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越 《中国地名》2010,(8):46-46,50
科右中旗电厂测量工程作业的技术设计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选择坐标系统、投影带、投影面,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已知点,使控制网的精度满足了多种比例尺测量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指导价值的进步理念,它对我国社会经济持续而又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土地利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如何做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进行高效而又合理的土地利用,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为社会利用土地提供建设性的建议,最终实现我国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统计分析和深度访谈法,将研究区293户农户按生计活动类型划为牧户(牛户、羊户、牛羊户和马户)、种植户和非农户,并按农户生计资产总值进一步划为高、中、低3个等级类型,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农户的生计资产与生计活动及方式的依存关系。研究发现:各类农户的生计资产均值差距明显,牧户最高,为0.37,种植户为0.25,非农户为0.21;牧户的劳动力、草场、牲畜、现金、贷款等资产均值最高,种植户的农机和耕地资产均值最高,非农户的社会资产均值最高。目前,半农半牧区的农户仍然以旱作种植业和草地畜牧业为主要生计,但农牧业生产均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农户只占15.3%,且面临非农就业机会不足、个人技能缺失、语言障碍和务农时间与用工季节的冲突。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收入和改善农户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城乡统筹发展程度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甘肃省2007年87个县(市、区)的统计数据,对其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随后对县域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按县级行政单元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甘肃省域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并具有增长极带动下的区域整体发展特点;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体现出两极俱乐部趋同的集聚态势;各县级行政单元自身的政府调控水平和建设水平组合特征不均衡,各项指标非平行发展。ESDA-GIS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清楚地解释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并且具有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智能体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引导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从整体考量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数量、空间、时间三维特征的角度,定义了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多智能体系统及其决策行为规则,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RLUOA (Regional Land Use OptimizationAllocation) 模型,并以中部地区典型城市--长沙市为例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规划时间段内多目标约束的区域土地利用规模的数量结构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空间单元,实现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布局、效益的协同优化,构建整体上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并明显提高区域整体土地利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能够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优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远智  王介勇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799-1811
城乡转型是一个多领域、多层次的综合过程。科学认知城乡转型的概念内涵,系统探讨城乡转型的格局、过程和机理,对于解决新时代突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城乡转型理论认知的基础上,论文综合解析了中国省域城乡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并基于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剖析了城乡转型的格局,探讨了不同类型城乡转型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及其对策。结果表明:① 城乡转型是城市地域系统演化与乡村地域系统演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外在表征是这2个过程耦合协调的状态;② 2000—2018年,各省城市和乡村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城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的转变,但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低于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③ 2000—2018年,全国城乡转型整体上实现了由低水平城乡统筹向中等水平城乡融合的转变,在空间上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城乡转型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征;④ 全国城乡发展可划分为高水平城乡融合区、中等水平城乡融合区、低水平城乡融合Ⅰ区和低水平城乡融合Ⅱ区4种类型,各类型区城乡转型的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补齐短板等措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  相似文献   

7.
