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宏伟  余旭 《测绘工程》2003,12(2):27-29
结合GIS在长江航道管理中应用,利用GIS中比较成熟的技术系统介绍了基于GIS的水道演变分析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MSS/ETM影像辐射沙脊群沙脊地貌遥感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分析方法,基于MSS/ETM影像,研究辐射沙脊群演变情况,实现复杂多变辐射沙脊群沙脊地貌的动态检测。重点选用了1973~2011年近40 a的10期低潮位遥感影像,研究了沙脊主轴结构走向、二分水演变和沙洲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沙脊群以南北分界点为中心轴顺时针转动,主体沙脊东沙、高泥向远离海岸方向摆动;条子泥总体稳定,先北后南摆动。沙脊结构以大丰、如东一带海岸带为中心,辐射沙脊群主体沙脊向北、东北、东、东南方向呈辐射状发散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地貌形态信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最基本的地理要素,它决定着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和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本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三峡库区海拔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四个地形因子,对地貌形态进行了定量划分,为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历史地貌的复原研究,提出了一种重建历史地貌三维场景的方法。以历史地形图为基础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整理、挖掘与分析,并结合GIS技术建立了DEM,生成了三维立体场景。利用该方法建立了百年前白洋淀碟形洼地的三维历史地貌模型,对于该区域历史环境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历史地貌重建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貌解译有力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对地形地貌分析研究进行量化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前人研究的方法上通过对研究区台湾地区的SRTM-DEM数据的处理,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进行地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因子相关的拓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地区的地貌形态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恢复岩溶古地貌对于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多为定性方法,定量刻画古地貌的水平有待提高,而GIS在定量分析处理地貌方面独具优势.以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岩溶储层为例,在经典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从GIS的地貌因子出发,提取了包括高程、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在内的地形...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GIS平台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探讨了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方法,并采用Avenue语言开发了基于Arcview环境下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计算软件,并对长江流域弹子溪小流域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和数据无标度区进行了计算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漓江流域自然地貌被人为破坏的现状,以0.61 m分辨率的QuickBird 2和5.6m分辨率的IRS-P6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在ENVI和Map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段,即兰洲大桥—磨盘山大桥之间约30 km河岸自然地貌遭受人为破坏的现状开展了遥感调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分析和人机交互解译,对3种河岸地类(农林用地、建筑用地和自然景观区用地)进行了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漓江两岸农林用地占岸长度为河岸总长度的57.78%,建筑用地占35.95%,自然景观用地仅占6.27%.这说明,随着桂林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展,人类活动对漓江自然地貌形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漓江综合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工具将城市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融为一体,分析东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沈阳经济发展快速,成为发达的经济中心.其他地区相对较弱,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3种形式,最终形成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1988~2001年共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北江芦苞浅段岸线和洲滩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后此段河道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道主流线的迁移、小型洲滩的消亡,变化时间与人为采砂和航道整治的时间相吻合,河势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文章最后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因素进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气候等条件外,流域水系特征及高程、流域坡度和流域切割程度和流域地表形态特征等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地貌发育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32个喀斯特流域,探讨分析影响地貌发育的五大因素,并提取25个指标;借助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地貌发育的九个主成分,得出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从大到小的因素是流域水系特征及高程、流域坡度和流域切割程度和流域地表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08,(3):4-4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综合整治开发目标:近期到2001年,基本稳定南支上段河势,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南、北港分流口;减缓北支淤积速率,减轻北支成潮倒灌南支,改善南支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在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分阶段地使深水航道向上游延伸,适时启动白茆沙水道整治丁程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技术,以厦门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数据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动态分析,构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以及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厦门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2000—2020建设用地迅速增加,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结合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表明厦门市南部区域较北部发展更好,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较高,人文经济发展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我国海岸线遥感调查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andsat Mss、TM、ETM和CBERS-02星CCD遥感数据,并结合地形图、潮汐表等非遥感数据,对我国海岸线进行了遥感调查与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海岸类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经济区淤泥质海岸、沙砾质海岸、基岩海岸和人工海岸4种海岸类型均有分布,从福建与浙江交界部位开始有生物海岸(主要是红树林)出现,并且越往南红树林的种类越多,分布面积逐渐增大,这主要与红树林的生长习性密切相关.海岸线的总长度有逐年缩短趋势,部分海岸线类型发生了转变,如淤泥质海岸转变成人工海岸等.人工海岸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走势.绝大多数岸线段在向海推进,只有局部岸段呈减退状态.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的长江安徽段干流河道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对长江安徽段河道演变的研究将有助于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势变化分析及河道整治。本文运用RS与GIS方法对四期遥感TM影像图,采用目视解译和微机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长江干流安徽段河道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长江干流安徽全河段总体河势保持相对稳定,未发生长河段的主流线大幅度摆动现象,但局部河段的河势仍不断调整,有的河段河势变化还相当剧烈。1980~2000年长江河道多处表现为泥沙的淤积作用,在分汊型河道边缘滩州和江心洲淤长作用明显,2000~2008年河道表现出明显的冲刷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上游来沙量的减少和下游的岸滩防护工作有效开展。2000~2008年,河流上段内滩洲冲刷速率大于下段。  相似文献   

16.
厦门同安湾滩槽演变趋势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时相遥感图像判释厦门同安湾入海河流分布、海岸类型及浅海滩槽地貌,并根据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和浑水带(悬浮泥沙)分布扩散特征及不同时期的海图,对同安湾泥沙供应现状和运移规律以及浅海滩槽冲淤变化、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同安湾海岸类型已由类型较齐全的天然海岸演变成单一的人工海岸,泥沙运移走向在平面上展示了逆时针泥沙水平环流特征,潮汐通道和局部海域出现了冲淤变化,部分潮滩处于缓慢淤积状态中。演变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潮流,其次是径流,人工海岸形成后,陆源泥沙对海域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近30年内西辽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985年TM数据、2000年ETM数据和2015年OLI数据,利用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4.2,选取了8个景观格局指标,进而分析30年来西辽河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各湿地类型总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呈下降趋势,湿地逐渐转化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湿地主导类型变为人工湿地; 2)研究区湿地破碎化虽然有所减弱,但景观格局变化依然明显; 3)湿地大面积减少,湿地多样性大大降低,空间连通性较优,景观类型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2003—2015年间6个时相的影像数据,对富平县城市扩张进行了研究。基于遥感动态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这四个空间特征指数,对城市扩张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富平县城市的扩张分布和扩张方向,讨论了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且分析了其扩张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煤矿开采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地质环境问题。以东胜矿区2007年Quick Bird遥感影像和2012年World 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提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信息,计算矿山地质环境类型时空数据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转移矩阵等,揭示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时间变化过程;以采矿权为空间单元,通过计算各类矿山地质环境的年均增幅与综合动态度,描述其空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随着东胜矿区开采规模持续扩大,不同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且增幅各异,由"污染"(采坑、排土场及积水区)向"治理"(恢复治理区和工业广场)转移的趋势显著;尽管矿区地质环境已得到足够重视,并呈现西北区域恢复治理优于东南区域的特点,但"治理"力度总体上慢于"污染"程度,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