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地震译丛》1997,(1):68-72
Drakopoulos和Stavrakakis在他们的讨论中选择了一次公开警报,但却删除了另外3次警报,而这3次警报之后都伴有破坏性地震活动对于后来3次警报,Drakopoulos以及/或者其同事们不同意VAN预报,在有关地震发生前2-10天,公开宣称:“没有预料明显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
把Stavrakakis和Drakopoulos(1996)(此后称作SD)中关于VAN表述与VAN真实内容作一简单比较,即可证明对方的批评是错误的。典型例子有: (1) 与Drakopoulos(1993)选择并加以讨论的一样,SD所讨论的VAN预报也是VAN预报中的一小部分。Varotsos等(1993b)当时已给予详细回答,并指出Drakopoulos等(1993)的7个例子中有4个没有考虑VAN电报提出的两个可供选择的震中位置,令人吃惊的是没有考虑被强调为最可能的那一个。在该文中SD对VAN预报的真实含意再次做了较大的改动。 (2) SD仅选择了那些VAN预报法具有较大偏差的情形来进行讨论。 (3) SD通过选择地区内的某些预报后在该地区出现的地震活动性而提出怀疑。本文将证明这些预报指的是远离有早期地震活动的另外地区。SD把VAN预报的两个例子说成是对应的余震,我们将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4) SD改变了VAN公布的单个SES和SES电活动性的超前时间。 (5) SD增加(或删除)对VAN观点及预报的批评措词,因此说明对方真正意思是急剧变化的。 (6) 虽然识别SES的标准已经由VAN发表,可SD仍称这种标准依据尚未形成。 (7) SD的示图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略了M_s=5.0地震(大地震)标准仅发生在预测地区,但也包括远处M_s=4.0~4.2的地震。 (8) SD称“没有一个主震被预报”,但VAN成功地预报了1987年至1989年间的3个处于调查中的最大主震,震中偏差小于50 km。 (9) SD认为如果已经发生了M_s≈4.0的“前震”,再成功地预报M_s=5.0的地震是毫无意义的(不管偏差Δr、ΔM达到多小)。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10) 虽然VAN已经阐明了只有M_s的预计值大于(或等于)5.0时才提出预报,可SD曲解了实验误差ΔM=±0.7的含意,并要求M_s≥4.3的地震都应被预报出来。这一要求是不对的。此外,我们将进一步证明SD关于“偶然预报成功的概率”计算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Wyss 和 Allmann(1996)(以下简称 WA)的所有结论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方法不正确。例如,WA 的主要结论说:“估算出所得的预报和地震相关性(23次中有11次)出于偶然的概率,……为96%。”可是当我们严格依照 WA 程序,假设(23次尝试中的)所有23次预报正确,却发现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结果,即概率 P 值大于1。从此例来看,用不着对 WA 的看法作进一步讨论,但我们还是逐点详细答复,以便说明 WA 还犯了几个错误,以及对 VAN 作陈述的真实内容的严重曲解。WA 所作的多种曲解和错误特征性的例子包括:(1)将预报的震级数值直接与M_s(PDE)对比,而 VAN 过去一直清楚地声明预报中提及的震级数值对应于 M_s(ATH),即对应于 M_L+0.5。因为 M_L+0.5大大不同于 M _s(PDE)(平均相差1.0级),他们的这种对比是不允许的;(2)通过增加(或删减)VAN 的关键性措词,从而歪曲 VAN 所表达的真实含义;(3)使用22天预报时间窗,然而,大多数这类预报和单一地震电信号相应(因此对11天预报时间窗);(4)不正确地宣称 Varotsos等(1996a,b)定出ΔM≤1.0为可接受的不确定性,而 VAN 却曾多次发表只有ΔM≤0.7时预报才能认为是成功的;(5)错误地宣称采用 SI-NOA 时,“22次 VAN 的预报中有12次不符合误差范围”,而读者容易核对出在23次中仅有6(或7)次偏离误差范围。此外,WA 大大地高估了应当预报的地震次数。也就是说,VAN 清楚地声明只有预料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0级时才发布预报,而 WA 错误地要求 VAN应预报所有 M_s≥4.3或 M_s≥4.0的地震。于是他们将任何没有发布预报的 M_s≥4.3(或4.0级)的地震作为漏报的地震。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我们记起 Wyss 和 Baer(1981)发表过在希腊会发生预期地震震级达7.75级的长期预报(与这次争辩中讨论的时期相同),其结果完全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急于要在他们的一个监测网内捕捉一次相当大的地震,并在它孕育着破损直到最后破裂时仔细分析断层的内在活动。说不定能根据地球的前兆迁移来甚至预报出未来地震。1979年凯奥蒂湖地震就发生在卡拉维拉斯(Calaveras)断层监测网的中部,但却没有前兆预警就发震了。破坏性的科林加地震逃脱了严密的监视,但它似乎也是在没有任何迹象表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网站发布了美国科学家"关于地震预警系统最佳警报发布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在线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和《Science Advances》上。地震预警系统自从问世以来,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直受着盲区和警报时间快就不准确的困扰,于是引起很多质疑。今年美国加州的"国庆地震",由于洛杉矶的Shake Alert系统没有发出警报而备受质疑。美国USGS网站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什么地震预警系统的警报要快就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地震警报最佳发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地震预警系统能快速检测地震的发生并对可能来临的地面震动发出警告。目前,日本和墨西哥已经存在公共预警系统,包括美国西海岸在内的许多其他地区也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1]。在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中,调研企业和公众主动利用预警信息的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2-5]。在2011年M9日本东北大地震期间,尽管低估了地震震级,但还是成功地发布了地震警报[6]。为了确定警报的用处,日本气象厅(JMA)进行了公开的  相似文献   

