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能在搜救地震受困人员时,实时监测灾区情况,增强实时性及降低搜救误差,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地震受困人员应急搜救中的应用,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地震应急搜救系统,采用RFID识读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上,再反馈至灾区信息处理子系统中的监测防御模块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开启射频模块,命令现场报警装置响应报警应急搜救信号;通过蚁群算法获取最优搜救路线,及时搜救地震受困人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可有效搜救地震受困人员,且系统的吞吐率高达90%,搜救准确率均值高达97.6%,耗时均值仅为0.88 h,具有较高的搜救准确率和搜救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无线移动定位技术,TOA、TDOA定位技术原理与数学模型,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在地震灾情速报和搜救被困人员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手机定位服务于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搜救技术系统架构,为地震灾区的快速圈定提供重要支持,使得对大面积的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准确、快速搜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伊朗巴姆地震中的国际救援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巴姆地震后伊朗国内及国际应急响应、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UNDAC)及其现场协调中心在灾区进行的国际搜救协调行动,介绍了前往巴姆地震灾区救援的各国国际救援队的情况。最后给出了巴姆地震灾害所提示的在紧急救援及震害防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地震灾害影响面积广、破坏性强且灾情复杂,单一的地面调查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全面的灾情信息。因此,利用敏捷卫星姿态机动灵活性,可对地震覆盖区域中的人口密集区域、受灾严重区域等重点目标区域进行灵活观测,从而支持相关机构进行灾情快速评估。由于卫星在轨观测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根据重点目标的优先级对其进行成像规划。本文基于目标优先级,采用正弦机动方法对敏捷卫星在轨成像全过程进行规划。成像规划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目标优先级和正弦机动方法的敏捷卫星成像过程规划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地震覆盖区域中的重点目标进行可行有效的成像过程规划,为地震灾后快速响应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后区域无人机GPS遥感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基于云计算的地理位置定位方法进行目标定位时需要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信息,造成目标定位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定位差错。提出新的地震灾后区域无人机GPS遥感定位方法,其功能包括遥感传感子系统、遥感空中控制子系统、无人机平台、无人机地面控制子系统、三维模型影像重建以及目标定位分析。重建地震灾区的三维影像模型时,先提取地震灾区的DEM数据,将无人机GPS遥感测量得到的影像纹理映射到DEM上,构建地震灾区的三维地物模型;目标定位分析采用测距目标定位法,利用无人机在不同位置对目标进行定位分析,实现对地震灾后区域的定位分析,得到目标的坐标结果。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提高目标定位的精度,缩短目标定位用时。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地震应急服务管理中能快速计算因房屋倒塌造成人员压埋数量和紧急搜救区空间分布的准确信息,以鲁甸地震和彝良地震为研究样本,建立基于房屋、人口数据的地震压埋人员和紧急搜救区评估模型。根据评估模型反演鲁甸地震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压埋人员总数为396人,比实际伤亡少86人,误差率为17.50%;评估模型反演彝良地震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压埋人员总数为15人,比实际伤亡多3人,误差率为25.00%。根据模型计算得到鲁甸地震共有8个紧急搜救区,紧急搜救区面积占地震灾区总面积的0.37%,这8个紧急搜救区内因房屋倒塌造成的实际人员死亡306人,占因房屋倒塌实际死亡总数的63.75%。从反演结果看,评估模型对地震应急救援响应等级启动和救援力量合理部署的数据需求有较好的求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现场倒塌建筑物的搜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一般倒塌建筑物的搜救不同,地震灾害现场的搜救将可能面对大量的、类型复杂、倒塌情况复杂的建筑物,制定科学的搜救策略对于快速有效的营救被困人员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几年有关地震现场搜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搜救分区、搜救目标的优选、具体营救方案制定几个方面,对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科学的搜救策略制定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召开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总结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在伊朗巴姆地震和摩洛哥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OCHA)于2004年4月27—29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经验总结会议暨国际搜救咨询团(INSARAG)欧非地区会议”。参加过两次救援行动的部分国家的代表、伊朗及摩洛哥政府代表等9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文介绍了会议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主要结论。主要问题包括灾害的预警、动员与部署;城镇搜救队的现场协调;城镇搜救队的搜救行动及其INSARAG指南的运用;其他国际救援组织及其与城镇搜救队的相互作用、国际社团内的信息管理4个方面。最后针对我国的国际地震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地震现场搜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以软件工程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该方案阐述了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路线和功能构建。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震现场搜救力量部署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灾区人口、建筑物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压埋人员情况、救援队能力等因素,运用相关模型和知识,结合专家评分,得出地震救援优先级,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救援力量部署.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智能空间决策技术,结合震害预测、地震灾情快速获取技术等,为救援队指挥调配救援力量提供辅助决策,提...