆坳并存的格局。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下寒武统厚度、岩相、地震反射和地球化学等指标的详细分析表明:(1)沉积构造格局表现为隆坳相间的特点,即自西向东依次为绵阳-长宁裂陷→汉南-米仓山隆起→万源-通江裂坳陷→达州-开江隆起→城口-开县裂坳陷→东安-巫溪隆起→巴东-恩施裂陷→神农架-黄陵隆起;(2)发育台地、斜坡和盆地三种沉积环境,其中斜坡环境以发育大量风暴、重力流、滑塌角砾沉积及同沉积滑移变形等为主要识别标志;(3)经历了三个“隆坳”旋回,即陡二段末期-灯二段早期、灯二段晚期-灯四段早期、灯四段晚期-筇竹寺组晚期。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的形成受控于震旦纪基底构造薄弱带、南秦岭地幔上隆底侵和原特提斯洋壳板片拖拽三者的联合作用,与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并存格局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时期扬子克拉通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和演化,也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控制了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源储配置关系,建议首先将裂坳陷边缘带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零长弹簧公司(Zero-Length Spring Corporation)生产的贝尔雷斯(Burris)金属零长弹簧自动重力仪,是拉科斯特-隆贝格(LaCoste &; Romberg)陆地重力仪的升级产品和重大改进。该仪器具有以下三大特色:先进的UltraGravTM控制系统、世界的测量范围、完全综合的整体设计。介绍了零长弹簧思想的提出及拉科斯特-隆贝格重力仪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隆起是佳木斯地块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期板块碰撞闭合事件的影响,对其隆升剥露历史的热年代学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东北各地块的碰撞拼贴历史以及古亚洲洋东端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佳木斯隆起老平岗花岗岩岩体中的锆石LA-ICP-MS、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以及(钾长石、黑云母)~(40)Ar-~(39)Ar法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恢复了佳木斯隆起多期隆升剥露的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佳木斯隆起晚三叠世之前主要存在三个隆升阶段,分别为早古生代早期(511~494Ma)和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260~240Ma)的快速隆升阶段以及期间的相对慢速隆升阶段。511~494Ma快速隆升阶段,冷却速率为11.76℃/Myr,隆升速率为0.294mm/a,17Myr隆升总幅度达5.00km,代表了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贴事件;494~260Ma相对慢速隆升阶段,冷却速率为1.51℃/Myr,隆升速率为0.038mm/a,234Myr隆升总幅度仅有8.80km;260~240Ma快速隆升阶段,冷却速率平均为8.44℃/Myr,隆升速度平均为0.211mm/a,20Myr隆升幅度平均达4.22km,该事件应与佳木斯地块与华北板块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碰撞拼接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剥蚀厚度差异及"径迹年龄-高程"关系都表明地壳均衡隆升并非吕梁山隆升主导机制,受控于逆冲断裂的东-西向差异剥蚀及裂变径迹退火的空间变化规律共同证实南北向断裂的双向逆冲才是吕梁山差异隆升的动因。依据山体不同部位的裂变径迹年龄,可将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过程细分为(58±3)Ma、(40±3)Ma、(30±3)Ma、(23±3)Ma和(10±3)Ma五个阶段: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起始于(58±3)Ma;此后,宁武断裂于(40±3)Ma启动,开启了差异隆升的序幕并奠定了吕梁山北段东部之主体格局;西部晋西挠褶带与吕梁断隆的差异剥蚀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北部不晚于(30±3)Ma,中段主要为(23±3)Ma,南段于(10±3)Ma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明显的地势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上的冰成隆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黄河三角洲上发育了大量的冰成构造,非常引人注目,冰成隆丘便是其中的一种。冰成隆丘外观上呈丘状,以圆丘状者多见,少数呈长丘状、不规则台状、塔柱状、土堆状及火山状;规模不等,小者高数厘米,大者数十厘米,最大长度可达 1m以上;表面平滑或具有裂缝或有火山口状坑穴,或有大量豆状瘤状或根状构造。有的内部具有穹隆状层理,有的具有复杂的变形层理。冰成隆丘一般产在边、心滩上或河床上,共成因有三种:一是冰融水滴积;二是冰融陷拱隆;三是冰洞滴积。黄河特殊的水文、水动力及气侯条件使得冰层中有时含有 (大量 )泥砂或冰层之上被泥砂覆盖,当这些冰层融化时,其中或其上的泥砂便会随冰融水一道滴向地表,在地表的相应部位形成冰成隆丘;当冰层中有孔洞时,且其上又沉积了一层泥砂,那么当冰层溶化后,在孔洞的部位便会因拱隆而开成隆丘;如果边、心滩上的侵蚀坑穴中的冰层中心或其它部位有融化形成的孔洞或裂缝,那么冰层之中或之上的泥砂便会随冰融水一道沿孔洞或裂缝滴落到坑穴中,形成冰洞漏积隆丘冰成隆丘是一种暴露和低温 (± 0℃ )条件下的产物。其成因与黄河复杂的冰-水-泥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垂直于宁南弧形构造带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数据的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沿剖面的中祁连隆褶带、靖远-西吉坳陷、西华山-六盘山隆褶带、兴仁堡-海原坳陷、中卫-同心断陷、卫宁北山-罗山坳陷、鄂尔多斯西缘隆褶带及天环坳陷30 km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 推断出祁连山碰撞造山带存在自南西向北东的逆冲,鄂尔多斯西缘隆褶带从东向西依次叠置形成逆冲叠瓦式断裂构造格局。电性分布特征表明:宁南弧形构造带内壳内低阻层主要在北祁连碰撞造山带及兴仁堡-海原坳陷内呈不连续分布,祁连山造山带内的壳内高导层往北终止于兴仁堡-海原坳陷内;兴仁堡-海原坳陷内的壳内高导层往北东终止于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与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滑脱面相交汇,沿剖面方向宁南弧形构造带内的壳内低阻层总体表现为西南深北东浅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滇东地区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鹏  刘少峰  窦国兴 《岩石学报》2014,30(6):1793-1803
