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宋叔和先生邀请,加拿大地调所著名矿床学家Dr.D.F.Sangster于1984年1月5日至18日在北京讲学,然后赴湖南水口山和广东凡口铅锌矿作野外地质考察。 Dr.D.F.Sangster此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有:①加拿大层控矿床地质特征;②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③结合现代海底热卤水系统,阐述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气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④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砂岩型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上前寒武纪铅锌硫化物、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砾岩以及含煤建造等若干世界著名矿床的地质特点,试图从金属及非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角度,探讨在地球的这段古老的地质时期生物界对于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城门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城门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硫矿、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矿、斑岩型钼矿、铁帽型铁矿和铁帽型金矿的矿床地质持征、控矿因素、主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作用。该矿床有海底喷气或热泉和岩浆热液两种成因,海西、燕山和表生三个成矿期。块状硫化物型铜硫矿属海底喷气或热泉沉积形成,而城门山多金属铜矿是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4.
“镜铁山式”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探讨了镜铁山桦树沟矿区铁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的演化过程,阐述控制铁铜矿带在水平和垂向分带变化的地质特征。根据线性构造与火山喷发沉积关系,着重探讨“镜铁山式”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并运用δ34S、δ18O、δ13C测试成果,确立含铁铜硅质岩建造,建立上铁下铜结构分带。认为该类型矿床是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喷气沉积成因矿床,具有与块状硫化物矿床共生,组成铁-铜-硫矿床系列双层成矿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引言本文主要评述元古宙与火山岩伴生的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环境。层控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在全世界元古宙地体中都有分布。这些矿床是铜、锌、铅、银、金、镉和锡的重要来源。有几个元古宙含镍块状硫化物矿床可能是属于这种矿床类型。用来说明这种矿床类型的例子有北美、澳大利亚、南非、斯堪的纳维亚和芬兰的矿床。但这种类型的矿床已知在某些其它元古宙地体中也有分布,例如苏联和印度的矿床。元古宙喷气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金属比例是从富铜和贫铅及锌变到富铅及锌和贫铜。  相似文献   

6.
拉布拉多是加拿大大西洋成矿域中具地质多样性的最大的成矿省,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产有Superior型含铁建造、岩浆硫化物、铂族元素、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铀、稀有稀土等多种金属矿床。文章介绍了拉布拉多铁、铀、稀有稀土、镍多金属等优势金属矿床的成矿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点)分布、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演化作用与区域内主要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人、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陕西银硐子喷溢沉积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思源 《现代地质》1993,7(1):73-82
海相喷溢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一向被称为“喷气矿床”,但鉴于“喷气”一词含义的局限性,本文用“喷溢”代之。陕西银硐子矿床是一典型实例。本文重点解析该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成矿作用,最后建立了柞水 山阳银多金属矿田构造-地球化学成矿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西昆仑上其汗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区域成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西昆仑地区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之一。为了探明西昆仑地区该类型矿床的区域成矿条件和有关成矿作用过程,本根据翔实的野外资料和系统的采样分析,通过对上其汗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岩矿标本和样品的光、薄片研究与硅酸盐全分析,综合前人资料分析指出,上其汗地区是苏巴什—上其汗加里东期岛弧带的组成部分,大量火山岩的形成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提供了金属元素矿源;深成钙碱性侵入岩为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因此,该区具有中一大型块状硫化物型层状铜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并与相关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对比,认为矿床期后岩浆热液叠加特征明显,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气沉积矿床(SEDEX)之间的过渡类型,其矿化特征与新疆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伊比利亚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
大厂锡矿床成因综合分析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矿体形态特征、原生金属-矿物分带、矿床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论述了该矿床在许多方面具有喷气沉积成因的特点。为此,我们把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绿岩带金矿床及某些层控锡矿床进行了对比,从而明确了大厂锡矿属于含锡块状硫化物型层控锡矿床。本文还从发展、演化的角度,对大厂层控锡矿形成后的变形-变质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同生与后生地质现象同时存在的原因,解决了对该矿床所提出彼此矛盾成因假说的难题。最后,建立了大厂锡矿的成因模式,并探讨了该超大型锡矿形成的特殊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海相层控硫化物矿床,按照斯坦顿(Stanton,1960,1972)的意见,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产在海相火山岩或火山来源岩石(熔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内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亦称黄铁矿型矿床;(2)产在海相沉积岩为主岩石内层状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在表面上看这种分类是按容矿岩的岩类属性划分的,但斯坦顿的本意则是一种按形成地质环境的分类。此后,  相似文献   

