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河县第二水厂水源地,位于大夏河上游河流南岸,大地构造位置上隶属于昆仑-秦岭褶皱系西秦岭褶皱带,地层较为简单,含水层为河谷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1.43m~3.44m,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卵石,厚7.58m~14.7m。勘探抽水降深0.43m~0.83m,涌水量为1229.8m~3/d~2444m~3/d,地下水静储量为388.14×105m~3,开采期地下水位下降5m,地下水开采激化量为14951.9m~3/d,开采20年后水位降低值一般在5m左右,未超过设计水位下降5.915m要求。水源地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供水标准。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郭村煤矿现阶段为浅部开采,随着开采水平向深部延伸,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对深部开采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郭村煤矿水文地质特征,针对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确定了二叠系山西组顶板砂岩裂隙水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段煤层底板岩溶裂隙水为主要充水水源,构造裂隙及采动裂隙为主要充水通道,另外受矿井浅部地表水体影响较大。充分考虑矿井多种充水因素,提高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精度,采用比拟法和大井法对深部开采时矿井的涌水量进行预算,为矿井深部水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AMT是一种天然源频率域测深方法,勘探深度适中、分辨率高、工效高成本低廉,在工程物探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AMT法的原理、资料处理、二维反演解释的介绍,结合在贵阳轨道交通二号线某隧道的勘查效果,预测隧道断裂构造和岩溶的发育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志虹 《西部资源》2019,(2):102-103
新华山铜矿位于安徽铜陵鸡冠山矿区内,为岩溶裂隙充水的小型铜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本文在分析了其矿坑充水因素及边界条件后,对其涌水量进行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水的几点认识,希望对类似矿山矿坑涌水量预测及防治水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内,新近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储存量为19.288×10~8m~3,其中容积储存量为17.778×10~8m~3,弹性储存量为1.51×10~8m~3。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157.16×10~4m~3/a。在富水地段布设水井4眼,设计井深200m,布井间距1000m,各井抽水量1000m~3/d。设计年开采量146.00×10~4m~3/a。经预测,新增水源地开采20年后最大降深13.99m。  相似文献   

6.
川东隔挡式构造区不同等级的排泄基准面控制了地下水循环,从而影响着岩溶发育,探讨川东地区地下岩溶发育规律,对指导川东高陡背斜区隧道工程选址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对岩溶地貌、沟(河)谷水系统计分析,研究了明月峡背斜南段岩溶地貌的空间分布和水文网组合特征,提出水文网控制下的地下水循环模式和地下岩溶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深、浅切横沟"和"岩溶化山地"组合下的扬起区,其核部地下岩溶弱发育,东、西翼表现为横切沟谷之上岩溶强发育,之下弱发育的二元结构;在"浅切横沟、贯穿型河谷"和"缓丘溶洼"组合下的过渡区,地下岩溶以浅层网状岩溶管道发育;在"贯穿型河谷"和"槽谷洼地"组合下的倾伏区,地下岩溶以阶梯状岩溶管道发育。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典型岩溶塌陷区岩溶发育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内的夏茅、金沙洲和大坦沙3个典型重大岩溶塌陷区进行调查,结合现场情况和地质背景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3个地区的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岩溶发育情况以及影响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金沙洲塌陷区的直接经济损失最高,大坦沙塌陷区受影响人数最多,而夏茅塌陷区受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2)覆盖型灰岩是引起3处塌陷的主要物质基础,各地岩溶在纵向上的规律及溶洞的发育各具特点,其中夏茅塌陷区岩溶发育程度为强发育,其余两地为中等―强发育;3)3个地区地质断裂普遍发育,断裂构造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断裂切割使岩石破碎,增加地下水与可溶岩的接触面积,同时地下水的作用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在水动力条件较好的地段,岩溶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宜昭高速公路两河隧道工程建设实例,对该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并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预测,总体来说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地质条件较差,但采取适当工程措施后,可进行公路隧道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紫金煤矿15号煤层底板标高-120m~+580m,奥灰水位标高748.0m~752.0m,全井田15号煤层为奥灰水带压开采,奥灰含水层岩溶发育、富水性不均一,使得奥灰水对15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分析含水层富水性、水化学、隔水层特征,初步预测了矿井奥灰水突水量,提出了矿井防治水工作重点部位及其防治措施,对紫金煤矿15号煤层实现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定测围绕天桥隧道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隧道围岩分级等工程地质问题开展工作,初步查明隧道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软弱围岩段以及富水地段,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提出长大隧道施工中应注意的施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静婷 《西部资源》2019,(3):120-121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构造破碎带发育,富水性弱,预测矿坑涌水量,分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以及瓦斯涌出量预测准确性,文章基于二元线性回归理论对郭村煤矿二_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研究,统计了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分析了郭村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对回采工作面开采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断层构造影响下,各部位应力与瓦斯分布不均衡,岩层透气性较差有利于瓦斯保存,总体对瓦斯赋存影响不大;但煤层埋深、厚度以及地下水活动对瓦斯含量显著影响,煤层瓦斯含量为9.0m~3/t、13.5m~3/t、18.5m~3/t处的相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分别是5m~3/t、10m~3/t、15m~3/t。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隧道项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常出现渗漏水或涌水的现象,这就会产生巷道被填塞、装置被淹没的问题。鉴于此,应该切实强化对隧道涌水灾害的预估与治理,进而切实保障隧道项目质量。文章主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涌水量预测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保证了隧道建设与后期经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永新铁矿矿区处于粤华夏陆台东南洼区,紫金深断裂北西侧。位于南岭东构造带与北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区域上,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介绍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并利用解析法和水均衡法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为矿区采矿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桌子山地区岩溶形态主要为裂隙及溶隙,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根据控水构造将研究区内岩溶水划分为岗德尔山、桌子山南段、桌子山北段及千里山四个子系统。根据水动力场、水化学及同位素场特征分析了各子系统补径排条件,其主要受降雨补给,其次为沟谷第四系潜流补给、东部白垩系地下水及上覆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岩溶水主径流方向由东向西,通过山前地带,最终排入黄河。通过对动态长观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本区岩溶水动态类型。采用补给量法计算了岩溶水的天然资源量为0.23×108m3/a,可开采资源量为4.02×104m3/d,并论证了其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16.
贾志斌  毛荐 《西部资源》2013,(4):164-165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的白乃庙西区露天煤矿,通过详查及勘探,区内含煤地层为一套内陆湖盆相沉积的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中段,煤层顶底板为深灰色含碳屑泥岩,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露天开采日最大降水直接降落在采坑中的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9万m3/d;矿坑涌水量为150m3/d。  相似文献   

