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是一种发育于碳酸盐地层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岩溶产生后,造成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地面开裂,对地表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会造成房屋墙壁裂缝、屋内地面裂缝下沉,严重的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在碳酸盐地层进行工程建设,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因素,要处理好岩溶地基,首先要查明地基以下岩溶的分布情况,故加强岩溶地基探测方法的应用研究,采用合理有效的探测方法,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在岩溶探测中,探地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较高等优势,被较多的应用于岩溶区的调查。本文以某建设工程场地为例,采用探地雷达对拟建工地基础进行了岩溶调查,通过对获得的雷达剖面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其技术方法可为同类岩溶的探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基和岩土工程是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地基设计或是岩土勘察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建筑施工建设造成影响。基于此点,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岩土分类及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地基设计与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地基设计和岩土勘察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地基的均匀性是岩土工程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不容马虎。本文对地基均匀性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分析了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例及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参考资料,介绍分析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及方法,并对不均匀地基的处置措施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对工程建设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岩土勘察是建筑施工可以进行的必要前提准备。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系数,必须确保该技术的正常运用和良好实践,这是所有建筑设计的前提。本文结合仁化碧桂园的岩土勘察情况,探究岩土勘察技术来提升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5.
周海耿 《西部资源》2019,(3):108-109
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房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对建筑物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且地基稳定性对保障建筑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土层呈一层一层分布状,而在地基建设中,建筑物基础下面直接接触的土层即为持力层,主要起承载建筑物负荷作用。但在市水利及建筑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软弱土层,严重影响地基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本文即对软弱地基形成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并根据软弱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处理措施,以降低地基持力层软弱层对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程度,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市民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在岩溶地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根据场地情况和拟建建筑结构及荷载特点,通过选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对基础施工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选用的CFG桩复合地基,有效地避开复杂的地质情况,并满足了工程的设计要求。同时,提出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质问题能够对建筑物耐久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且岩土工程事故很多是由于地下水情况而发生的,所以必须要对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明确,把握岩土体及建筑物由于水文地质情况而受到的影响及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为日后的设计工作、施工过程以及后期养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尽可能降低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危害。本文首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介绍,阐述岩土的水理性质,分析岩土工程由于水文地质受到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影响的相关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段凌峰 《西部资源》2019,(3):173-174
河北省张家口煤矿众多。煤矿开采后,地下会留下采空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空区的垮塌会造成地面下沉、裂缝,毁坏耕地、建筑物等设施,破坏生态环境。运用高密度电法对其进行高效、准确的勘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反演推断、钻探验证确定采空区的范围,并进行了治理,勘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由于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岩溶地基的建设工程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时,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施工所遇到的难度将是在普通地质环境下的数倍。就目前来看,我们应对岩溶地基建设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手段和岩溶地基处理越发的重视。本文就对岩溶地基勘察和地基处理方式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提升岩溶地基勘察和处理水平,进而确保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显兵 《西部资源》2019,(2):144-145
