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未培肥和培肥的不同土体,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未培肥土体的全氮、有效磷、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砂土在改变为不同质地的土体后,上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都有所提高。培肥土体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砂土培肥的效果最显著。所以改变土体质地,并加以培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紫色土退化。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沙漠灌溉农田深层渗漏特征与水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灌溉农田,改造沙漠(包括戈壁)为灌溉农田仍为治沙的重要途径,深层渗漏是地表水温过程及优化灌溉制度的重要参数。针对乌兰布和沙漠熟化的灌溉农田,保留50 cm的耕作层熟化土壤,分别客换50~150 cm砂土、壤土和黏土,配置成为3种土壤类型样地,实时监测了当地农民对农田的实际灌溉量与灌水量、土壤含水率及深层渗漏量。结果表明:(1)2017年4月17日的单次灌水量118.64 mm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出现渗漏的时间分别为灌溉后的13、72、257 h。(2)单次灌水量118.64 mm的15 d后,砂土、壤土、黏土样地150 cm深层渗漏量分别为110.87、12.2、0.8 mm。(3)2017年生长季内(4月1日至10月30日)5次灌溉水总量为641.53 mm时,渗漏水总量为砂土449.60 mm、壤土270.60 mm;土壤的蓄水量变化为砂土-48.79 mm、壤土-35.32 mm。(4)砂土、壤土和黏土的渗漏水量差异是影响灌溉水量和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藏北高寒草原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样带采样方法,应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布计算了藏北高寒草原44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分形。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是砂土、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9.55%、38.64%和27.27%。分形维数介于1.979~2.743,均值为2.492。随着土壤质地向壤土、粉壤土、砂质壤土、壤质砂土、砂土的变化,分形维数逐渐增小;研究区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平均含量为77.65%,18.2%和4.15%,粉粒和粘粒变异程度高。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含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其与砂粒含量呈负相关,而与粉粒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藏北高寒草原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借助于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对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质地以少砾质砂质壤土或少砾质粉砂质壤土为主,少数属多砾质壤质砂土或少砾质砂土;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与海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区除低地草甸及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出现盐渍化和碱化外,其他地...  相似文献   

5.
红壤丘陵区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区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3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772~2.897,其中紧砂土2.788,砂壤土2.807,中壤土2.814,轻壤土2.817。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成土母质对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影响较大;D与全氮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达显著正相关,D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的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形是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客观特征之一,土壤颗粒具有一定的分形特性.基于抽样调查的方法,应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布计算了北京山区195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质地主要是粉砂土、粉砂壤土、砂壤土、壤砂土、砂土,土壤质地偏粗,分形维数介于2.23~2.69之间,总体偏低.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随质地的粗细程度发生明显变化.质地越粗分形维数越小,质地越细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土壤表面划痕与颗粒碰撞磨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鹏  王海兵 《中国沙漠》2009,29(2):219-222
在沙漠地区,风蚀作用可以导致土壤表面破碎,土壤表面的性质不同,破碎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划痕方法在测量土壤表面的比研磨能量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使用通用微型摩擦计(UMT)测量沙土、沙壤土、粉沙壤土、壤土,粉沙粘壤土和粉沙粘土6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表面相对磨蚀能量和相对表面硬度,发现土壤表面相对硬度对土壤表面相对磨蚀能量有很大的影响。对沙土,沙壤土、粉沙壤土、壤土、粉沙粘壤土和粉沙粘土6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表面进行了颗粒碰撞磨蚀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的碰撞磨蚀速率与碰撞颗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土壤平均颗粒大小的2.6次方成正比,而与土壤表面相对磨蚀能量的1.5次方成反比,与土壤相对硬度的1.7次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段文标  陈立新  孙龙 《山地学报》2003,21(4):473-481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整地规格对栗钙土的物理性质和杨树人工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整地后土壤物理性质总体上得到改善.但不同规格的整地对栗钙土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程度和对杨树人工林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综合考虑整地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和苗木生长的实际效果,在栗钙土上应采用B规格的整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自然坡地坡上、坡中和坡下三种不同部位上紫金牛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特性和养分特性。结果表明,紫金牛只生长在坡下,紫金牛生长的坡下土壤中细菌比例最高、真菌比例最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的坡中和坡上。  相似文献   

10.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牲畜排泄物自身冻融及其降解过程调控其养分释放及返还效率,影响草地土壤养分平衡和植被生长的养分供应.当前关于季节性冻融区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研究,多通过定点监测和室内冻融模拟等方式分析冻融循环对土壤物理结构、水热变化及碳氮动态等方面的影响,尚缺乏关于草地土壤季节性冻融与牲畜排泄物耦合效应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TOPOGRAPHIC FACTOR OF SOIL EROSION OF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A curve-fit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 (A horizon) and climate forms the basis of a map of predicted pH for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This map was produced with the aid of a large climatic data base, a computer mapping program and subroutines to map modeled values of soil pH. Patterns of pH follow well-recognized patterns of climate, although the pH of 7 line deviates greatly from Marbut's line dividing pedalfers from pedocals.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map and model was checked using a validation data set. Geographic patterns of pH are realistic, although land use, topography, and parent material may cause local variations about the predicted mean for a given region. Several apparently anamolous map patterns were also checked but found to b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detailed pattern of pH will require variables in addition to climate.  相似文献   

13.
芜湖市郊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芜湖市郊七种主要土壤类型中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3604个,隶属于5门12纲26目32类。其中线虫类、螨类、弹尾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蚁类、蚯蚓类、鞘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有密切关系;自然土壤中土壤动物的数量明显高于耕作土壤;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类群数与个体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4.
SlopelandameliorationandutilizationwithcomplexagroforestrysystemraisedbyProfessorHuangBingweiwasmainlyaimedatimprovingslopelandsustainableproductivitybyusingbiologicalmeasuresforthepurposeofprovidingnewmethodforfuturecomprehensiveexploitationandutili…  相似文献   

15.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15, 61, and 91 cm depths were measured through use of a neutron probe and thermocouple/psychrometers, respectively, at 12 sample sites distributed along a 200 km east-west transect in west-central Oklahoma.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weekly from May 7 to August 13, 1985.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ain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t the three sample depth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elected biophysical variables represent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site characteristics, meteorologic inputs, energy variables, and soil conditions.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83, 91, and 82% of the variation in soil moisture, and 79, 91, and 92% of the variation in soil temperature for the three depths sampled could be expla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selected biophysical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6.
17.
青藏高原土壤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区划的原则和土壤区划单位(土壤地带-土区)系统及新的区划方案,并简述了各土壤地带与代表性土区的成土环境特点、土地利用方向及代表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在镍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虽然镍是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在较高含量时,对土壤微生物会造成毒害。在长期受镍胁迫土壤中,土壤细菌、真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中的某些种类产生了体内和体外的抗性机制以减少镍的毒害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吸收、沉淀、络合等作用,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另外,某些根际微生物还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铬的土壤化学地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增禄 《地理学报》1989,44(4):449-458
本文以化学地理学的观点,讨论了铬在土壤中的来源,分布规律,迁移和残留累积,生态和环境效应,循环与平衡,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地统计学目前在土壤科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成为认识土壤特征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统计学的空间变异函数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是土壤性状分析的主要手段,空间变异函数主要用于描述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变异特性,不同的插值方法可优化田间试验设计和田间采样方案,克里格插值方法则特别适用于未测量点土壤属性值的估测等.近年插值方法又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区域土壤环境容量和土壤质量标准,随机模拟则用于对土壤特性进行不确定性估计等.因而,地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大量土壤学资料的整合与分析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