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斯颖 《福建地质》2021,40(3):197-208
通过对连城李屋少斑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李屋少斑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高硅、富碱、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相对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i等亏损;具高LREE/HREE比值,显示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  相似文献   

2.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库局淡色花岗岩大地构造上位于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中东部,淡色花岗岩呈不规则状、近椭球状侵位于古生代热拉岩组中。其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0.3Ma(MSWD=4.3),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的特征。A/CNK=1.03~1.15(平均1.13),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曲线总体显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呈现低谷负异常,显示具同碰撞S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库局淡色花岗岩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晨明岩体位于小兴安岭东南段,其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所测定样品中的锆石均具有振荡生长环带,结合Th /U 比值,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 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432. 8 ± 1. 2 Ma 和431. 9 ± 1. 7 Ma,即早志留世。晨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值为1. 16 ~ 1. 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 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U 和Th) 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Ti) 和P、Sr 以及重稀土元素。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的过铝质特征暗示其形成于陆壳加厚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晨明岩体形成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环境,即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可能在早志留世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6.
沙乐花岗岩位于滇西思茅地块南涧县南西沙乐乡一带,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被少量正长斑岩侵入。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246.4±2.6 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45.7±3.6Ma,表明该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早三叠世。岩石SiO2含量71.44%~76.39%,Al2O3含量12.72%~16.15%,K2O/Na2O=0.1~1.30,均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样品点主要落入“火山弧花岗岩”、“板内花岗岩”区域,少量落入“碰撞花岗岩”区域,表明其形成于俯冲-碰撞岩浆弧转换环境。在Sr-Yb花岗岩分类图解中,主要属常见的低Sr高Yb花岗岩,少数样品属低Sr低Yb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含砂质的变质泥质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沙乐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初始阶段,同时表明昌宁-孟连洋碰撞最早时限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7.
黑河新生地区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其早白垩世岩浆活动频繁,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 型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 LILE) 而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 。LA--ICPMS 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18. 1 ± 1. 5 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112. 8 ± 0. 9 Ma,这与该区广泛分布的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时代一致。Hf 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岩体的源岩为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火成岩。结合岩石学特征和邻区其他地质资料,认为黑河新生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传朋  邓俊  刘同  李兆营  梁成  姚永林  张勇  王凯凯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19-2022030019
乌祖尔恩布拉格花岗岩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段,其对于研究古生代南天山洋盆的闭合时限及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天山东段乌祖尔恩布拉格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U- Pb 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291.2±2.9 Ma和284.9±3.7 Ma,表明乌祖尔恩布拉格花岗岩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乌祖尔恩布拉格花岗岩具有高硅,富含铝和碱,而钙、镁、铁、钛和磷含量低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 I 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 = 0. 27~0. 87),且Sr、Ba也显示明显的亏损特征。乌祖尔恩布拉格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表明至少在早二叠世,南天山洋盆东段已经闭合,南天山造山带在早二叠世由同碰撞构造环境向后碰撞构造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9.
北山地区岩浆活动丰富,前红泉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帐房山蛇绿岩混杂岩带南侧。为探讨甘肃北山南带三叠纪的构造演化特征,对该岩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前红泉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1)Ma,表明其结晶年龄为中三叠世;该岩体为准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具有富硅(w(SiO2)=74.13%~76.53%)、富碱(w(Na2O+K2O)=7.21%~8.27%)、富铝(w(Al2O3)=12.92%~14.28%)的特征;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Ba, Sr, Ti, P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 K和强不相容元素Th, U明显富集,与I型花岗岩的特点相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甘肃北山南带三叠纪处于后碰撞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前红泉二长花岗岩即是该背景下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沈莽庭  周延  张晓东  武彬 《地质论评》2013,59(2):369-381