依据2007年江苏省各县域单元FDI,本文采用ESDA技术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对江苏省FDI区域差异和分级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FDI分布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是导致江苏省FDI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随着FDI增大,江苏省FDI分布具有从苏北向苏中、苏南地区过渡地趋势,换句话说,具有由经济落后的苏北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与沿江地区集聚的特点;江苏省FDI空间分布多圈层集聚现象明显,根据FDI重心曲线将其划分为集聚核心区、高度集聚区、中度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4大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大长山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地与海域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外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 多数是对陆域的城市或有关区域的土地利用及 其变化的研究, 而对海岛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报道很少。海岛是海中陆地, 由岛陆、岛基、岛 滩和环岛浅海组成, 海岛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特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尤其在海岛的海岸带地 段, 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具体体现在海岸带滩涂土地和浅海水域的利用上。论文对北黄海大长山 岛的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大长山岛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结构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 同时, 根据我国颁布的《海域使用法》和《物权法》的内容, 对海域与海岛土地的属性以及将 海岛土地与海域利用作为一个系统, 在理论与法律依据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宁夏西吉县三岔小流域为对象,应用线性多目标规划方法对黄土梁状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产潜力的发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按目前参数模型结果实施后,人均年收入将由193.36元提高到515.18元,土壤流失量将减少42367t,需投资7.57万元;按潜力参数模型实施后,人均年收入将提高到836.93元,需投资8.19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山海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差异明显。通过1990~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文提出5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差异明显.通过1990~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文提出5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一种威胁度非常高的地质灾害,其破坏程度仅次于地震和洪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国多山地面积,滑坡灾害的影响非常大。了解滑坡发生的机制,做好滑坡风险的分析,能有效实现滑坡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城市网络结构韧性评估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翀  林樱子  顾朝林 《地理研究》2018,37(6):1193-1207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是国际上区域韧性(regional resilience,也译作区域弹性)研究领域正在兴起的概念,着眼于城市网络结构对区域应对冲击并恢复、保持或改善原有系统特征和关键功能的影响力,对区域空间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经济、信息、交通三类联系网络的基础上,借助于Gephi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尝试评估城市群城市网络的结构韧性能力及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具有一定韧性能力,结构韧性的层级性和匹配性差异较大,传输性和集聚性差距不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形态模式差异化、分区形态模式错位化、网络联系特征多样化的特征。进而,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在总体结构、片区结构和要素流动等方面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镇村社区空间网络是以镇区为依托、镇村社区为节点、彼此关联为连边构成的空间组织形态,探索其结构特征及其优化策略对引导要素合理流动、提升网络运行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19个镇村社区作为网络节点,采用修正后的引力强度模型反映节点之间的联系,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镇村社区空间网络结构的总体特征、节点特征及差异特征,提出镇村社区空间网络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镇村社区空间网络总体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的发展阶段,网络兼具整体松散性与局部集聚性,且小世界特征较为显著,凝聚子群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明显;镇村社区空间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的节点结构,核心节点的结构洞优势有待加强;社区居民不同的社会属性对网络结构造成了差异性影响;基于此,拟从节点自身功能完善、节点等级体系构建及节点间经济联系强化等方面,构建“1轴、1心、18点”+“1网、57线”的空间网络化模式,为当前及未来的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区域上粮食生产重心出现"北进中移"的态势,粮食产销格局已由"南粮北调"转变为"北粮南调".利用相关统计资料,简要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变化趋势.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基于区域粮食产量差异和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对1990-2005年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验证了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总体特征.在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略有增加的背景下,部分省区人均粮食占有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的粮食生产呈现快速下降态势.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当在发掘各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粮食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保障和稳定基地化的农业生产,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区域生存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研究对于揭示人类对高原极端环境的适应进程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生存策略进行了探讨,但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海拔区域间的生存策略差异及其影响研究仍较薄弱,尤其以数理模型开展生存策略的研究尤为缺乏.本文运用迈阿密模型,估算得出区域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状...  相似文献   

17.
城乡儿童挫折求助类型的差异及其消除,涉及到儿童福利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问题。为了解农村儿童与城镇儿童在挫折求助类型选择上是否有差异及影响因素,对广西11个地市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2. 0软件进行递进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儿童更倾向于求助自己和同伴,而很少求助老师和家人;城镇儿童也求助自己和同伴,但求助类型更为多元化,他们也较为注重求助老师和家人。儿童的留守机率、学前教育机会和自信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城乡儿童在挫折求助类型上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减少农村儿童留守机率、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机会和增加农村儿童的自信心,对提高农村儿童挫折应对能力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森林步道作为满足民众户外游憩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体验。本研究构建了森林步道的功能评价体系,并运用AHP-TOPSIS法对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邵武段)进行功能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功能是进行森林步道功能评价的首要因素,森林步道功能影响排序为: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景观功能;2)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邵武段)各路段功能体验差异较大,不同路段间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尚未实现协同发展。最后依据结果提出邵武段国家森林步道功能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将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制造业置于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中,利用经济普查资料、访谈资料、统计年鉴、现场调查资料归纳总结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空间格局,并结合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从增强产业根植性和网络化的角度阐释潜在的优势产业链及其发展前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企业行业类别和土地经济产出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和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等因应金融危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