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滇西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和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之间,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在构造上处于冈瓦纳与欧亚两大构造域的过渡地带,其形成发展与古特提斯的演化、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消亡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对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滇西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源为盆地西侧的澜沧江造山带。结合构造背景,认为盆地的形成经历了碰撞后裂谷阶段、陆内坳陷阶段、复合型前陆盆地阶段和走滑拉分盆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柴达木地块在中生代以前的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柴达木在中生代以前的发展演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系克拉通基底,基底存在双重结构,包括元古宙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柴盆周边古老山体出露有下元古界区域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达肯大坂群和金水口群,以及中上元古界的小庙群、冰沟群和丘吉东沟群。柴盆基底多登—小柴旦一线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央断裂带",断裂带西北部的基底塑型强、埋深大,新生界地层发育;而东南部基底具刚性,埋深较浅,第三系不发育,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盖层。自显生宙以来柴达木的演化,是与新元古代联合古陆的裂解,再到二叠纪中期北半球劳亚古陆形成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一致的;寒武纪时,柴达木地块还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后逐渐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时已位于北纬12.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特别是中生代后逐渐演化为现今盆—山模式,主要是受到周边断裂带的控制,即柴北缘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因此,柴达木地块的演化,是在与周边地块不断适应、调整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柴达木地块在中生代以前的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系统论述了柴达木在中生代以前的发展演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统一的前震旦系克拉通基底,基底存在双重结构,包括元古宙结晶基底和古生代褶皱基底。柴盆周边老山出露有下元古界区域热变质作用形成的达肯达坂群和金水口群,以及中上元古界的小庙群、冰沟群和丘吉东沟群。柴盆基底,在多登——小柴旦一线可能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央断裂带”,断裂带西北部的基底塑型强、埋深大,新生界地层发育;而东南部基底具刚性,埋深较浅,第三系不发育,地表主要为第四系盖层。自显生宙以来柴达木的演化,是与新元古代联合古陆的裂解,再到二叠纪中期北半球劳亚古陆的形成的大地构造演化背景一致的,寒武纪时,柴达木地块还处于南半球低纬度,后逐渐向北漂移,至二叠纪时已位于北纬12.7°。关于柴达木盆地的形成,特别是中生代后逐渐演化为现今盆—山模式,主要是受到周边断裂带的控制,即柴北缘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因此,柴达木地块的演化,是在与周边地块不断适应、调整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走滑、推覆和旋转是滇中新生代陆内变形构造的基本方式,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致。从滇中构造运动特征分析湖、盆形成的构造机制,将构造作用分为四种:走滑、旋转、走滑旋转复合和走滑推覆复合,并将盆地划分为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红花尔基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东南部,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红花尔基盆地为大型断陷型含煤盆地,盆地的总体走向近北北东向。早白垩纪持续稳定的盆缘同沉积断裂活动与沉积补偿相对平衡,在长期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巨厚的煤层。盆地内的沉积岩层具明显的旋回特征,反映了在区域地质背景下盆地沉积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威尔克斯盆地是位于横贯南极山脉腹地的大型冰下盆地,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盆地对于研究横贯南极山脉的形成甚至是南极洲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较为广泛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该盆地的构造特征及起源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威尔克斯盆地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航磁异常数据,利用欧拉反褶积算法,标识了该地区几条主要断裂,断裂走向多呈近南北向且与Mertz断裂走向一直,说明了该地区演化过程中受断裂控制的可能,为威尔克斯盆地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极地区众多沉积盆地的演化受控于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区域构造作用。利用环北极编图计划重力、磁力资料对现今北极基底构造格局进行识别,并将其与沉积盆地空间分布进行叠合,在综述北极主要沉积盆地演化序列事件基础上,归纳出三类对北极沉积盆地演化起主控作用的区域构造因素,包括:(1)后造山伸展垮塌;(2)地体增生前陆收缩;(3)洋盆扩张作用。