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色土未培肥和培肥的不同土体,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未培肥土体的全氮、有效磷、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有明显变化。尤其是砂土在改变为不同质地的土体后,上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都有所提高。培肥土体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砂土培肥的效果最显著。所以改变土体质地,并加以培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紫色土退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专家系统建立了土壤肥力综合评判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不同土体的肥力进行了综合评判。评判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层次的土体均为可级,不同培肥土体均为优级。以综合评价总分,比较了不同土体肥力的优劣。简要分析了不同土体肥力差异的原因。由此为紫色土改良、防治其退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川中丘陵区三种主要母质(沙溪庙组灰棕紫色砂泥岩、遂宁组红棕紫色泥砂岩及蓬莱镇组暗紫色砂泥岩)发育的紫色土的耕作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相关物理性质,并结合冬小麦耗水量盆栽实验,比较了基于不同母质条件下的三种主要紫色土耕作层土壤的水力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本研究区二台土上由三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其持水性为棕紫泥土(蓬莱镇组)〉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有效水含量及对冬小麦的水分有效性为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棕紫泥土(蓬莱镇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全生育期内耗水量为灰棕紫泥土(沙溪庙组)〉红棕紫泥土(遂宁组)〉棕紫泥土(蓬莱镇组)。  相似文献   

4.
紫色土的分布决定于其母质--紫色岩石的分布.紫色岩石是红层的主要部分.红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水热条件限制,当今地表红层的分布状况却与当地的现实水热条件不完全相符.因此,只有从地质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待今日红层岩石的分布规律.通过讨论红层分布的历史原因,认为紫色岩石的分布是全球性的,紫色土亦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的元谋地区和四川省的内江、仁寿两种气候条件下紫色土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探讨热带干热河谷和亚热带润湿气候区不同气候条件对紫色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试验说明 ,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紫色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 ,活性不同 ,使紫色土的生物和化学风化过程有异 ,导致不同地区紫色土的理化特性不同。润湿气候地区由于适宜的水热状况 ,紫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多高于干热气候地区 ,而放线菌的数量则是干热气候地区高于润湿气候地区。  相似文献   

6.
对分布在湘浙赣滇川诸省的紫色土进行了微形态比较研究.紫色土共同的微形态特征主要是粗骨化微形态、以碎屑聚积状垒结和沙粒聚积状垒结为主体的微垒结类型等.就紫色土的系统分类的诊断特征中增加上述微形态特征和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判断紫色土肥力状况及其退化现象的微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异,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2年与1999年相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都有相应的增加,速效养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剖面分异明显,随深度的增加大多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全钾的变化比较特殊,不同深度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台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林地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磷、钾含量却有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比较是:水田〉林地〉旱坡地〉草地,土壤全氮含量水田〉林地〉旱坡地〉草地,全钾含量水田〉草地〉林地〉旱坡地。  相似文献   

8.
藏北高寒草地土壤冻融循环过程及水热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活动层土壤剖面的温度、水分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藏北高寒草地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的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土壤剖面温度随气温发生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且随深度增加变幅减小;2.土壤剖面完全冻结天数为109~123 d,日冻融循环主要发生在表层(0~10 cm)土层中,冻融过程可分为不稳定冻结期、完全冻结期、不稳定消融期、和消融期4个阶段;3.受冻融作用影响,土壤含水量呈现"凹"型变化,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有较好的一致性;4.冻融作用有利于维持藏北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在季节转换,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紫色土的钾素形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钵培养方法 ,研究侏罗纪蓬莱镇组 (J3P)、沙溪庙组 (J2 S)、遂宁组 (J3S)和白垩纪城墙岩群 (K1 C)紫色岩层发育土壤的钾素形态转化。结果表明 ,一年后 ,紫色土交换性钾增加 2 0mg.kg- 1 以上 ,非交换性钾增加 10 .5 8mg .kg- 1 ,结构钾减少了 31.5 6mg .kg- 1 。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增加顺序分别为 :J3P >J3S >J2 S >K1 C及K1 C >J3P >J2 S >J3S ;结构钾降低的顺序为 :J3P >J3S >K1 C >J2 S。紫色土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及结构钾互为消长有利于土壤源源不断地供给作物有效态钾素 ,一定程度弥补因作物带走的钾。  相似文献   

11.
SlopelandameliorationandutilizationwithcomplexagroforestrysystemraisedbyProfessorHuangBingweiwasmainlyaimedatimprovingslopelandsustainableproductivitybyusingbiologicalmeasuresforthepurposeofprovidingnewmethodforfuturecomprehensiveexploitationandutili…  相似文献   

12.
以参考文献[1]为指南,研究和鉴比了川鄂湘赣浙滇等省约70个紫色土剖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紫色土系统分类和从土纲至亚类的连续命名.结果是,它们分别归属新成土纲中的紫色正常新成土和雏形土纲中的紫色湿润雏形土等2个土类、9个亚类.最后就土纲、亚纲、土类、亚类进行了检索.  相似文献   

13.
沙坡头地区风沙土的水热状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继贤 《中国沙漠》1997,17(2):154-158
对多年监测资料的研究表明:流动风沙土稳定含水量为2%~3%,凋萎湿度为0.54%,相对有效水分多,对植物生长有利。天然植被下的固定风沙土,在35~40cm以下土层水量减少至1%~2%;人工植被下的固定风沙土水分条件更差,在3m深土层,除降雨后的短时间内,0~60cm土层含水量稍高外,无雨时段,3m深土层的含水量是1%~2%,甚至小于1%。这种水分状况导致多年生深根植物逐渐衰退,适应性一年生草本植物侵入。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试验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地试验了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预报本地紫色土坡耕地在耕种情况下的水土流失量,经实测资料检验精度良好,说明确定的R、K、LS、C、P算法符合这类区域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四川紫色土耕地面积406.1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5%,属全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区域。四川紫色土普遍退化。退化分为物理性(含构造性)、化学性、营养性三类。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了四川(主要为盆地丘陵区)紫色土退化的程度和状况。同时又建立了退化紫色土的分区原则,将四川紫色土退化分布区域划分为6个退化亚区,10个退化小区。  相似文献   

16.
湘赣浙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沅江、湘江、赣江、信江、衢江流域几个NE或NNE向平行排列的紫色丘陵盆地内,出露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红色碎屑岩,可见中丘中谷、低丘宽谷和缓丘带坝三类地形,分布不同风化程度的成土风化壳和紫色土类型。三省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比例较大,达73%,比四川盆地多38—39%。  相似文献   

17.
用定位试验结果,比较聚土免耕、早三熟、平作等耕作制对紫色土氮磷钾养分循环结构和强度的影响.紫色土养分主要通过作物收获输出,钾素淋失突出,聚土免耕养分输入量大,其中有机物料形式的氮、磷各为336.64kg/hm~2,48.48kg/hm~2,养分输入略大于支出.  相似文献   

18.
由紫色砂泥岩组成的川中丘陵区,微地貌是影响紫色土的光热水肥及其动态的重要因素,对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