对滇东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下伏茅口组灰岩进行地层对比表明,地幔柱上涌导致的隆升开始于茅口期,表现为茅口组同沉积过程中断层差异升降形成的水下隆升;而现今看到的茅口组的地层减薄正是水下隆升形成的沉积地层厚度差异和沉积后地表隆升剥蚀的共同结果,但沉积后隆升的规模远远小于前人估算的千米级别。会东大桥-普格-布拖一带发育的砾岩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多期次性和砾岩的水下泥石流成因,根据其分布范围划定了第一期岩浆喷发之后滇东地区的抬升剥蚀以西昌-巧家断裂和普雄-普渡河断裂为东界。根据上述地质证据,总结了滇东地区二叠纪的构造-沉积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西藏安多县东巧晚侏罗世生物礁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发现西藏安多县东巧地区晚侏罗世生物礁,造礁生物以层孔虫和六射珊瑚为主,其中,层孔虫可分为枝状、筒状和块状三种类型,它们多以原地生长状态保存.礁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礁岩可分为筒状-枝状层孔虫障积岩、枝状层孔虫障积岩、筒状层孔虫障积岩、筒状-块状层孔虫障积-骨架岩和筒状层孔虫-六射珊瑚障积-骨架岩.礁体类型可分为筒状-枝状层孔虫障积岩隆礁、枝状层孔虫障积岩隆礁、筒状层孔虫障积岩隆礁、筒状-块状层孔虫障积-骨架岩隆礁和筒状层孔虫-六射珊瑚障积-骨架岩隆礁,礁体的演化均经历了奠基阶段、发育阶段和衰亡阶段.  相似文献   

11.
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床类型、成矿分带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得尔布干成矿带的西南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新巴尔虎右旗至满洲里一带,是大兴安岭成矿省内极具找矿潜力的地区.铜、钼、铅、锌、银是该区的主要矿种,区内已发现大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和矿点多处,分别形成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这2个主要成矿期,并可划分为3个矿床类型、6个矿床式.燕山早期的成矿元素主要是Cu、Mo、Au,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为主;燕山晚期的成矿元素主要为Pb、Zn、Ag,以次火山热液型和浅成热液型矿床为主.燕山期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和超浅成-浅成的中-酸性小岩体,控制着矿床的产出和分布.矿产地集中于燕山期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并形成以隆坳交接带为中心的、与成矿流体温度和盐度降低相伴的不对称分带.文章提出,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的找矿潜力主要在隆坳交接带及其两侧,具体为已知矿区的深部及边部、乌奴格吐山-哈拉胜隆坳交接带和甲乌拉-山登脑隆坳交接带的两侧.此外,位于该区西南部的另一个隆坳交接带是潜在的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12.
<正>1矿床区域地质背景1.1地层普查区位于佳木斯隆起西南部八面通隆起西端,区内地层露头发育很少。可见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虎林组(Eh),第四系全新统河床、漫滩、阶地堆积层(Q24)。1.2构造普查区位于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佳木斯隆起带八面通隆起西部、牡丹江深断裂东侧,深部构造为张广才岭幔坳区牡丹江隆起带的北东端。普查区内构造形迹以北东向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断裂控制了中、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东南缘第四纪以来的隆升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东南缘隆升是来自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与该区周边地块的存在及其活动的相互制约作用而产生的挤压隆升、伸展隆升和左旋走滑隆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性构造及主应力分析表明, 自早更新世以来, 隆升动力机制不断发生转换, 在早更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挤压为主, 中更新世早期至全新世早期以北东-南西向拉张、近东-西向的拉张为主, 全新世晚期以北西-南东向左旋扭动为主.根据湟水河阶地有关数据估算出的不同时段河谷下切速率为: 1.4 1× 103 ~ 36.4ka间平均速率较慢(0.11mm/a), 36.4ka至今较快(1.5 4mm/a), 其中10.5~ 3ka间最快(2.2 7~ 2.80mm/a), 显示该区自1.4 1Ma至今构造隆升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新生代变形隆升过程是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地处于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北缘的榆木山是研究高原变形隆升时空过程的关键研究区之一。榆木山地区发育了一套粗砾相磨拉石——玉门砾岩,磁性地层研究表明其底部地质年代约为3.58Ma。经古水流、磁化率、野外考察等推断玉门砾岩可能主要为构造隆升的产物,同时在榆木山地区还发育3个与玉门砾岩有关的不整合面,其跨越年龄分别约为:5.23~3.58Ma、2.88~2.58Ma和<1.77~0.8Ma。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变形隆升不晚于3.58Ma,之后至少经历两期构造变形隆升,该结果比北东向分步生长变形隆升模式推测的变形隆升时间明显早约1Ma,应该是对高原东北部青藏-昆黄运动的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5.
