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是GIS的重要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GIS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GIS专业学生从大学通识教育到GIS专业教育的重要过渡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目标转移、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调整等手段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基于GIS专业提出了一些对于该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思路与策略,在近年GIS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土地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课题,介绍了土地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与特点,根据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从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组织形式与指导方法、教材与辅助教学软件建设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对土地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和传统开发方法在GIS中的不足,提出了快速原型法和Com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并以岳阳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高师院校GIS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立春  徐磊  许正昊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46-147,152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师院校GIS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多年从事GIS教学实践;从GIS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角度,研究探讨了高师院校GIS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交流和对GIS教育有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GIS开发应用类课程是GIS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GIS专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分析了当前GIS开发应用类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引入软件工程的实训教学理念,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对GIS开发应用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一些针对GIS该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思路与策略,并在近年GIS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教学实践表明:“模拟实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训练,无论是系统工程的思维能力、个人的编程能力,还是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成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企业实习实训以及之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和心理基础,是一种提高GIS开发应用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能力,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着重探讨了GIS在城市环境资源调查、规划决策、动态监测、模拟预测、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及意义,给出了建立基于GIS的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7.
黎华  张晓盼  龚珍 《测绘通报》2017,(4):145-148
Java语言的独特优势促使其在GIS专业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GIS专业教学中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理工大学GIS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总体的改革思路,并从教学、实践、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要求和内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能推动GIS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GIS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改革模式对兄弟院校的GIS专业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教学实践能起到相应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GIS开发大赛对GIS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敏  汪云甲 《测绘工程》2009,18(5):77-80
针对大学生GIS开发大赛的特点、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当前GIS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结合GIS学科特点及参赛实践,就GIS开发大赛在GIS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启示进行探讨。大学生GIS开发大赛的开展,促进GIS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GIS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的总体技术体系、软件架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基于GIS开发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经验。本系统通过引入GIS思想和技术,提高了土地规划业务工作的效率,简化了业务工作流程。土地规划信息支持系统的建立,不仅解决了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为下一步建设土地规划的辅助...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和基本教学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21世纪GIS课程的安排、精选教程、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GIS教学改革、考核办法进行探讨。在教学改革中,建议采用开放式和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提倡将互动式教学、团队教学、双语(中英文)教学模式纳入到教学的多样性改革中。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特点、提供的服务和时间计划,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星座建设规划和目前的进展情况,介绍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中与中国的合作情况。通过对“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识,对中国的COMASS系统建设及应用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3S"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构筑"数字地球"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论述了“数字地球”的特征与重要意义,指出对地观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议中国不失时机地组织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该体系可在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3个层面上构建,并提出近期中国对地观测应优先发展的领域,以持续地为“数字地球”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3S”集成技术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熙 《四川测绘》1996,19(3):99-103
本文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论述了它们走向集成化的必然趋势,说明了“3S”信息集成技术的涵意;介绍了它的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作者对发展我国以“3S”集成技术为支撑的地理信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数字城市"建设中地理空间数据基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CGCS 2000建立新地理空间数据基准的解决对策,从基准上解决数字城市互通互联问题,使地方与国家基准保持相对统一。探讨大地基准常用建立方法,总结一套适用"数字城市"通用算法,并以某城市数据为例,分析不同算法的差异,得出了新基准有利于减少长度变形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前城市的120急救系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3G"—GIS/GPS/GSM三种技术相结合的急救系统。并对此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关键技术作了详细的论述,将GIS空间分析、电子地图匹配和GPS导航、GSM传输信息技术与当前的急救系统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120急救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三旧"改造项目改造后效益评价是对改造后的项目进行有效性、合理性、节地率等方面的定量化评价。研究方法:通过评价指标及权重录入、评价模型建立、评价结果展示输出,建立评价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建立"三旧"改造项目改造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部分已完成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结论:构建了"三旧"改造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三旧"改造效益,对改造后的项目进行有效性、合理性、节地率等方面的定量化评价,给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多规合一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边长投影变形较大的地区,通过边长投影变形的计算、处理,各自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依托自然资源部门的测绘技术力量,进行转换处理。消除自然资源部门同城乡建设部门之间由于坐标系统不同带来的差异,在满足工程建设精度要求、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满足自然资源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项目导向”的测绘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天和  李玲 《测绘工程》2009,18(2):77-80
通过校企合作,以区域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为导向,将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深化“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测绘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VB环境下积木式工业测量系统的数据通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尚国  郑文华  于胜文 《测绘科学》2007,32(3):171-172,155
工业测量系统是测量技术较新的应用领域,国内已有多家单位从事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而两台或多台测角设备同时与一台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是组建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据通讯和VB中的MSComm控件,然后以TM5100A电子经纬仪和EltaC20A全站仪为例,重点论述了“多对一”式的数据通讯流程和方法。该方法简便而有效,用简单的控件和程序代码即可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入库存储,能成功实现系统所要求的通讯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