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83-284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的,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集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大地测量、工程地震和地震灾害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成功组建了包括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构造物理实验室和地壳形变与动力学实验室等研究单元的“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国家地震活断层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部级科学研究中心,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力都得到明显增强。在不…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所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研究所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的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  相似文献   

4.
《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85-F0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所已为国家200余项建设工程提供了多种技术服务,为这些工程项日的立项、设计、建设、投资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我所在三峡大坝坝址附近的茅坪镇花岗岩体内钻了一深度为800m的钻孔,在现场开展了原地应力、渗透率和孔隙水压力测量,并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价。我所承担了珠海一香港伶仃洋大桥桥址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规范要求给出了大桥全程场址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动参数,其中为大跨度桥梁的动力设计提供了周期长达10s、阻尼比为0.03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自1999年以来,我所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局 2 0 0 2年度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于 3月 2 3~ 2 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和局机关有关司室的 7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玉辰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朱世龙司长作了年度工作报告 ,外交部美大司马占武同志专程到宜昌向与会代表作了报告 ,科技发展司贺钦副司长、港澳台办公室黄建发主任分别主持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 2 0 0 1年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科技外事工作取得的成果 ,对 2 0 0 2年工作进行了研讨与部署。会议表彰了从事地震科技外事工作 …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在河北省文安县(东经116.3°、北纬38.9°)发生5.1级地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和山西均有震感。本文作者在地震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我国其他大陆地区5级左右地震的人员伤亡和震害情况,探讨了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损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局 2 0 0 1年度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于 2 0 0 1年 5月 1 0~ 1 1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直属单位和机关有关司室的 1 1 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陈章立局长、刘玉辰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朱世龙司长作了总结报告。会议全面总结了“九五”期间我局的科技外事工作 ,并对“十五”期间的对外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讨。同时 ,代表们还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外事工作组织与管理 ,提高地震科技国际合作的效益 ,加强中青年国际型科技人…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上半年开学第5周和第6周的《数字地震学》课程,在吴忠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对地震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也切身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9日和16日,在吴忠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数字地震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分别参观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国家数字台网分中心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我觉得学习一门课,如果有机会出去实际地看一下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仪器等,可以加深我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思路!所以那天每个人的心情都特别的兴奋。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八五”期间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在新时期地震科技信息工俄服务内容。建立全国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以及相应的文献支撑体系,以达到地震科技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大震应急服务,为地震科研的检索,咨询以及为公众的咨询服务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发生以中国四川省汶川为震源的8级大地震.震源断层从都江堰市向东北延长到300 km附近,到达甘肃省、陕西省交界附近的巨大范围,造成死者、下落不明者总计8万多人的严重灾害.震源区的大小大到何种程度,可将此与6月14日的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的震源区作一比较,如图1.  相似文献   

12.
198 6年 ,鉴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 ,结合我所地球物理研究的特点 ,为了协调和推进地震预测研究工作 ,我所成立了跨学科、跨研究室的地震预报推进组。其所用的方法涉及了地震学、重力学、地热和地磁地电等地球物理学科 ,其成员几乎遍及全所各个研究室 ,第一研究室 (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研究室 )负责其日常工作。首任组长为朱传镇研究员 ,吴佳翼和王林瑛任副组长。1 996年吴忠良研究员任第二任组长 ,张天中和王林瑛任副组长。地震预报推进组承担了中国地震局下达的全国年度地震趋势研究和首都圈月震情监测的任务。每半年向中国地震局提交…  相似文献   

13.
1 .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RMONITORINGEARTHQUAKESANDPRECURSORS  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hasbeensetuptomonitorearthquakesandprecursorssoastopro videasurveillancebaseforearthquakeforecasting .Theestablishmentofamulti disciplinarysystemfo…  相似文献   

14.
1召开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2005年5月18日,中国地震局第六届科技委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刘玉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和局机关有关司室领导约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委主任陈颙院士和副主任邓起东院士主持。会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研究员、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唐荣余研究员、地震预测研究所所长任金卫研究员、局工程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地震预报的经验性基础上,引入发生地震机理。只要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力学等专家齐心共同努力,搞清地壳、天气、天体等的一些物理化学参数后,完全可以实现科学数字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根据SCI-EXPENDED数据库1971~2014年收录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情况,分析中国地震局的科技论文产出数量与增长趋势,了解中国地震局的科研合作状况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掌握学科分布特点及学科带头人概况等,从而为中国地震局开展地震科学研究及进行地震科技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与甘肃震情的动态判定过程中,本文作者成功地把握了甘肃震情、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发展变化,并对5月18日四川江油发生的6.0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测。这一预测实践使本文作者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地震预报虽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没有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如果预报思路和方法得当,要实现一次乃至数次成功的预报是可能的。这对地球科学家们如何认识地震预报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