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监管系统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精神,提高政府土地流转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攻关,系统由农村土地流转全过程监管系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信息发布与电子交易系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与电子交易系统和农村土地流转信息采集与数据更新设备等组成,并形成一整套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技术体系。该系统覆盖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规划-拆迁-复垦-验收-交易-使用"7个核心环节,涵盖中国大部分地方的土地流转情况,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基于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所暴露出的新问题、新矛盾,对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要。在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衡阳市相关土地流转的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不但要关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动因、现状、形式等问题,更需要对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的探讨,对于正确引导和规范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用土地价格初步研究--温州市农用地案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浮  彭补拙 《地理科学》2000,20(1):65-71
根据农用土地价格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评估的操作是研究重点,为此建立农用土地类型、等级、基准地价及变幅的价格体系,为农用土地流转、土地税收等提供依据,促进耕地保护和利用格局调整。并在温州市农用土地管理中的实践,有利于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强化农用土地资产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阿荣旗为例,着重研究其土地流转情况,通过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概况,对比英美土地流转制度,凭借阿荣旗的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土地流转中涉及的法律依据,发现阿荣旗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了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不够、土地流转不规范、管理部门不履行责任以及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土地流转法规宣传、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建立纠纷调处体系并查处违法行为等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异质性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理论分析基础,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和河南省调查数据,明确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信贷市场约束是纯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转入土地的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规避就业风险和争夺土地租金是非农户和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转出土地的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土地控制权偏好与生存预期造成中年、老年农户竭力排斥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不活跃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保护农业与有效管理兼业农户、非农户的责任缺位。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地区面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用地矛盾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土地权属不清、土地功能发生转变、流转各方利益冲突与保障措施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流转推进受到阻碍。本文运用产权理论,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性质、运作机制、产权关系、流转收益变化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土地流转各方满意度及满意要素需求。研究表明:熊口镇现存的4 种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户+政府+企业”模式由于流转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各方收益得到保障等而成为比较容易接受的流转模式;满意度评价中,涉及农户流转满意要素重要性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的满意要素,但其满意度均比较低;在总共15 个要素中,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整体评价、企业对土地流转中风险控制、土地流转对地方经济带动等因素获得满意度最高。最后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人员向城市集中,从而促使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土地流转、宅基地转让等一系列的问题。被誉为"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  相似文献   

8.
李红霞 《西部资源》2014,(6):140-141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区域和范围必然要扩大,大量的农村土地必然会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关键点是破除土地市场二元结构.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本文通过在透视分析了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难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原始的生产资料,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是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根本与关键都在于土地。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方法,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对促进统筹城乡综合  相似文献   

10.
以"外部利润——产权界定——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主线,对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进行了制度经济学解析。研究发现,制度创新空间的形成、土地的增值收益、土地规模利用效应和土地集约利用效应构成了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外部利润。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规模和集约利用效应,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健全基层组织治理机制。要采取诸如放松法律限制、加强理论研究、规范机制建设等措施,从而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钱凤文 《西部资源》2014,(1):181-182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给原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承包制度带来了新的难题。有的人进城打工造成土地荒芜,有的人想对土地进行投资,可苦于缺少集中连片的土地。如何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促进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笔者在农村工作多年,对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集体土地流转进行了走访调查,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对土地搞集约化经营进行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更好地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侯艳军  张新焕  唐宏 《干旱区地理》2011,34(6):1024-1031
运用灰色理论方法,通过农户问卷抽样调查,对三工河流域土地流转因素与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工河流域的土地流转因素与流转规模整体上属于中等关联度.(2)土地流转因素对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以中等和较强水平为主.人均收入对土地流转规模的灰色影响最大,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对土地流转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2,(1):17
1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情况,涉及一批涉农涉土案件和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案件。2011年,全国共纠正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1.4万件。根据中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违规征地拆迁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国共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中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要求,是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可行性、动因、现状、模式、主体、收益分配以及流转制度、支撑体系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成果更好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结合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立的要求,未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应加强以下5方面的研究:①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测算的方法研究,摸清家底,科学判断区域可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数量及空间分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时序安排提供基础,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可量化的指标。②深化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研究。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管理和地价评估研究滞后于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要求,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定价方法研究,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提供依据。③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由于各地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形式不同,参与流转收益分配的主体及收益分配关系的差异较大,存在各主体利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等问题。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形成机理研究,合理确定参与收益分配的主体及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④重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风险控制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重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研究,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及降低风险,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效益的最大化。⑤注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驱动力等方面定量研究。在现有定性分析为主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方面的定量研究为决策部门把握流转动态及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量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考察与评价,提出未来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结构中,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政策安排偏多,而土地市场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与间接干预政策安排不足。因此,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政府制度激励的不足,导致现行制度难以保护好土地。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的基础性和间接干预的制度安排,逐步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制度安排,将保护土地资源的手段从直接行政管制转向依靠市场和富有激励效应的制度上。  相似文献   

16.
面向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如何通过空心村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空心村整治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内涵,明晰了新型城镇化、乡村重构、空心村整治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内在关联;根据不同空心村整治类型例证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并提出面向空心村整治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及制度保障措施。结果表明:空心村整治的实质是实现以农村土地要素为载体的要素有序流动及其优化配置,乡村重构和空心村整治互为理论依据和推动途径,空心村整治和新型城镇化互为重要内容和研究背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重构则互为政策推力和实现方法;对应于空心村综合整治途径,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分为城乡一体型、中心社区型和就地改良型3种模式;当前需要发挥市场对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重点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宅基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退出制度,完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税费制度,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同  李红  孙丹峰  姜宛贝  周连第 《地理科学》2012,(12):1496-1502
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分为流转发生及流转后土地非农化发生等两个变化过程。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和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发生前、后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景观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用地是推动土地流转发生最为重要的利用方式,但同时城镇用地也加速了流转后的土地由农业利用向非农利用的转变;在尺度上,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流转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5 km的中尺度上,对流转土地非农化发生的影响则体现在0-1 km的小尺度上;相比较传统的Logistic模型,考虑了空间自相关效应的Autologistic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精度,因此在对土地流转进行驱动力分析时不能忽视空间自相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视域下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力保障.运用法治的理念分析城市化视域下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行农村土地征收法治的缺憾,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存在法律制度规定上的冲突、农民集体利益代表的缺失、农村集体法定土地他项权利较少、农地产权价值分配错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健全农地产权制度、公益性土地征收与非公益性土地征购制度、农地补偿制度、农地征收程序、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多样性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选取的河南省18个地市62个县区的81个村庄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对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做出客观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处于萌芽阶段,市场发育较为缓慢.非正式的关系网络在农地流转中起着重要作用,农地流转的市场价格还没有反映出拥有土地权利的价值;而土地权属不清、社会保障不健全、缺乏持久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中介组织匮乏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因此,应从明晰土地产权、加强政府立法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形成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等入手,推动河南省农地的规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