7.
对1989年1991年山西地区3次5级以上地震预报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山西发生了大同-阳高6.1、忻州5.1和大同-阳高5.8级3次5级以上地震(不含余震),有对大同-阳高2次地震普提出明确的中期预报意见。山西省地震局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对1991年1月29日忻州5.1级、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分别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或临震预报,本文对这3次地震的预报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报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地震预报水平远远未达到实用化的阶段。无庸置疑的是,作出发布短临预报的决策,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它长期困扰着各国地震工作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公开发布地震预报,主要考虑因素有:短临地震预报能力,作短临预报需付出的代价,以及地震预报公开发布后将会取得的实际收益。对以上三个因素权衡得失,趋利避害,注重实际效果。如果我们将这三个因素用预防效益来联系,那么,预防效益则等于预报实际取得的收益与发布地震预报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比。若比值大于1,则可公开发布;如比值小于1,则不宜公开发布;当比值接近1时,需同时考虑预报意见的信度这个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国土财富率相关甚大,因此在用上述三个因素作是否公开发布地震预报的抉择上显然其结构是不同的。本文认为:1.5.5级以下地震,东部和西部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约为8亿元和2亿元,经济上公开发布代价远大于当地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人员伤亡不超过10人。因此无论东、西部均不宜公开发布地震预报,我们将5.5级地震定为公开发布预报的震级下限。2.对于5.5级至6.5级地震,我国东部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十多亿元,西部地区3亿元左右。东部地区公开预报的代价也大于地震公开预报的收益,人员伤亡可最大限度减少,原则上宜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公开预报,但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则宜公开预报。3.对于6.5级以上地震,它将会带来严重人员伤亡,因此在考虑公开发布问题上,预报后所引起的经济代价不宜作为主要 考虑因素。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或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都应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东部近海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大海啸警报"的发布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类似的警报在2010年2月27日智利中部(马乌莱)地震发生后也发布过。  相似文献   

10.
将一种对地震预报算法做出评估的检验应用于叫做M8的俄罗斯算法,根据对限定的圈内瞬时地震活动所做的积分计算,M8算法对大圈内将发生的地震作出中期预报。对1985年1月1日-1991年7月1日期间进行的追溯预报得知,为检验配置的算法已经预测到检验区内10次强地震中的8次。基于预报的随机性,零假设以试验的2.87%预报了8次地震。检验从1991年7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到1995年7月1日为止,本算法在检验区的9次地震中预报了5次,其成功率达到零假设随机检验的53%。  相似文献   