岩土工程作为建筑项目施工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施工效率的增强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有着深远影响。文章将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作为研究核心,全面梳理相关地基处理方法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切实提升地基处理能力,有效发挥岩土工程的作用,推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活动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拟建风电场场址位于通渭县,工程重要等级为二级,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工程区属渭河中上游北部的黄土低山丘陵区,地貌以沟壑和梁峁占主体。区域地质构造属中央造山系祁连山造山带东段,位于中祁连地块,地下水主要为黄土潜水。每台风力发电机组,需开挖一个直径为20m,深度3.0m~4.0m的圆形基坑,应按照不小于1∶0.75的坡率放坡。黄土湿陷为工程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对地基处理时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实施,并对地表做好防排水措施,防止基础下沉。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水文地质作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问题,还严重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后期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工程施工前期如果没有严格的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则可能会出现因地下水的问题所引起的建筑基础下沉或建筑开裂的情况,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含义、地下水勘察的重要性、地下水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北地区一次大范围冷空气大风过程中的动量下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动量下传大风是高低空风场辐合辐散的环流运动强迫所造成的大风,发生的区域一般在高空急流南部整层垂直速度接近零的地方;动量下传大风起风前后,垂直速度在高空急流两侧存在明显的反转,且下沉气流区较早接地,大风风速比冷锋大风略小,但持续时间较长;地面冷锋过境之后,高层高位涡区在高空槽持续影响的情况下有明显的向下传递作用,表示具有高位涡特征大气的侵入;高空槽是造成动量下传的主要原因,高空槽的形状及强度对于预报动量下传大风具有较大的意义,槽过境及槽后强西北气流可造成大风的持续。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广州市建成区主体建筑立体形态的恢复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28年1﹕10 000的地形图,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建成区边界与建筑用地的空间范围。将建筑用地分为单体建筑、线状道路两侧的骑楼和面状同类建筑区3类。根据史料与现场调查,分别为点、线、面3类建筑的高度赋值,恢复不考虑海拔的建成区主体建筑立体形态。基于所建模型,从平面形态、平均高度、空间格局、宽高比、高度轴、天际线以及形态组合几方面对民国时期建成区立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如下结论:1)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沿珠江发展使得城区轮廓呈狭长的带状;2)城市平均高度仅为6.07 m,建筑物普遍低矮;3)建筑物在平面上为多级的棋盘网组合,而骑楼街构成的宽浅网格,成为当时空间尺度最大的建筑单元组合形态;4)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物高度形成的宽高比大,城市具有较好的通透性;5)沿江西路与当时的城市中轴线中山纪念堂―市府合署大楼构成了倒“T”型城市空间高度轴,并在单体建筑高度空间分布与天际线的变化上得到很好的反映;6)城市立体形态主要由盆地、格网、谷地、台地等4种宽浅的单元组成。立体形态深层次上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技术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以及城市功能区分化在立体形态上的表现,从而也成为该时期华南地区依山傍水城市立体形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董吉  刘华 《西部资源》2023,(4):38-39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拟建建筑物场区建设适宜性的重要分析评价手段,扮演了重要角色,建筑物建设前期,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科学有效岩土工程勘察是必要前提,岩土工程勘察为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提出科学合理的持力层选择及可靠的设计参数,以地面调查和资料收集为基础以钻探、物探及岩土实验等方法为手段,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勘察结果及实验数据对拟建场地内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赖志 《西部资源》2019,(2):110-111
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需要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岩土勘察工作,确认场地稳定性与均匀性,提出施工建议,并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因而本文以广东省肇庆市凯骏都会二期工程为例,就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开展进行阐述,就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巴黎城市布局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城市布局规律及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出巴黎城市布局的主要特点:(1)选择数个(一般为3个)或在高度或在体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建筑物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性建筑统领全区,使该区内其他的建筑物围绕着这些主体标志规则布局。这就使得上述建筑群的布局大多呈现出“三段式”的典型形式。(2)各区内的建筑物多依其地形、道路的走向规则布局。各建筑物间的组合形式既有方形.长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四边形等形状。且各组间多呈闭合状态。(3)在建筑群的中心轴线地带内,均为绿化园林区(带),各建筑群的布局均主题突出、清晰明确。(4)城市的各交通枢纽(交叉路口)均以城市广场作为其基本的布局形式。各交通枢纽间均以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相连,且每条大街都通向一处纪念性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09,(11):32-33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万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31亿元人民币。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一次东灌型沙尘暴环流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6年4月10日塔里木盆地发生的一次东灌型沙尘暴,从气候背景、环流形势、螺旋度场、锋生次级环流、温度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此类沙尘暴强盛期的环流动力结构。结果表明:①里咸海脊、乌拉尔脊、新地岛脊同位向叠加,西西伯利亚横槽转竖南下,引导泰米尔半岛强冷空气爆发直插新疆,东灌进入南疆盆地,造成大范围沙尘暴天气;②西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爆发性南下并强烈发展是造成此次沙尘天气的根本原因;③盆地前期的干暖形势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④沙尘暴区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为低层正值、高层负值,构成低空强辐合、高空强辐散的上升运动区,揭示强旋转上升运动是大范围沙尘暴发生的动力条件;⑤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下沉支导致高层动量下传 ,促使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驱动沙尘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雷达资料可以直观地显示雷暴降水过程随时间变化风场的垂直结构以及各高度层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特征,能较好地监测到低空急流以及降水粒子的垂直速度。利用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对2010年7月12日塔中一次雷暴降水过程中的边界层三维风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降水过程低层风速增大,高层风速减小;上空存在低空急流,平均风速达17.1 m·s-1;雷暴时段,下沉气流垂直速度3.0 m·s-1左右;降水时段,降水粒子平均下沉速度5.1 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