选取福建虎岗地区灌洋和增坑二个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增坑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45.4±18.2~151.4±7.9 Ma,加权平均值为147.98±0.86 Ma(可信度95%,MSWD=0.62).灌洋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单颗粒锆石年龄为141.2±4.1 ~ 145.5±1.9Ma,加权平均值为143.0±1.1Ma(可信度95%,MSWD=0.41).二岩体形成于挤压碰撞的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含量表明,岩浆分异作用较强,酸性程度较高,n(A12O3) >n(CaO) +n(Na2O) +n(K2O),且有较高的Rb/Sr和Rb/Nb比值,低含量的Ni、Cr含量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模式,表明岩体岩浆起源于大陆地壳中沉积的源岩,属于铝过饱和S型花岗岩.增坑和灌洋岩体形成年代都为晚侏罗世(燕山中晚期),且为铁铜多金属矿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六万山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岩性主要为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根据岩石结构特征及侵入接触关系可划分为4个侵入单元。利用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技术,4个侵入单元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52.8±1.9Ma(MSWD=0.92)、249.2±1.9Ma(MSWD=1.2)、248.3±3.2Ma(MSWD=2.1)、246.8±2.8Ma(MSWD=2.2)。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反映出与俯冲带有关的岛弧岩浆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与典型壳源花岗岩配分曲线一致。部分熔融与分离结晶模型(La/Sm-La)显示,花岗岩主要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演化过程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六万山印支早期花岗岩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洋-陆俯冲阶段到晚期陆-陆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北秦岭马河钼矿区桃官坪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西沟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了157±1Ma(NSWD=13)和153±1Ma(NSWD=14)的谐和年龄,表明其为晚侏罗世侵入体。马河钼矿的形成与这两个侵入体密切相关,据此限定该钼矿床成矿时代略晚于157~153Ma,为侏罗世晚期成矿。桃官坪和西沟花岗岩具有高硅(68.12%~76.33%),富碱(Na2O+K2O=6.35%~10.38%)的特征,K2O/Na2O变化较大(0.91~1.89),A/CNK在0.85~1.14之间,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上富集U、Pb、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Rb、Ba、K、Sr、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多数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5~0.9),少数样品具有弱正铕异常(δEu=1.05~1.08)。与华北地块南缘与钼矿有关的花岗岩相比,二者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的特征。但马河钼矿区成矿花岗岩比华北地块南缘的稍基性,这可能是导致马河钼矿的矿床规模比华北地块南缘较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村岩体位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广德两县交界处的皖南地区,该岩体主要为浅红掠带肉红色中细—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沿由寒武系地层组成的背斜轴部侵入。刘村二长花岗岩为具高钾、富碱、Mg#小等特征的准铝质—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右倾斜明显、铕谷较深。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见明显的Ti、Sr谷,曲线整体右倾,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均表明,形成刘村二长花岗岩的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有磷灰石、角闪石、辉石、榍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法确定刘村二长花岗岩年龄为( 132.84±0.57)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为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刘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部构造活化和构造机制由挤压开始向拉张转折的转换阶段。该区金化探异常明显,是寻找金、银、钨(钼)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内蒙古扎鲁特旗二长花岗岩体开展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加权年龄分别为124±1 Ma和126±1 Ma,侵入时代为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中SiO_2含量为69.45%~73.64%,Na_2O和K_2O含量分别为3.16%~4.62%、3.78%~4.37%;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0~1.25之间,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同时,微量元素中K、Ba、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Zr、Th、U、Hf等不相容元素呈现富集状态,P、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则亏损严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本文认为大兴安岭南段扎鲁特旗地区的伸展作用应主要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伸展垮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拉萨岩体位于冈底斯铜、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复式岩体。通过对拉萨岩体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观察,结合锆石LA-ICP-MS 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认为拉萨岩体中代表性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为69.94%~76.62%,平均为72.18%)、高碱(Na2O+K2O=6.95%~8.44%,平均为7.44%)、较高CaO(含量为0.68%~2.53%,平均2.00%)的特点,相对富集Ba、Rb、Th,亏损Nb、Ta、P、Ti,LREE富集、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Eu负异常明显,是典型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3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57±0.5Ma、58±1Ma、59±1Ma,表明其为古新世岩浆活动产物。综合研究认为,拉萨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65~45Ma),为底侵作用产生的大量壳源熔体与少量幔源熔体混合并发生一定程度分离结晶后的产物。陆内碰撞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冈底斯成矿带内铜、金等矿产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6.
沙麦钨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是该区目前已探明的中型岩浆热液型钨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中,对这两种花岗质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35.6±1.6 Ma和136.3±1.8 Ma,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38.6±1.1 Ma,二者侵位时间均为早白垩世。两种花岗质岩体具有富SiO2(73.73%~78.23%)、高钾钠(Na2O+K2O)(7.56%~8.89%)、贫MgO(0.09%~0.20%)、贫CaO(0.51%~0.89%)、贫TiO2(0.03%~0.12%)的特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K、Th和U,相对亏损Sr、Ba、Nb、P和Ti元素,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具有较高的FeOT含量,较高的FeOT/MgO和FeOT/(FeOT+M...  相似文献   

17.