11.
刁守中  郭爱香等 《地震》1995,(2):193-195
1991年11月5日在江苏射阳发生了4.7级地震,1992年1月23日在南黄海北部发生了5.3级地震,10月22日射阳东海域发生了4.8级地震,11月4日南黄海北部发生了4.6级地震,对上述4次地震笔者等曾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年度中期预报。本文对该地震震前的预报概况,预报基本思路和主要科学依据作了概述,并讨论了给予的启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地震作出某种程度的科学预报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指出,在希腊作用人只要运用PDE地震目录公报即可比VAN更有效地“预报”地震,我们的分析是回顾性的,但该方案可毫不含糊地验证将来的地震活动,从1987年1月1日到1992年6月30日这段时间内,本文运用这个规则“预报”了希腊12次较大地震中的9次,与此相比,VAN的预报只成功4次。  相似文献   

13.
据《朝日新闻》1979年5月6日和9日、7月24日、8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和国土厅汇总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的讨论和判定认为,最近在日本的东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是日本地震部门为准确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于最近成立的,会长是萩原尊礼。该判定会在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时期时,分几小时、几天到一周、不远的将来三个阶段,并讨论和判定地震预报的精度是否正确、是否一定程度的正确及是否可能正确。具体的地震警报发布程序和所需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拉奎拉地震后,意大利民防署(DPC)任命了一个国际民防地震预报委员会(ICEF),其任务是就当前构造地震短期预测预报的认知水平提出报告并提出利用可能的大地震前兆启动民防措施的指导意见,包括大地震后地震灾险性概率分析结果的使用。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回顾了由世界范围地震活动区的进展获得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预测(predic-tion)定义为确定性地表述未来地震是否将在一特定地理区域、时间窗和震级范围内发生,而预报(forecast)则是给出这样一个事件将要发生的概率(大于0但小于1)。对地震的可预测性,即可依据观测到的地震系统的表现确定未来地震发生的程度,人们知之甚少。这种认知的缺乏反映在不能在短时间尺度上可靠地预测地震活动地区的大地震。大多数已提出的预测方法依靠的是诊断性前兆,即在地震之前可观测到的某种以高概率说明即将来临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信号的概念。本报告中评议的前兆方法包括应变率、地震波速和电导率的变化,地下水、土壤和空气中氡浓度的变化,地下水位的扰动,近地表及其上方的电磁变化,热异常,动物行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图像等。诊断性前兆的探索迄今尚未提出成功的短期预测方案。因此,本报告关注作为与收集和传播含时间的地震灾险性权威信息的原则性方法的可操作的地震预报,以帮助社会公众应对潜在的破坏性地震。在几天和几周的短时间尺度上地震序列显示出如大地震触发的余震空间和时间上的成丛性。成丛性的统计描述解释了地震目录中观察到的许多特征,并可用于形成预报,说明地震概率的短期变化。若能恰当加以应用,短期预报就具有可操作性,如预测大地震后的余震。尽管长期预报对于保障地震安全性的价值是明确的,但对短期预报的解释却令人困惑,由于地震概率变化可达几个量级,而典型的概率值在绝对意义上仍然很低(日概率小于1%)。把这种低概率的预报转换为有效的决策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报告收集了高地震危险性的6个国家(中国、希腊、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在地震风险管理中当前利用可操作预报的状况。长期模型是当前民众预防地震破坏最重要的预报手段,因为它们指导了建筑规范中的地震安全条款、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其他减轻风险的工程实践,如在翻修旧建筑中纠正设计缺陷等。余震的短期预报在上述一些国家中曾经实践过,但可操作的地震预报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完全实施过(即定期更新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根据在地震活跃区积累的经验,国际地震预报委员会向意大利民防署提供了一组在意大利使用可操作的预报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其他国家可能也是有用的。应该向公众提供关于未来地震短期概率的权威的、科学的、一致的和及时的公开信息源。报告应以具有可操作性、定期更新的地震活动预报系统为基础,而且这些系统在地震信息的产生、发送和使用中都要经专家严格评审和更新。所有可操作模型的质量应当通过对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回顾性检验加以评估,而且应对已建立的长期预报和其他含时间的模型进行持续的前瞻性检验。警报规程应当标准化以便于各级政府及民众做出决策。应当确定地震概率阈值以指导警报等级,而警报等级是以代价和收益,以及信息价值的无形方面,如心理准备与恢复方面效益的客观分析为基础。由社会科学研究确立的有效的公众交流原则应当被用于地震灾险信息的发送。  相似文献   

