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月英 《地理科学》2007,27(5):642-647
以地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滨海地带经济地域分异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的峰谷相间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峰谷相间地域格局的发育过程;然后探讨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最后总结了上述时序过程和空间过程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地带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区域组合之间、南与北之间多层次的地域经济分异。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农村工业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下,通过1988年~2011年农村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旨在了解农村工业中集体成分企业所在省份及地区的优劣比较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而分析20年来各省份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数量及产值份额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总数量及产值比重变化与各划分阶段内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导向相一致;集体工业企业经过各阶段改制后,东、中、西部整体水平不断拉近;东部省份的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比重高于中、西部,全国集体份额排名及效率领先省、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具有惯性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3.
牛雷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3):134-142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农村工业企业产权改革的背景下,通过1988—2011年农村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旨在了解农村工业中集体成分企业所在省份及地区的优劣比较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而分析20年来各省份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数量及产值份额的时空演变特征,得出:全国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总数量及产值比重变化与各划分阶段内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导向相一致;集体工业企业经过各阶段改制后,东、中、西部整体水平不断拉近;20年来,仍具有东部省份的农村工业集体企业比重高于中、西部的空间格局,全国集体份额排名及效率领先省、市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且其具有惯性稳定特征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地域经济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福建省3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的地域单元,以根据区域所有制数量的动态变化所划分的4种区域所有制结构类型为研究的结构框架,以300强企业的所有制及企业主要产品的行业属性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区域所有制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区域所有制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区域所...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3~2007年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问题,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仍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相对差异则维持高位波动状态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空间发展格局表现出沿海凸起并呈现闽东南高闽西北低的特征。最后在简要分析影响区域经济时空差异因素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波 《地理研究》1994,13(1):120-120
本文在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理论上。提出了划分城市边缘区圈层的依据,将世界的城市生产力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述了各阶段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边缘区圈层地域的演替序列;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动向;揭示了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形成的动力、原因;提出了山地域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的理论模式及其表现特征;划分了重庆城市边缘区的圈层结构,论述了其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 ——以西安地区为例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西安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首先,在分析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型和冈恩的目的地地带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节点、区内路径、入口通道和客源地市场等六个要素构成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并按照旅游开发的时序关系,阐述了该模型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西安旅游区目前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西安旅游区可演变为较为理想的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区煤炭与水资源、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资源组合与调配等条件的系统分析和综合平衡,确定煤、电、冶、建和化等部门为长治-焦作地域工业综合体的主导工业方向;利用重点企业项目、专业化工业部门及综合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控制模型,构造综合体的结构,继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地域单元进行时序安排和空间部署。  相似文献   

9.
港口腹地系统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重塑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基于港口腹地演化理论及生态学理论,根据港口腹地发展新特征,从概念界定、演化模式、演化机理等方面提出了港口腹地“大树理论”,将其分为港腹树干生长、港腹树根生长、港腹树冠生长、港腹全树形生命空间结构生成4个时序阶段,对各阶段演化模式进行刻画和解析。其次,从港腹空间系统、经济系统、交通系统等角度对港腹全树形生命空间结构演化机理进行系统揭示。最后,以大连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验证港口腹地“大树理论”。  相似文献   

10.
1949~2007年新疆人口的时空变化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GIS、系统聚类、地统计学等多种方法探讨了1949~2007年新疆人口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空间结构:新疆每年新增28.17×104人,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速率较大,达到6.50%.北疆的人口密度为46.97 ×/km2,明显高于南疆(13.37人/km:...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国内旅游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运用西方旅游者研究理论,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旅游结构特征,通过江苏国内旅游问卷调查,首次对江苏国内旅游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旅游者社会经济特征、旅游行为特征、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分析,认为江苏国内旅游表现出工业社会初期与中后期交错叠合的阶段特征,产业结构正处在明显转型期。  相似文献   

12.
区域特色工业及其作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区域特色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区域特色工业的时空演进可以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即:自组织阶段、横向联系阶段、自动集聚阶段、向园区集聚阶段和空间跳跃扩张阶段。并从空间角度分析了区域特色工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企业组织形式,最后探讨了区域特色工业的时空演进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菁  罗家添  吴端旺 《地理科学》2011,31(11):1313-132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选取中国典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对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图谱,探索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测度来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总结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规律,为城市未来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提供服务。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分布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总体呈扩增的趋势。③地形、河流港湾、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的因素。④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网络系统;在城市交通的空间结构的扩展特征上显现出多种发展结构,如同心圆带状结构、扇形结构等。⑤ 在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由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转型,国内涌现出一定的闲置工业建筑和产业遗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投入到工业遗产的研究中来。自2006年后,工业遗产研究进入主题化研究阶段,最大的特征是朝着"体验"的主题方向发展,摆脱了单一博物馆再利用模式,走向了多元综合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形成了一些"精细化"的研究方向,也出现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协同的发展趋势。但研究工作还存在学科构成单一、研究对象时空分布不均衡、工业遗产管理研究不足的问题。在指出未来工业遗产研究发展的方向后,反思研究工作如何能够在商业过度复制的"绅士化"背景下平衡各方权益,从而为解决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求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乡村地域功能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内,特定乡村系统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内通过自身属性及与其他系统的共同作用,对自然界或人类发挥有利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农业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生态四大系统评价体系,通过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建模,对2000–201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主要乡村地域功能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服务功能普遍较低,驻马店、新乡和焦作分别在农业生产、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功能上领先;中原城市群的乡村地域功能低于河南省平均值,河南省的"中心–外围"结构演进特征明显。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总结了4种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未来区域工业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全局提升和平衡发展,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2011—2016年工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实证分析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繁杂的、多变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差异、地理邻接关系对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性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差异、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县(市)为基本单元,选取10个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市)经济实力,通过4个典型年份的数据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动: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沿海轴正成为全省重要空间发展轴;西北地区空间结构演化慢、所处阶段低,东南沿海演化快、所处阶段高;空间结构呈"开"字型结构.最后,在分析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空间结构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设想:一方面,近期福建省要强化与浙南、粤东北、赣东北和赣南的经济联系.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远期在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构筑海峡经济区,以构建外部拓展空间.另一方面,优化九大增长极及建设由6条快速通道及沿海港口群组成的""型开放式空间结构,以优化内部空间.形成内优外拓的良性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经济统计数据时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经济统计时空分析的瓶颈问题——统计数据在时序上的不可比性,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对其中的核心问题即空间统计基准问题,设计了两种统一空间统计基准的方法——基于矢量统计对象的交并运算方法和基于栅格统计数据的自定义统计区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经济统计时空分析的瓶颈问题。运用该经济统计时空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了一个基于ArcObjects的经济统计时空分析模块,提供了多种时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印文 《地理研究》1994,13(1):119-119
本文第一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特征的发展演变。指出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存在着对综合分区认识不足和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认识不足。第三部分在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地域扩展的历史过程、规律、特征之后,对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现状特征,提出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定量分析了交通网络结构,运用定量比较方法评价了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并对山地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最后从城市用地总体规模、用地结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地域的发展,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磊  焦华富  叶雷 《地理科学》2019,39(11):1822-1829
构建旅游经济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综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上,旅游经济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稳步提升,发展速度与水平基本同步,两者较为均衡。耦合协调时序变化上,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不明显,说明交通发展有效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交通系统协同程度不高,整体处于中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演变上,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且同一年份处于同一水平,旅游经济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由交替波动向交通发展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的态势转变,交通系统发展逐渐落后于旅游经济发展。最后,从旅游空间结构、内外交通网络、全域旅游、智慧旅游4个方面提出旅游经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