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8.1级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在地震前、后灾区高分遥感影像分析处理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对灾区房屋建筑及其震害程度进行了遥感解译,编制了地震灾区房屋建筑震害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尼泊尔地震灾区影像上显示的建筑物震害分布与该区域房屋结构类型、主余震位置和区域活动构造分布密切相关。其中,房屋较为严重倒塌区域主要分布在8.1级主震和7.5级余震震中附近,但这两个区域并没有相连;居民点建筑物个别倒塌的居民地则连成一个区域。影像上显示的建筑物倒塌区域,与多数8级巨大地震比较,总体上极震区震害偏轻,但在南南西(垂直于破裂方向)上展布较宽。这一特征与引发该地震的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边缘活动断裂在深部呈近似于平行地表的低角度断层面破裂引起的地震动能量在地表相对较宽而低的分布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等划分出灾区的潜在震源区,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法做出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所得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按照滑坡危险程度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四级,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在遭受一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程度. 本文给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汶川地震滑坡崩塌较发育的汶川、北川、茂县等部分区域均处于高危险或较高危险区域;在对具有较高DEM精度的北川擂鼓镇地区所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汶川地震中实际发生的地震滑坡灾害与地震滑坡危险区划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对区域范围而言,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区划,可为初期阶段的土地规划使用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研“4.20”芦山7.0级地震灾区和“8.8”九寨沟7.0级地震灾区建筑物破坏情况,对灾区内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三种类型的建筑物震害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中相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同级别地震作用下其破坏程度不同,其中砖混结构和简易结构震害特征差异性较大,分析认为除地震本身作用外,灾区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同也是造成两次地震建筑物震害特征差异较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以供灾区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安全建设等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2014年鲁甸MS6.5与景谷MS6.6地震灾区房屋概况,对两次地震灾区房屋的震害特征进行阐述,从房屋建筑材料、结构选型、场地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次地震灾区的房屋抗震能力,进一步分析景谷灾区房屋抗震性能优于鲁甸灾区的原因,并强调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建议以供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于2004年10月2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得到健全,并走向规范化。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将致力于整合中国地震现场工作资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地震应急搜救基地和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地震现场调查,费时费力,为第一时间快速了解灾区灾情,以便尽快做出救灾决策,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辅助获取灾情信息十分必要。进行了无人机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地震的应用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了地震极灾区库孜滚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震前GF-1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震现场震害调查数据,获取极灾区灾情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采集极灾区遥感影像,有利于对灾情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结合震前遥感影像和地震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损毁程度遥感解译,可快速获取灾情,无人机技术在地震应急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为灾情评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地震灾害区域等级划分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以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为例,对此次地震的地震灾害指数进行计算。讨论不同震害特征地震如何选取相应震害因素,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灾区区域灾害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崔秋文  贺钦 《地震科技情报》1999,(9):35-44,F003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西部发生7.4级地震,据8月18日土官方的初步统计,已有3879人死亡,1.8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几万所房屋被毁或受损,灾区供电,供水、通讯全部中断,本文介绍了地震参数、抗震救灾和国际援助行为。简述了土耳其的地震构造和历史地震,土耳其的防灾与地震研究机构,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目标,地震防灾立法与对策,防震减灾中的经验教训及中土地震科技合作简况等。  相似文献   

19.
统计了1900年以来全球约2200次6.0级以上地震,将数据分为ABC3类,并给出了大震轻灾类地震的定义。对大震轻灾类地震进行提取,结合全球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划分国际大震轻灾类地震分布区域,给出国际大震轻灾类地震分布图。该图将全球划分为7个大震轻灾区域,初步分析,这些区域主要位于欧亚地震带最西段、印尼苏门答腊及附近海域和印尼班达海附近,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南段、北段和南美秘鲁智利一带。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和空间决策技术的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以四川自贡市资料为例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试验,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应用GIS技术构建城市地震现场搜救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提高地震现场搜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