17.
色连煤矿矿井充水因素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孔隙潜水含水层、志丹群(K1zh)潜水~承压水含水层、侏罗系中统(J2)承压水含水层和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碎屑岩类承压水含水层等对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水层的垂直入渗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充水通道为封闭不良钻孔、断层以及采后冒落带裂隙,通过大井法和类比法,该井正常涌水量为1292.08m^3/d,1076.73m^3/d与1560m^3/d,1872m^3/d;经过多个矿井资料的总结,煤层采后的冒裂带高度为煤层的30-35倍。因此,需加强塌陷区裂隙的填埋和管理,以防突水和溃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岩溶地基上建设施工时,要认真了解灰岩岩溶发育的情况,掌握岩石裂隙分布、灰岩地下水情况和其化学组成,并根据岩溶发育的各项条件,灵活地实行妥善的处理办法。以韶关市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地区岩溶发育情况和各类岩溶现象的建设情况,并总结了粤北地区岩溶的发育机制和不同类型岩溶发育的特点。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给岩溶山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保障,论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查明重庆岩溶泉及其流量的发育规律和控制机制,利用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运用水文地质勘查、统计分析和ArcGIS的空间分析等手段,在分析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表水系等因素对岩溶泉发育、分布及其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势起伏度范围在0~200 m时最有利于岩溶泉的发育,随着地势起伏度的增加,岩溶泉平均流量开始逐渐减少;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岩组岩溶泉发育密度最大,其次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岩组、灰岩岩组、白云岩岩组;构造复合部位、背斜缓翼、向斜轴部、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部位均有利于岩溶泉发育;以岩溶水水动力特征及其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重庆市的岩溶大泉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河床型、河岸型、河源型,而岩溶大泉分布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河岸型>河源型>河床型。  相似文献   

20.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的研究,对比不同的泉域或岩溶水系统中岩溶的发育与分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具有一致的岩溶形成模式,为逆冲断层带岩溶发育模式,与盆地东缘、南缘的岩溶形成模式不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岩溶区岩溶含水岩组主要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主要受近南北向推覆构造的控制,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为富水地段。本区可溶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在影响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中,构造为主导因素。本区南北向逆冲构造带呈东西分带、南北成块的构造格局,但由于各地所处的构造位置、边界条件、地质体岩性、作用力强弱不一,各地的构造特征也有所差异,对岩溶水动力条件影响也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两种岩溶水动力特征。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区岩溶主要在每个南北向可熔岩条带中发育,并在靠近倒转向斜一侧发育强岩溶带。另外,在白垩系与奥陶系接触带发育古岩溶,往往形成富水带,使该古岩溶埋深几百米,仍形成富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