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夯法有效加固范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强调了强夯单点夯击时的三维空间概念,并建立了这一概念的地基模型及相应的数值模型,目的在于通过数值模型的模拟,从土力学及土动力学基础了解强夯有效加固范围的分布。并用实测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证明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钢厂填土及旧河道沉积层地基的处理为例,介绍了两种类型地基强夯法处理的工艺设计、参数选择、强夯试验及施工组织与控制,以供同类工程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泥岩填土路堤强夯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频率的天线,探地雷达可以探测出强夯作用影响的深度和范围,有效地指导了施工。  相似文献   

4.
高填涵洞受力现场测试及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现场测试结果 ,并结合有限元计算 ,研究作用与高填涵洞的受力与变形。为实际工程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强夯加固回填土地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袁强  陈超  徐长节 《岩土力学》2007,28(6):1108-1112
针对回填土地基,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大变形几何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中考虑每一次夯击引起的塑性变形,确定前次夯击后土体塑性区开展的形状,并调整塑性区的土性参数,以此作为下次夯击分析的基础,重复上述步骤来实现对强夯整个过程的模拟。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得到了在不同夯击能、不同夯击次数作用下土体塑性区开展的情况,有效地预测了强夯加固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论对类似的强夯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费康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09,30(4):1004-1012
对一桩体面积置换率为8.7 %的低置换率桩承式加筋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现场主要进行了桩、土荷载分担,孔压、沉降及侧向水平变形等内容的观测。将观测数据与常规设计方法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土的土拱效应造成荷载向桩体转移,这种荷载转移大幅度减小了在软土层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当填土高度大于2.5 m时,土拱效应的应力折减系数可用Russell和Pierpoint或Hewlett和Randolph提出的土拱效应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与三维有限元分析也较相符,但在路堤高度较小时,只有Russell和Pierpoint方法与实测结果相接近。路堤施工过程中,实测的水平变形与沉降之比仅为0.2左右,这表明采用桩承式加筋路堤不仅可减小沉降,而且可减小水平向的变形,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路堤下涵洞地基处理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工程应用广泛,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的涵洞病害屡见不鲜。结合现场实测成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涵洞结构物的受力状态及地基受力、变形特性,讨论了地基刚度、不均匀沉降对涵洞受力的影响和埋深效应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涵洞基底与相同标高下涵洞外侧路基基底土压力相差不大,地基设计时可按二者相等考虑;地基刚度越大,涵洞顶部土压力越大,对涵洞结构物强度要求就越高,地基处理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路堤下涵洞地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夯法在加固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方面较为欠缺这一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强夯加固砂土地基与天然状态砂层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对强夯法加固的砂土地基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探讨了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因素。为强夯法加固砂土地基的检测积累了经验,对提高强夯法在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2种路堤边坡坡比、2种土工格栅和3种加筋层数的不同组合的室内模型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试验工况条件下加筋边坡在顶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加筋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加筋边坡的沉降和侧向位移随着格栅抗拉强度增大、加筋层数增多和边坡变缓而相应的变小。将试验所得结果与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红砂岩路基强夯处理大变形数值模拟方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桂尧  胡振南  匡希龙 《岩土力学》2008,29(9):2451-2456
针对红砂岩路基难以压实的特性,采用强夯方法,提高红砂岩路基压实度。基于强夯处理红砂岩路基的现场试验,采用显示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建立强夯三维模型,对强夯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强夯作用下红砂岩碎石土路堤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得到了强夯后土体的应力场、位移场,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强夯加固红砂岩路基的作用机制及有关夯击参数的取值方法,认为直径为2 m的夯锤在1 200 kN•m夯击能作用下的有效影响深度为4~6 m,锤间距(中心距)不宜大于3.5 m。  相似文献   

11.
张合青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S1):369-374
本文依据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人工素填土工程地质条件和场道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提出强夯试验方案对比分析强夯前后各试验区测试结果,探讨强夯法处理人工素填土地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田水  王钊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94-698
根据强夯的特点,采用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状态非线性,并且考虑瞬态大变形的非线性动态显式有限元,分析了强夯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有限元计算强夯动力问题时需再引入其他的简化假定的已知量,能较实际地反映强夯加固的动力特性。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中阐述了RIC工法及其设备,介绍了RIC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及夯击方案,研究了RIC工法在松散填土和填石工程、补强夯实工程及结构物台背填土夯实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参数控制,并综述了RIC工法的施工检测方法。最后对RIC工法在郑少高速公路中的填路堤和桥台背填土压实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文对RIC工法这一新工法的推广应用及指导该工法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夯地基效应及加固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夯地基效应,是指经强夯处理使地基土的结构形式,强度和变形大小,及其作用过程发生的改变。通过对强夯过程中一系列的现象分析,揭示强夯地基效应的形成机制,对强夯地基效应的三个方面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强夯处理设计和加固机制的认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下洞室动态开挖的三维数值分析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个旧锡矿地下采场洞室的开挖技术条件,采用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对其动态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优化选择了地下采场洞室的开挖顺序和开挖跨距,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某大型集装箱仓储区(0.2km^2)地基处理的施工为例,阐述了强夯法对大面积厚填土非均匀地基处理的可行笥。主要设计参数:重锤选用质量为17.5t、底面直径 为2.6m的圆柱形铸铁锤或钢砼锤;在有效加固深度8m区,单击夯击能为3000KJ(落距17.2m);分三遍的夯点击数为8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70mm),第 一、第二遍的夯点击数8击(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70mm),第三遍为两击;每遍  相似文献   

17.
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处理吹填粉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固新近吹填的处于流塑状态的粉土地基,首先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和动力碾压的方法使地基具有一定的初始承载力。然后,施加较大的强夯动力荷载,从而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新的综合加固技术称之为预排水动力固结法。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施工过程中诸如井点降水的影响范围、强夯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范围、深层沉降的变化等问题。同时,对强夯夯击遍数、每点夯击次数、遍与遍之间的间隙时间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预排水动力固结法可显著提高吹填粉土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河床深厚覆盖层勘探取样与试验研究是我国西部水电工程勘察中最常见技术难题之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河床覆盖层厚一般52~65m,冲积、崩积及滑坡堆积等混杂,物质组成与结构不均,因坝址适宜修建混凝土拱坝,高围堰与深基坑稳定问题突出。为了查明河床覆盖层的工程特性,本文采用不遗漏软弱层采取了标贯与钻探相结合的钻进方法,为获得原状样研制了单管式与双管内筒式锤击取样器,为分析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开展了大量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旁压试验、抽水试验、声波测试、钻孔彩电等)及室内土常规试验、模拟级配样试验等,较成功地解决了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勘探与试验难题,为乌东德水电站围堰与基坑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地区某饱和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例,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提出了真空联合堆载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和施工结束后的第三方检测结果,特别是针对淤泥的含水量、孔隙比、压缩模量、静探Ps值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参数处理前后的变化,说明该方法可以消除深厚软土的深层沉降及浅部形成较厚、强度较高的超固结硬壳层,从而可以满足工后沉降和承载力两方面的设计要求,并总结了沉降量计算的修正系数及与含水量等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该地区类似工程沉降估算具有明显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设计和施工工艺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夯法是一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施工方法,而且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在世界各国的地基处理过程中都非常流行。本文主要研究地基处理前的沉降分析、强夯设计、强夯法施工工艺和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