此三类区域构造作用之后的构造事件对盆地的重塑力有限,使盆地性质大致得以延续。新元古代至显生宙时期,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古陆相继碰撞形成了蒂曼、加里东、埃尔斯米尔、乌拉尔造山带,经历后碰撞期伸展垮塌成为巴伦支、喀拉、加拿大北极群岛等区域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基底。现今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西北部的北太平洋边缘地体新生代演化导致其北侧发育前陆收缩盆地。美亚海盆和北大西洋-欧亚海盆洋盆扩张作用控制了马更些三角洲、巴芬湾及拉普捷夫海裂谷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由此而产生的远程效应导致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阿尔金山脉晚古近纪以后发生了强烈的走滑,并导致盆内构造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前人对盆地构造运动、古地磁、古地理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新世以来在NE和近NS向共同挤压作用的影响下,盆地内部棋盘格式不均匀隆升控制了柴达木盆地北部湖盆的形成,对后期盐湖沉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凹口凸”钾盐成矿模式与找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钾盐是我国紧缺的七大宗矿产资源之一,找钾思路新突破和新方法是解决我国找钾难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综合研究对比国内外固体钾盐沉积及后期变化特征,得出钾盐沉积前期受盆山地形决定,钾盐沉积于盆地汇水中心,呈"凹"形态;钾盐沉积过程中因重力分异导致上覆碎屑盖层下降,比重轻的盐岩及钾盐向上隆起,呈"口"形态;钾盐埋藏后期随构造活动的挤压和推覆,盐岩及钾盐进一步向上凸起,呈"凸"形态。因而,钾盐沉积形态的变化决定钾盐最终的赋存空间。通过盆山周边地质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研究目标区域内盐岩体剖面沉积形态,即可预测钾盐埋藏位置,这对具体找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卫华 《南极研究》1995,7(2):32-37
南极洲的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横贯南极山脉的麦克默多和俄亥俄岭-埃尔斯活思山等两个沉积盆地中。前一个盆地 盆系代表从海岸泻湖-河流三角到近岩冲积平原的层序;后一个盆地的彭萨科拉山的泥盆系较厚,从非海相冲积扇-冲积平原-浅海相,最扣又恢复到非海相沉积环境。但在俄亥俄岭却沉积了厚度不大的浅海  相似文献   

12.
蔚县山间外流盆地位于燕山—太行山生态环境涵养区。随着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其景观格局受到干扰,人、地、环境关系紧张。研究蔚县山间外流盆地景观格局稳定性,对探索区域平衡发展意义重大。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历史人文景观空间分布和保护更新方面,关于土地类型和地质环境下的景观格局稳定性研究较为缺乏,实践参考意义不足。本文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和构造岩相学特征,对蔚县山间外流盆地景观格局进行了3级解构;选取景观单元表型结构指数和景观区构造岩相学指标,基于GIS平台,分别对景观单元和景观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讨论景观单元和景观区耦合结构下的景观格局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规划建议。结果表明:(1)蔚县山间外流盆地景观格局中包含62种景观类型,由耕地、林地、草地等11类景观单元及剥蚀侵蚀中低山基岩景观区、盆山过渡带景观区等6类景观区耦合构成,整体以壶流河为对称中心呈渐变镶嵌分布。(2)景观单元次稳定和次不稳定区面积分别为1911.61 km2和1093.25 km2,累计占总面积的94%,景观区次不稳定区面积为2223.46 km2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的油气重大发现,使该区成为勘探和研究的热点地区。Kivu盆地北邻Albertine盆地,属于火山型伸展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等方面均受火山作用强烈影响。盆地存在两套未证实的烃源岩,断层发育,圈闭和油气运移条件可能较好,东部斜坡带推测是有利勘探区带。烃源是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Kivu湖中较高浓度的CO_2和CH_4是重要的安全隐患。盆地的勘探成本很高,也是影响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疆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主要类型及其和地貌气候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新疆是高峻山脉和广大盆地相间的一个地区。近期山脉上升始于上新世,到第四纪续有隆起和扩大。这些雄伟山脉对盆地干燥气候特征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山地的破坏过程,同时就是盆地的堆积过程。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各种特殊条件的山地,使许多成因类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高峻山脉和广大盆地相间的一个地区。近期山脉上升始于上新世,到第四纪续有隆起和扩大。这些雄伟山脉对盆地干燥气候特征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山地的破坏过程,同时就是盆地的堆积过程。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各种特殊条件的山地,使许多成因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盆地地质特征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结合煤层赋存规律,认为该区早—中侏罗世为主要成煤期。区域上含煤地层受挟于铁克里克断隆和麦盖提斜坡控制。呈北北西—南南东分布。成煤期后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影响微弱,受喜山运动影响造成含煤层位的不连续性,剥蚀或出露山顶。  相似文献   

17.