雅江北部热隆扩展系的变形-变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雅江北部热隆变质体的变质作用、成因机制有过不少的研究,提出过不同的认识。作者应用微观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再次对该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的特征、相互关系、变质压力-温度条件及成因机制等问题,认识到热隆变质体的形成主要是推覆滑脱使地壳局部熔融引热隆扩展而产生,它们曾经历过复杂的变质-变形过程,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变质分带和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6.
湘中南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走向横向上存在显著变化,通道-溆浦-安化-桃江一线晋宁期与加里东期构造线呈向北西凸出的弧形弯曲;湘东浏阳-川口一带晋宁期构造线自北而南由东西向转为北东-北北东向,加里东期构造线在湘南九嶷山地区和彭公庙-汝城一带为东西向,在都庞岭-塔山隆起带以及高挂山-关帝庙隆起带呈北东-北北东向,在湘中大乘山-龙山一带呈东西向。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湖南境内钦杭结合带与扬子陆块分界可能沿南桥-新化-隆回-苗儿山一线,自东向西由东西向转为北北东向;与华夏陆块分界可能沿川口-常宁-双牌一线,呈北东向。通过与区域挤压应力方向结合,上述构造边界走向可以较好地解释湘中南地区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方向的若干横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勇  ALDENSMORE  周荣军  MA  ELLIS 《地质学报》2005,79(5):608-615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具有青藏高原地貌、龙门山高山地貌和山前冲积平原三个一级地貌单元。利用数字高程模式图像和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方法研究和计算龙门山晚新生代剥蚀厚度与剥蚀速率,结果表明:3.6 Ma以来龙门山的剥蚀厚度介于1.91-2.16 km之间,剥蚀速率介于0.53-0.60 mm/a之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该地区岩石圈的弹性挠曲模拟,结果表明龙门山的隆升机制具有以构造缩短隆升和剥蚀卸载隆升相叠合的特点。3.6 Ma之前,龙门山的隆升与逆冲推覆构造负载有关,以构造缩短驱动的构造隆升为特色;3.6 Ma之后,龙门山的隆升与剥蚀卸载驱动的抬升有关,并以剥蚀卸载隆升为特色,进而提出了龙门山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机制以剥蚀成山作用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多向碰撞─揳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证了青藏高原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的变形构造格局。岩石圈结构、青藏高原隆升与周边前陆沉积盆地耦合关系、高原隆升的地球动力学模式等。提出青藏高原碰撞-隆升过程中,高原边缘以走滑-挤压构造为主,高原内部以伸展构造为主;高原隆升过程中,岩石圈变形总体是:上部以伸展变形为主,中部以挤压变形为主,下部以伸展变形为主。通过青藏高原及周边岩石圈结构及隆升过程变形作用时-空耦合关系的对比研究,建立起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多向碰撞-入隆升地球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永  何登发  刘长磊 《地学前缘》2019,26(1):134-148
塔里木盆地为中国西部大型克拉通盆地,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西部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其所发育的边界断裂严格限制了巴楚隆起的范围,边界断裂的发育使得巴楚隆起的形成表现为一个复杂过程,探讨其形成过程及机制可为研究克拉通内变形特征及机制提供依据。文中借助于钻井及地震解释资料,刻画了巴楚隆起所发育的断裂特征及地质结构,并建立了其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及演化特征剖析了巴楚隆起的形成机制。通过研究,巴楚隆起在纵向上可识别出7个主要不整合面,并以此为界面,结合演化特征,将巴楚隆起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构造层;结合断裂带展布特征及地层构造形态,将巴楚隆起在平面上划分为西部断垒带、阿恰-吐木休克断裂带、海米罗斯-玛扎塔格断裂带、东部向斜带等4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研究,巴楚隆起初始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晚二叠世末期强烈隆升,新近纪早期进一步隆升,上新世至第四纪时仍遭受挤压改造形成现今面貌,其形成演化主要受到边界断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