13.
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VHMS型、SEDEX型和VSHMS型3种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其中,VH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重点对弧间裂谷及弧后盆地构造环境下矿床时空演化及分布规律、古代VH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全球对比认识及沟-弧-盆体系下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研究热点地区的岩石类型、组合及岩浆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重点对澳大利亚北部元古代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区近年来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区巨大的SEDEX型矿床成矿构造环境不是以往认为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而是汇聚板块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下远离弧后的大陆拉张盆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不仅元古界SEDEX型矿床如此,而且那些古生代的典型SEDEX型矿床(如沙利文,红狗矿床)同样被认为具有相同的产出构造背景.同时认为此种构造背景形成的SEDEX型矿床具有更大的找矿价值;VSHMS型矿床是近十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的一类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化特征及成矿作用与以上两类矿床相似,但其成矿构造环境应当位于上述两类矿床的过渡部位,对构造环境判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在汇聚板块动力学背景下,上述3种块状硫化物矿床,自板块边缘岛弧一侧向远离板块边缘的大陆内部,构成了一个很好的矿床分带或成矿序列,即从VHMS型→VSHMS型→SEDEX型.   相似文献   

14.
陆相红层型铜铅锌矿床与红层盆地热卤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兵 《中国地质》2018,45(3):441-455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超大型铅锌矿是中国发现的首个产于陆相红层盆地中的红层型铅锌矿床,对其成矿作用及成因有多种不同认识,但都将其归入现有的一些矿床类型,如喷流沉积型、砂岩型等,却均不能反映其独特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为此,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全国陆相红层盆地及其矿产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建造、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等方面对比分析,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与中国大量产于陆相盆地内红色建造中的红层铜矿,在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的结果,是同一类型的矿床。红层型矿床是地洼区的特有矿产,是地球地质演化到地洼阶段才出现的新的矿床类型,陆相红层盆地热卤水作用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成矿系统,因此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矿床类型——红层型矿床是合理的,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铅锌矿找矿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论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及双源卤水成矿模式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是我国研究程度较高的铅锌矿床之一,目前公认其为典型层控矿床,多数研究者认为其与密西西比型矿床相似,少数研究者则认为属典型的喷气——沉积型矿床。根据近几年我们对湘南粤北铅锌矿的研究,凡口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既不同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也不是典型的喷气——沉积矿床,本文在分析其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双源卤水(深循环地下热卤水和浅源层间卤水)沉积——叠加改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底热液成矿是近年来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推动了古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结合现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分布在张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相连;成矿金属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金属矿化的类型受基底类型(洋壳-陆壳)和岩性组合(基性岩石-中酸性岩石)的控制,岩浆来源的物质也可能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有贡献;主导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核心为对流热循环系统,对流循环具有单循环和双扩散对流模式;海底块状硫化物的堆积过程是烟囱的生长、倒塌堆积和热液流体充填与交代的过程,成矿热液流体的温度和密度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基于海底热水矿床的重要性,建立完整的热水喷流成矿理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双峰式火山岩与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福芝 《矿床地质》2001,20(4):331-338
双峰式火山岩不仅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最常见的含矿岩石组合,而且也是研究其古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收集了我国以及世界一些著名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带的含矿建造资料,其中包括含矿建筑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层序、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等等。整理结果表明,双峰式火山岩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佳含矿岩石组合;它们主要产五各个时期的造山火山岩类,产生了有利成矿组分浓集的巨大热液循环系统及适宜原(海水深度和封闭条件良好的)含矿流体集积的沉陷盆地(裂谷),从而为成群成带的VHMS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一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海底热液成矿系统和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贵金属这一事实出发,论证了贱金属硫化物矿床中贵金属的重要性,并论述了Au、Ag在矿物、矿石、矿体及矿床类型中的分布特征及其Cu-Au共生、Pb(Zn)-Ag共生组合对于矿床地质和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层状膏盐矿——菱锌铁矿-石膏矿的产态、分布、矿石成分、矿物及组构演化等特征,对其成因及地质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属与海底火山喷气活动有关的热卤水沉积物,且遭受了后期地质作用的破坏与改造。本研究使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垂向分带更趋完善,并有助于在地质条件相似地区寻找层状碳酸盐型锌矿床及与其紧密伴生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