15.
引言2012年10月1日,我们迎来了向社会公开提供紧急地震速报的第5个年头。5年间,气象厅共发布了129个地震的紧急地震速报(警报)。然而,并非每次发布的信息都是准确无误的,特别是,当作为日本观测史上最大地震的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却没能根据这次地震晃动造成的观测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1990年12月独联体境内伊塞克湖Ms6.7地震和1991年2月新疆柯坪Ms6.5地震前,乌什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6.7级地震的累积异常量级为1.3×10~(-4),持续时间为两个月。6.5级地震的异常量级为8.5×10~(-70,持续时间27天。本文还就两次地震的预报及形变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我们做了一次在加州斯通坎宁(Stone Canyon)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一年内将会发生地震的预报。该预报是根据地震平静期的观测——认为地震的平均发生率在将来主震的震源区内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1986年5月31日发生了一次 M_L=4.6的主震,实际上该地震破坏了规定的断层区域。这是沿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其偶然概率小于5%。虽然只预报了一次小主震,但该成功却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发震地点、时间和震级完全与居住区预测的地震相符。毫无疑  相似文献   

18.
一、1991年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91年我国共发生M_S≥5.0地震43次(大陆地区27次,台湾地区15次,南海海域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大陆地区1次,台湾地区3次),我国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2月25日新疆柯坪6.5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3月26日台东6.7级地震。大陆地区27次地震分布在新疆7次、青海6次、内蒙古4次、云南3次、西藏3次、山西2次、四川1次、河北1次。 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1.1991年中强地震频度高,强度低。1991年大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27次5极以上地震,在频度上超过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年平均数(年平均数为18次),显示出当前可  相似文献   

19.
加利福尼亚综合地震台网(CISN)正在为加利福尼亚州开发一种地震预警(EEW)示范系统。在加利福尼亚综合地震台网震动警报(ShakeAlert)项目中,正在检验3种算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台网的地震警报系统(ElarmS)的地震预警系统。在过去的3年中,ElarmS算法经历了大量重新评定和解决技术与方法的若干挑战。在新的生产级产品,即ElarmS第2版(简称ElarmS-2或E2)中,对算法的改进扩大到适用当前地震台网的布局,改进了硬件和软件的性能,提高了预警处理速度和警报的准确性。E2设计为模块化的代码,由改进关联器的新事件监测模块组成,可以更迅速地与少数触发关联匹配,同时也增加了几个新的警报过滤检查,从而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虚报。本文概述了这个新的在线实时系统的方法,总结了其性能。从2012年10月2日到2013年2月15日的在线操作性能来看,平均而言,在所有加利福尼亚发生的地震事件中,ElarmS系统在初至P波到达后8.68±3.73s发布预警。这一时间在台站仪器密集地区减少了2s。震级和发震时刻的标准差为0.4级和1.2s,定位误差中值为3.8km。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29次地震(MANSS3.5)中,E2成功检测到26次,发布了两次虚报。E2现正传送警报给震动警报系统,由震动警报系统发布给测试用户。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大震的预报虽然有多种前兆手段,但前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预报指标。本文着重介绍甘肃1718年通渭和1879年武都两次7级以上大震的前震活动,并对其机制作些讨论,供以后在预报中参考。二、1718年通渭大震及其前震这次大震发生于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震中烈度为十度,震级达7.5级。中国地震目录将其极震区等震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