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沉积体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东南地区白垩纪地壳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SW-NE向展布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由粒度较粗的红色碎屑岩地层充填。赣杭构造带西段的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晚白垩世龟峰群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早白垩世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之上,自下而上包括河口组、塘边组和莲荷组。根据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组构特征,可以识别出冲积扇、河流和湖泊等三种沉积体系。对各沉积相沉积物组成、沉积构造、垂向相序进行了探查认为,研究区上白垩统具有粗-细-粗的粒度变化旋回特征,反映了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河流到河流、湖泊再到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的有序变化。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资料,初步建立的盆地沉积演化模式表明,河口组和塘边组为连续沉积,代表了断陷盆地开始发育和湖盆扩大阶段,反映了控盆构造由强烈活跃期到间歇宁静期的逐渐过渡。莲荷组再次以冲积扇和辫状河相砾岩为主,其中大量来自下伏红层的砾石成分说明莲荷组沉积时期控盆构造运动加剧。江西永丰-崇仁盆地沉积体系时空上明显的变化过程,可能是赣杭构造带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演化主要受区域断裂控制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周缘山脉中陡度变化最大的山脉,也是全球气候和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因此成为研究构造、气候如何影响山脉地貌演化过程这一科学问题的良好素材。在位于龙门山北段的平通河流域,汶川地震导致该区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对研究该区地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平通河流域基于DEM数据的地形坡度、水系分布、河流发育程度等的分析,并综合研究区构造特征和岩性特征,获得该流域不同区域的地貌演化方向,其中两个区域的地貌演化最为剧烈:1.平通河流域位于北川-映秀断裂和彭灌断裂之间的地区,未来将发生较快的隆升,地貌向高、陡的方向演化,河流下切作用使河谷两岸形成更加陡峭的地形;2.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盘附近地区,在构造和气候作用下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山体将被快速剥蚀削低,但在河谷两岸也会形成更加陡峭的地形。  相似文献   

19.
研究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地区流水地貌对构造运动的响应过程和响应方式。在ArcGIS平台利用新近的SRTM-DEM数据对区内的流水地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水系为平行状格局,上游和下游河谷分别出现宽谷和峡谷(嶂谷),鲁霞村与龙白村之间的10条支流长度从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变短,其纵剖面逐渐变陡,鲁霞村与丹娘村两地的支流在平面上出现转折点。根据前人对该区构造演化的研究,该区主要经历了60 Ma以来两大陆碰撞2、3 Ma以来持续挤压和7 Ma以来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的正断垮塌的构造演化过程,各阶段在地质上分别产生了褶皱、走滑和正断垮塌等构造变形,并控制了水系的发育,形成了上述流水地貌。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晔  王建萍 《热带地理》2000,20(2):130-133
从地貌、气候及湖泊盆地等霜素入手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自然构件;从民族的构成、分布民族的族源、迁徙、演变,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在该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等三方面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人文构件。提出“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交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文化耦合体”。该耦合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本区自然环境分异、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过程。对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