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在沙泉子铜镍矿上方,开展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粘土吸附态)测量及地电化学测量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较为吻合,表明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粘土吸附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镍矿体,可作为该区寻找隐伏铜镍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4.
半干旱荒漠草原是我国重要的地貌景观类型,由于长期受风成沙的干扰,常规化探方法在该区找矿效果不理想。本文以位于内蒙古半干旱荒漠草原覆盖区的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气测量实验。同时,为筛选地气组分中的有效指示元素,对矿石矿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成矿元素主要为Cu、Zn、Ag、As、Fe,部分矿石中Pb、Bi、Cd、Mn、Ni含量较高。地气组分中异常元素种类与矿石成矿及伴生元素一致,且异常位置与隐伏矿体基本吻合。地气与矿石、围岩的稀土元素(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显示,异常区地气REE配分特征与矿石接近,说明地气成分继承了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信息。以上研究证明地气测量可作为半干旱荒漠草原覆盖区寻找隐伏锌铜多金属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6.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矿产类型,目前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发现地表出露的伟晶岩型锂矿资源的几率越来越小,下一步的勘查重点应放到找寻隐伏型锂矿资源。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在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能有效探测深部异常信息,已在多种景观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以四川甲基卡X03号隐伏锂矿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隐伏锂矿脉探测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成矿及伴生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Li、Be、Rb、Cs、Sn、Nb、Ta、Bi、Pb、U等元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富集程度高,异常明显,异常峰值显著;其中,Li-Be-Bi-Cs-Rb-Pb-U元素组合与研究区X03号矿脉成矿元素组合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取得的元素高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上述元素作为该区域寻找锂矿的指示元素。以上结果证实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能有效指示深部隐伏锂矿体,可以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于西部高寒山区景观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出露区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覆盖区已逐渐成为矿产勘查的重点。传统化探方法难以在覆盖区发挥作用,而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可以提取与深部隐伏矿体有关的矿化信息。该方法在冲积平原覆盖区还缺乏相关研究。以安徽无为龙潭头隐伏硫铁矿为例,开展土壤全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全量测量在隐伏矿体上方无异常显示。金属活动态测量中,Cu和S元素的水溶态,Fe元素的铁锰氧化物态和吸附态均呈现出高异常值,异常衬度达到2及以上。其中S元素的水溶态异常最明显,含量峰值达14.8×10^-9,背景值为4.81×10^-9,异常衬度3.08。其次,Cu元素的有机态和S元素的铁锰氧化物态呈现较高异常,异常衬度1.5以上。金属活动态测量提取的异常均位于隐伏矿体上方,且与赋矿主断裂空间关系密切。本次试验研究表明,金属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提取与龙潭头隐伏矿床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该方法在冲积平原覆盖区应当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以建立相应的方法技术流程与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隐伏金属矿床地气勘查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体及采样方法对揭示隐伏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影响,认为地气异常是多成因的,主要来自隐伏矿床所行成的纳米级物质,同时受到隐伏矿床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要素影响.其作用方式是幔源气对隐伏矿床上覆岩体与地层造岩及微量元素的迁移,土壤固相组分对气体中矿致异常纳米物质吸附与固定及土壤反应脱有机气体,土壤对大气或污染大气对土壤的物质扩散,而地气采集装置和方法对元素含量改变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干旱戈壁荒漠区地处我国西北部地区,天山、北山、祁连山三大多金属成矿带横贯其中,成矿条件优越,找矿尤其是找隐伏矿的潜力巨大,但受风成砂土的影响,很难获知覆盖层下方的矿化信息.穿透性地球化学已被证实是有效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其被定义为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笔者在花牛山铅锌矿开展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水溶态测量、黏土吸附态测量、铁锰氧化物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多种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实测工作,结果表明,5种测量方法分析数据主成矿元素(铅、锌)异常衬度高,变异系数大,富集成矿可能性大,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位置吻合,相比较而言,土壤微细粒全量测量效果最好,黏土吸附态测量、铁锰氧化物态测量和地电化学测量效果较好,水溶态测量效果稍差;所选方法技术针对干旱戈壁荒漠区寻找隐伏铅锌矿是有效的.气固介质中内生条件下的纳米金属微粒的发现为利用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的穿透性地球化学方法技术(土壤微细粒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电提取泡塑载体中大量的微米级的黏土矿物颗粒发现,以及微量元素异常与铁、铝等常量元素异常高度一致,初步推断地电化学测量提取过程是对黏土矿物颗粒选择性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型金属矿床在盆地内部及其边缘被发现。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对盆地及盆山边缘覆盖区无能为力,深穿透地球化学探测技术为解决盆地及其边缘覆盖区找矿难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文章通过对沉积砂岩盆地铀矿、火山岩盆地银多金属矿、变质岩盖层铜镍矿和沉积盖层金矿开展探测试验,得出:(1)砂岩型铀矿中活动性铀主要以铀酰络阳离子的形式存在,铀酰络阳离子很容易受地下水运动及蒸发蒸腾作用而发生迁移,迁移通道包括砂岩的孔隙、构造裂隙等,到达地表后,铀酰络阳离子易与土壤中带负电的黏土矿物结合而赋存其中,使用微细粒分离和活动态提取两种方法均能圈定矿致异常;(2)火山岩盆地中,与火山岩近乎同期形成的矿床,矿床形成过程中含矿流体携带成矿元素银、金、铜等沿构造裂隙运移,迁移到地表后被土壤中的黏土矿物所吸附,使用土壤活动态测量和微细粒分离测量均能有效圈定已知矿体,异常直接位于矿体上方;(3)变质岩盆地超基性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岩体与变质岩接触带将产生大量的构造裂隙,因此当流体通过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时,将携带矿体中铜、镍向上迁移至地表,形成环状异常;(4)洛宁盆地金矿成矿过程中,成矿元素金、银等以络合物、纳米级单质或合金等形式通过流体携带顺着构造破碎带向上迁移,地表岩石风化发生成矿元素解离,后期被黄土覆盖,矿体或岩石解离的化合物或纳米颗粒可以穿过黄土孔隙向上迁移至地表,并赋存于表层黄土的细粒级黏土中,因此采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可圈出矿致异常。本文根据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应用效果,异常的形态,并结合盖层的特点,成矿元素的存在形式、迁移方式以及在地表的赋存状态,初步建立了盆地金属矿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模型,为盆地盖层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12.
会昌岩背锡矿田地球化学特征及隐伏矿床预测异常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岩背锡矿田,运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锡矿床,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岩背锡矿床的发现和扩大,以及上湾隐伏锡矿床预测,为应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矿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与矿床有关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隐伏锡矿床预测的异常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黑龙江省分布大面积森林沼泽,森林沼泽区地质工作困难且找矿效果差,笔者采用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在“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依次开展了超低密度(1个样/100 km2)地球化学调查→甚低密度(1个样/16 km2)地球化学调查→低密度(1个样/km2)地球化学详细测量→高密度(18个样/km2)异常定位测量等逐步缩小靶区工作。提交的部分靶区找矿效果较好,在地表覆盖层下部及深部发现Pb Zn工业矿体。研究总结的地球化学方法组合在森林沼泽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该方法组合对今后这类地区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