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河南中部原-登封杂岩“笔者确定为晚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其中,登封群相当于绿岩带表壳岩系.混合片麻岩属于侵入绿岩带的花岗岩花岗岩中占主体的TTG质片麻岩以底辟方式形成早期穹窿构造,并与绿岩带中基性火山岩构成典型双模式岩浆岩套,表现了花岗-绿岩带的构造-岩浆特点。但是,这里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却不同于国外大多数绿岩带.暗示本区太古宙时深部地质构造的独特性通过地球化学和岩石组合研究表明,登封花岗-绿岩带发育在先存的早期硅铝壳基底之上,属于陆内裂谷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浑河断裂以北的南龙王庙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后生金矿床,形成于晚太古宙(约2.6Ga)。深构相的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了金矿体,金矿体为剪切带的一部分。浑北绿岩金含量较低,平均为2.2ppb,但绿岩和矿石的微量金与铜、银、锌的相关性一致;它们的 As、Sb 等15种元素的克拉克值标准化曲线和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谱及 LREE/HREE 比值两者相近。上述特征反映金源自绿岩(不同深度相)。包(?)同位素接近于变生热液,包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硫、铅同位素证明矿质源自绿岩。南龙王庙金矿床属同韧性剪切带变生热液金矿床。南龙王庙金矿的研究对我国寻找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缘与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类以贫D为特征,由其衍生的岩浆水δD=—120‰——85‰,δ~(18)O=5.0‰—8.0‰。H,O同位素研究表明,太古宙绿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地壳深处多源混合水,以δD,δ~(18)O十分稳定为特征;显生宙花岗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与金铜系列花岗岩再平衡的岩浆水;火山岩建造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产物,以δ~(18)O的明显漂移为特征;古生代绿岩建造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被花岗岩侵入体加热的大气降水,以δD特别低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是世界级的金矿带[1],太古界尼安萨(Nyanzian)群绿岩带为主要的赋矿层。金矿床多以富铁硫化物矿体产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以及剪切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带中。区内条带状含铁建造、构造蚀变带的磁性参数系统测定与研究,对在该地区寻找绿岩带型金矿具有间接或直接的重要作用[2]。本文以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区金矿地质勘查为例,分别从岩石单元、构造单元和侵入岩三个方面入手,对岩(矿)石磁化率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磁化率特征在绿岩带上圈定与金矿有关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构造,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崤山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由 15%的绿岩带 (变质表壳岩系 )和 85%的花岗质片麻岩系(变质侵入岩 )组成。呈包体产出的绿岩系分为以变火山岩为主的兰树沟岩组和以变沉积岩为主的杨寺沟岩组。花岗质片麻岩包括早期富钠的TTG质花岗岩和稍后的富钾花岗岩。晚期则有代表大陆地壳裂解的基性岩墙群侵入。文中介绍了各岩石单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绿岩带的变形和变质特征 ,探讨了研究区太古宙的大陆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论述了新甫山奥长花岗岩的特征,探讨了该岩体的岩石成因。并与国内外相应岩石的某些特征进行了类比,认为新甫山奥长花岗岩比较典型,成因类型与同熔型花岗岩相当。其与鲁西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一起构成了该区的TTG花岗岩系列。文中还结合国外学者对奥长花岗岩产出地质环境的认识,佐证了泰山群为太古宙绿岩带。  相似文献   

7.
磁性矿物的减少是小秦岭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田显著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磁法勘探可鉴别区域规模的绿岩地体、圈定花岗岩体、划分构造断裂带和蚀变带,井测定石英脉的位置。进而提出小秦岭金矿物探找金模式,为寻找新的隐伏金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岩石学与构造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宏观与微观观察为主,地球化学为辅的综合研究方法论证了本区太古代地质体由三套变质建造组成。其中花岗质岩石占71%,原地深熔紫苏花岗岩为11.8%,浅色麻粒岩是1.2%,浅粒岩、含砾麻粒岩质浅粒岩(底砾岩)36.7%和原地深熔花岗岩20%。高角闪岩相以浅位岩为主原地深熔花岗岩的原岩建造为类磨拉石建造系列,低角闪岩似绿岩建造的原岩建造为镁铁质泥灰岩粉砂岩型复理石建造。其地质体是由61.2%的层状变质岩系和31.8%的原地深熔花岗岩组成。根据各建造的地层缺生,底砾岩及低、高角闪岩相矿物共生组合区域性叠加和变辉绿岩群的分布规律,确定三套变质建造为不整合接触,据此提出新的划分方案并与华北地台北部太古界分布区作了对比,事实证明岩石地层学的方法,在太古代地质与成矿研究中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广西主要花岗岩为壳源型花岗岩的基本事实出发,根据本区花岗岩与围岩在宏观上存在负密度差,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常形成蚀变磁性壳的特点,以区域重磁场提供的信息为依据,认为广西有四条北东向展布、一条北西向展布的花岗岩带。各岩带由深部到浅部发育着不同层次(不同定位深度)、特征各异的岩体组合。即深部巨大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基带;中深部为半原地型花岗岩基;浅部为侵入花岗岩及高位置花岗岩体。它们综合反映出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发育演化系列在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所造成的定位特点。 广西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和定位特点与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主要花岗岩带大都沿地幔拗陷(浅层构造隆起带)发育;且深断裂带控制着花岗岩带的展布,并决定其侵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祁连东段绿岩带可区分出绿岩部分和基底部分两套地层。恢复湟源群建群初期的划分观点。化隆超基性“岩带”和零星分布于西宁盆地边部产状不明的“岩体”应归属绿岩带下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系中。  相似文献   