正近十几年来,在佳木斯地块内部相继发现了一套二叠纪花岗岩,其中的锆石年龄介于254~270 Ma之间(吴福元等,2001),同时确定了地块东缘广泛发育二叠纪火山岩,锆石年龄介于263~293 Ma(孟恩等,2008)。这套岩浆岩组合普遍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于介江等,2013),表明佳木斯地块作为东北晚古生代大陆板块的东部大陆边缘,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演化过程。为进一步揭示二  相似文献   

18.
梁涛  卢仁  罗照华 《地质论评》2019,65(5):1054-1076
五丈山花岗岩是熊耳山地区出露面积居第二位的酸性侵入岩,它的岩石成因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不仅可为熊耳山区域构造演化提供新的证据,而且能为区域内生金属成矿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还可为熊耳山地区地质找矿提供新的思路。对五丈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WZS01进行了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27个测点中的18个测点的同位素比值位于n(207Pb)/n(235U)—n(206Pb)/n(238U)一致线上,它们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59. 6±1. 6 Ma。结合五丈山花岗岩的SHRIMP和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认为它是晚侏罗世约160 Ma岩浆活动的产物。五丈山花岗岩160颗锆石的U Pb年龄形成了一个从新太古代至晚侏罗世的单颗粒锆石年龄谱,8个峰值年龄依次为~2. 8 Ga、~2. 3 Ga、~1. 9 Ga、~1. 8 Ga、~1. 7 Ga、~1. 3 Ga、~178 Ma和~160 Ma,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五丈山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高钾、贫镁低钙的特征,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Nb、Ta、P及Ti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平滑、轻稀土富集及重稀土亏损及无明显负Eu异常等特征。五丈山花岗岩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属于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有人音译为埃达克岩),它是加厚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源区的残余相矿物包括石榴子石、金红石和角闪石,且无(富钙)斜长石残留。熊耳山地区在~160 Ma经历的岩石圈拆沉作用致使不同深度范围、不同成分的原岩近同时发生部分熔融,多种成因的锆石加入到深部流体内并与之快速上升,途中注入到未完全固结岩浆/流体库,在经历岩浆—流体活化后上侵至地壳浅部后形成了具有复杂单颗粒锆石年龄谱的五丈山花岗岩。另外一方面,深部流体也因熊耳山地区~160 Ma岩石圈拆沉而获得快速释放,其周缘~160 Ma的Au、Mo成矿作用得益于深部含矿流体的有效封闭,五丈山花岗岩周缘及深部仍具有巨大的内生金属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县洛古河东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内部可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铀-铅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花岗斑岩体的锆石SHRIMP铀-铅年龄为129.8±2.2Ma。花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8.03%~74.32%之间,Al2O3含量介于13.06%~14.55%之间,Na2O/ K2O介于0.45~0.86之间,铝饱和指数为0.94~1.11,Mg#指数介于18~42之间且多小于30。稀土元素总量为160.00×10-6 ~ 235.15×10-6,δEu介于0.31~0.52,(La/Yb)N介于8.99~17.87,为轻稀土富集型。岩体Sr含量低,介于118×10-6 ~ 268×10-6之间,而Y含量高,介于16.9×10-6~ 26.1×10-6之间,Sr/Y比值低,介于5.62~13.81之间,属低锶高钇型岩石。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b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属后碰撞花岗岩。岩体εNd (t)值介于-3.45~-2.64,平均-3.01;亏损地幔Nd模式年龄介于969~1131Ma之间,平均1018Ma;锶初始比值 (ISr)介于0.702486~0.707269之间,平均0.705434;钾长石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5939~18.6721、15.6019~15.6058和38.4058~38.5249,平均值分别为18.6426、15.6035和38.4613;岩体中的钾长石氧同位素组成很低,δ18O (‰)值介于-8.1 ~ 4.1之间,多为负值,表明洛古河东岩体为低18O花岗岩。Nd、Sr、Pb和O同位素组成显示洛古河东岩体形成于含有较多幔源成分的源区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推测源区主要为Rodinia超大陆会聚过程中(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之交)形成的初生地壳。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中侏罗世闭合,因此大兴安岭北端早白垩世花岗岩应该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20.
绿水碱长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 同位素测试结果为139. 4 ± 1. 6 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绿水碱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2 型花岗岩,具高硅、高碱和低CaO、Fe2O3、MgO 和P2O5 特征; 轻稀土元素( LREE) 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相对亏损,铕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高场强元素Zr、Hf 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 及K 相对富集,Ba、Nb、Ta、 Sr 和P 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这些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加厚岩石圈拆沉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