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集勘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北陷褶断带宿县凹断褶束的西部。受印支运动和燕山早期运动影响比较强烈,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复杂。通过对该区历年施工钻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对煤层有破坏作用。下步工作可加强本区地质构造的研究,为以后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成庄矿井在勘探和建井初期被定为低瓦斯矿井,事实上埋藏比较浅的首采一盘区生产过程中瓦斯涌出量也比较小,属低瓦斯区。但随着矿井向深部二盘区、三盘区、四盘区发展,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尤其是二盘区的南部和四盘区瓦斯涌出量更大。成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23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达到16m~3/t,进一步探测表明,成庄矿四盘区煤层瓦斯含量最大为15.62m~3/t。换句话讲,成庄矿深部的煤层气资源很丰富。2315综放工作面、4307综放工作面、4304综放工作面、3306综放工作面、4215、4220综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均受到瓦斯的困扰,瓦斯已严重制约和危及到成庄矿的安全生产。为了构建本质型安全矿井,充分利用宝贵的煤层气资源,建议在成庄矿深部系统部署地面煤层气的抽放钻孔。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州景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顺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州景煤矿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调整州景煤矿开采顺序方案,为矿井水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7.
8.
9.
10.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变异系数、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7年间珠江–西江经济带县域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耕地压力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一直处在“高压”状态,耕地压力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珠江–西江经济带及各地级市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内耕地压力总体空间差异不断扩大,两极分化明显,其中省会城市市辖区所在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同时也是耕地压力最大的区域;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冷热点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其中珠江经济带为主要的热点集聚区,西江经济带则为主要的冷点集聚区;农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GDP、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压力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除此之外,复种指数、粮食单产水平等耕作生产因素也会对耕地的压力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雷电活动参数作为反映区域雷电活动特征的重要指标,地形对其影响不容忽视。利用2014—2018年青海省地闪数据、数字地形高程数据以及HWSD土壤数据集,定量分析海拔、坡度、坡向以及土壤电阻率对青海省地闪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青海省地闪主要集中在海拔3150~4850 m、坡度0~35°的地区,其中东北坡向地闪次数最多,东南坡向地闪次数最少,地闪对应的土壤电阻率主要集中于100 Ω·m。(2) 地闪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地闪平均强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3) 选取92°27′00″~97°44′24″E、31°40′48″~34°16′48″N地闪活跃区域,对其1 km×1 km网格内地闪数据与地理参量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所选区域内地闪密度与平均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坡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地闪强度与平均海拔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坡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1,他引:107
主题公园是一种投资大、风险高的新型旅游项目,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文献总结,本文对影响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利润指标具有综合性,利润的计算方法具有强制性和较好的规范化程度,但仍然需要一些非货币的衡量方法作为补充,本文分别从不同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朱楼勘查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勘查区为全隐伏式井田。本区主体构造形迹的形成,主要受东部郯庐断裂的影响。由于郯庐断裂的左行平移和南北古地块及其附近东西向断裂的联合作用形成了北部收敛,南部撒开的徐淮弧形褶皱束,构成了本区基本构造格架。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简单,通过对该区历年施工钻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根据本区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为以后工程布置、矿山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Ⅰ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黄土高原地区227个县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与自然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年降水量越大,地表物质可蚀性越小,大风日数越少,年均风速越小,年均沙尘暴日数越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黔西北阳关寨勘查地质勘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该勘查区的构造特征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勘查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受燕山期应力作用的影响,形成的以NW向褶曲与断裂为主;勘查区的3条NW向褶皱改造了本区煤层的空间位置,形成了现如今该地区煤层埋藏起伏不平的埋藏形态,抬升了中部背斜轴部地区煤层埋深,有利于中部地区煤层的开采利用;勘查区内切割煤层的断层不仅限制了煤层空间发育位置,还改造了煤层的空间发育形态,破坏了煤层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以342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压力指数、GDI指数、空间自相关、平均增长指数等方法分析2001-2013年中国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在粮食生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压力状况逐渐减轻,但空间分异程度扩大、空间集聚趋势增强;(2)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3)耕地质量是决定中国耕地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粮食生产投入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