11.
下二台岩群 ,系下二台地区的奥陶纪变质岩系,遭受强烈的韧-脆性变形的改造,并在后期叠加了热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经原岩恢复可将下二台岩群分为三个岩组: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及烧锅屯岩组,其原岩建造分别为火山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下二台岩群具有三种不同变形相的递进演化规律,相应形成三种构造群落: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弹塑性弯曲构造群落、断裂构造群落。下二台岩群地层层序从构造层次角度推断自下而上应为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烧锅屯岩组。  相似文献   

12.
临沂方城盆地发育一套粗面质、粗安质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组合,是一套溢流相与爆发相交替的旋回性火山沉积组合,属碱性钾质岩石的钾玄岩,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值为0.82~0.93,接近于1,具弱负铕异常,反映该期火山作用是在可能存在山根的条件下,在地幔岩石圈减薄下形成的;该套岩层前人划分为青山群沉积期形成的粗面质潜火山岩。研究发现该套地层与下伏八亩地组安山质沉凝灰岩为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处存在有短暂的沉积间断,并发育有1~2cm的古风化壳。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产出层位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其厘定为青山群方戈庄组。  相似文献   

13.
芝罘群分布于烟台市区北部芝罘岛、崆峒岛、担子岛等岛屿上,自下而上划分为老爷山组、兵营组及东口组.东口组为新建岩石地层单位.该群岩石组合为白云母钾长片麻岩、含电气石钾长石英岩、钾长石英岩、镜铁矿钾长石英岩、石英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片岩、透辉变粒岩及大理岩等.其原岩为富钾、铁、硼的长英质碎屑岩夹粘土岩及富镁碳酸盐岩.兵营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171Ma,其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早期.芝罘群区域上可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榆树砬子群对比.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石膏矿产出层位较多,目前,开发利用的石膏矿均为发育在鲁中南隆起区(鲁西山地丘陵区)的古近纪含膏盆地内,即汶口-汶东含膏盆地、泗水含膏盆地、平邑含膏盆地及底阁含膏盆地内,含膏盆地内矿体主要赋存于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中段及卞桥组等含膏岩系内,各含膏盆地因分布形态原始地貌及沉积旋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矿石质量出现明显差异,由此推断出石膏矿石质量与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地质特征具有密切联系。根据含膏盆地特征可以预测含矿层的矿石质量,以指导勘查工作布署的合理实施。  相似文献   

15.
景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该地区变质宕系实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产物。既存在中下元古代变质基底,相当于下元古界八都群,中元古界龙泉群及吕梁期侵入岩;也存在浅变质岩即中生代地层遭受热动力变质而成。原“鹤溪群”应予摒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方面,对云和盆地早白垩世馆头组火山岩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形成环境及成因作了探讨.认为该套火山岩由基性岩及酸性岩构成,缺少SiO2含量在53.17%~68.57%的中性岩,是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指出盆地内火山岩为拉张构造背景下形成,其基性岩和酸性岩具有不同源区,前者源于部分上地幔融熔物质(受陆壳物质混染);后者来自部分地壳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沉积学标志和构造演化史,认为胶莱盆地下白垩世莱阳群沉积环境以河湖相为主,由2个完整的水进-水退沉积旋回组成。其中,下部瓦屋夼组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沉积旋回;上部从林寺山组、止凤庄组到曲格庄组组成第二个沉积旋回,该沉积旋回全区发育,反映了胶莱盆地的主要沉积特征。止凤庄组、林寺山组是盆地形成初期,发育冲洪积扇沉积体系。水南组是盆地形成的鼎盛时期,发育三角洲-深湖沉积体系,该组地层暗色泥页岩发育,为较好的页岩气目标地层。龙旺庄组是盆地形成中晚期,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体系。曲格庄组为盆地消亡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地层划分对比厘定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地层大部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再分为华北平原、鲁西及鲁东三个地层分区,鲁东南海域日照市平岛、达山岛及车牛山岛等属华南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区连云港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分为27个(岩)群120个(岩)组12个正式段,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段。恢复奥陶纪东黄山组、北庵庄组、土峪组、五阳山组、阁庄组、八陡组,并6个组为马家沟群;恢复二叠纪黑山组、万山组、奎山组和孝妇河组,并4个组为石盒子群;在青州—临朐地区识别出奥陶纪亮甲山组。地质代号原则上遵从最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济宁铁矿区济宁岩群变质岩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济宁铁矿埋藏在济宁岩群变质岩中,埋深在1 000m以下,以往地质勘探多在1 000m以上,该次勘探深度达到2 000m,并专门施工了水文地质勘探孔,孔深1 500m,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抽水试验,求取了水文地质参数,初步查明了济宁岩群变质岩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胶东地区郭家岭岩体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前人就郭家岭花岗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经分异作用而成的同熔深成型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由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其定位机制为:沿着NEE向挤压带从小面积到大面积频率式脉动或涌动热轻气球膨胀式定位;该岩石构造组合主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造山中期郭家岭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