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区位于燕山山脉中段,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其微地貌单元属低中山侵蚀切割沟谷地貌,区内总体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局部岩石裸露,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运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最后对危岩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1981年7—9月间,陕西省汉中地区和宝鸡地区南部连降暴雨,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同时出现大量的山体变形,形成散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本文拟根据野外考察所获得的资料,经初步整理,对汉中地区崩塌型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滑坡崩塌体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全  刘希林 《山地学报》2005,23(5):579-58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在现有资料和工作深度的基础上,对工程区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区,库区内崩塌最为发育,滑坡较少;在不同的库区,岸坡的变形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崩塌堆积体主要发生在碎裂(松散)岩质岸坡地段,分布于库区的崩塌堆积体中,稳定和基本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25%,潜在不稳定的占崩塌堆积体总数的50%;分布于库区的滑坡堆积体中,潜在不稳定或不稳定的滑坡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4.
董吉  刘华 《西部资源》2023,(3):121-122
本文以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治理工程为例,对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在对场区不同状态下的危岩单体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评价稳定性的基础上,给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龙雪山冰川崩塌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龙雪山是亚欧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分布区。2004-03-12上午,玉龙雪山东坡干河坝山谷上方漾弓江5号冰川区发生一次剧烈的的崩塌,2005年又有小规模的崩塌发生。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这是冰岩体崩塌事件。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区域气候变暖对冰川和永冻带稳定性的干扰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因为2003年和2005年为两个极端干热的年份。通过与本区其他冰川的变化对比,说明这次冰川崩塌可能是本区一些小冰川对区域变暖响应的另一种方式。同时发现,这次崩塌在现场留下的堆积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极易形成泥石流。  相似文献   

6.
谭发 《西部资源》2019,(3):123-125
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第二中学后山边坡崩塌主要由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特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引发的降雨型牵引式浅层土质小型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崩塌区区域地质环境调查,结合崩塌体特征及变形发育特征,分析崩塌成因机制,并采用瑞典条分法计算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综合考察和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资料,对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发育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晚侏罗世以来经历了火山沉积和岩浆侵入阶段,形成花岗斑岩。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间歇性抬升,岩石受构造应力和风化剥蚀的共同影响,形成多组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本区特定的地貌、岩性和节理裂隙以及丰富的降水和风化作用等条件,形成了一线天、陡崖壁、嶂谷、峡谷、巷谷、瀑布、巨石川、崩塌岩洞等古崩塌地貌。  相似文献   

8.
翟培  王俊  魏子鑫 《西部资源》2014,(4):144-150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白音查干地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了诸多以银锡为主的成矿元素异常带及找矿靶区,找矿潜力较大。通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出了成矿元素异常靶区3处,经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确定了成矿有利地段12处。经过地质填图及地表工程揭露,发现银、锡、铅锌矿(化)蚀变带20余条,其中,达到边界及工业品位的矿体5条,充分说明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半干旱风成砂覆盖的草原丘陵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2002,20(4):456-460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时常造成严重灾害,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就其特征进行了分区。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聂德新  李树武 《山地学报》2006,24(1):95-100
云南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地处滇西北山区,坝前500 m处有一近480×104m3的大型堆积体。该堆积体长1 200 m,宽100~200 m,厚8~10 m,具有上部收敛、中部约束、下部发散的分区特征,各区段内堆积物在块度组成、剖面结构、植被发育、坡度变化等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对应特征。这样一个大型堆积体置于坝前显然对未来建坝蓄水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分析其现有变形动态的基础上,结合大剪试验和对堆积体休止角的统计资料,选择合理的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堆积体在天然状况下处于临界稳定状态,这与其目前的实际情况一致,但在蓄水后堆积体会产生失稳破坏。最后,针对堆积体自身的结构和分区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边坡危岩崩塌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落石的运动轨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总结了落石的运动速度及落石的撞击能量,最后再利用rockfall软件进行计算比较,为边坡防护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护形式。  相似文献   

12.
颗粒物质中的崩塌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文波  胡林  蔡绍洪 《中国沙漠》2004,24(6):798-801
沙丘发育和前移、泥石流、雪崩、地震等诸多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都与颗粒物质的崩塌有着紧密的联系。Bak等提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简称BTW模型)、Kadanoff提出的广义LL模型(loca llimited model)、Manna提出的随机性自动元胞机模型(stochastic automaton)和Wiesenfeld等人提出的决定性元胞自动机模型(deterministic automaton)模拟沙堆崩塌现象, 各有成功之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颗粒崩塌的某些非线性特征, 然而, 都局限于一定的实验和模拟条件, 与实际结果尚有相当的差距。迄今并没有一个普适的理论概括颗粒物质的崩塌现象, 有待深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笔者在调研和分析大量文献后, 对今后如何研究沙堆崩塌现象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考虑了岩体结构面对稳定的影响,融入了变形的不连续性和时间概念,更加符合崩塌体变形破坏的复杂过程。应用DDA对贵州山区典型的软硬岩互层构造+不合理采矿形成的崩塌进行了模拟,效果非常接近真实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体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分为山体下陷,拉裂缝扩展和失稳倾倒3个阶段,山体破坏形态与张拉裂缝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拉裂-倾倒式"崩塌;根据模拟测点的数据,给出崩塌体变形破坏各阶段的变形量化参考值,可为该类崩塌体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河源市龙川县高明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崩塌地质灾害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以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治理地质灾害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正>发生在沟谷源头的崩塌,称为沟源崩塌,它是地表侵蚀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地貌现象。由于它是在沟谷(或河流)源头产生的侵蚀作用,结果使源头不断地向上移动,导致谷地延长,因此这种侵蚀作用又是溯源侵蚀(向源侵蚀)的一种。一般在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沟谷源区,沟源崩塌发生频繁,溯源侵蚀发展较快,如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黄土广布、西南地区的云南元谋等地红土层和棕黄色土层分布范围较大,成为了冲沟发育、沟源崩塌活跃、溯源侵蚀强烈的地区,往往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17.
刘华  董吉 《西部资源》2023,(3):126-128
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气象等环境因素恶性改变,加上贵州特殊喀斯特地貌特征等综合因素导致贵州省地质灾害频发率大大增加。本文以贵阳市诗漫宇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例,总结了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着重控制的关键点以及方法,为崩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皂角沱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崩塌所处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崩塌的发育特征;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坡体失稳崩塌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放大效应在震中区是客观存在的,具倾向坡外的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崩塌失稳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沿陡倾坡外的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滑动面发生崩滑→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块体做长距离运动。通过数值模拟可知,随着斜坡坡高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和速度无论是在水平向,还是在竖直向均存在放大效应,但是水平向的放大效应较竖直向更明显;结构面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放大系数相比稳定的坡体要大得多,地震袭来,当遇到陡倾坡外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危岩体沿控制性结构面发生崩滑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李锦育 《山地学报》2003,21(5):624-630
近年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台湾平地开发已达饱和;而对于崩塌地之关注与研究,亦至少有三十几年的历史。本文首先针对崩塌地形成之种类与原因加以分类并探讨;其次,再就崩塌地传统地面之现场研究调查项目和结果分析加以说明;最后,则列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探测技术与航溯技术在崩塌地调查与研究上的应用。如何防止灾害的发生和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防止自然灾害于未然,确立和应用此类调查研究方法,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据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勘探资料,揭示了坝址区边坡发生的塌滑和潜在崩滑危险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并以此实例阐述了潜在崩滑危险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坝址选择和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影响。旨在引起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并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