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根据中国的《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在这幅图中,不仅阿拉伯半岛画得相对准确,也画出了大体的非洲。《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  相似文献   

2.
作为绝对姿态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星敏感器已广泛应用在当前大多遥感卫星上,其定姿精度直接影响光学测绘遥感卫星的几何定位能力。针对资源三号卫星首次下传的国产APS原始星图数据,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国产星图的地面事后定姿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地面事后定姿时间充足、计算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对星图预处理、星表重构、星图识别、恒星相机在轨检校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一套资源三号国产星敏感器事后定姿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基于国产星图的绝对姿态确定中。利用资源三号卫星下传原始星图对该系统进行全面试验验证,结果分析表明,事后定姿系统不仅可靠性高,而且定姿精度达到1.82角秒(1σ,光轴指向精度),优于星上处理2.18 角秒(1σ),为资源三号卫星原始星图业务化处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CCD星点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荷耦合器件CCD星敏感器的关键问题是星图识别,星图识别就是从星敏感器获得的原始星图中获取星的位置和星等信息。在介绍星敏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电荷藉合器件(CCD)天文定位的应用和优点,重点分析了Moravec算子、Frstner算子、Harris算子等几种点特征提取算子的原理和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星敏感器是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星上设备。为了能够方便地研究基于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算法,采用恒星瞬时坐标进行星图模拟,讨论了根据空间坐标系的旋转变换以及摄影测量中的共线条件方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CD相机成像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星图以作为下一步星图识别工作的基础。最后对坐标变换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星敏感器CCD相机成像模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敏感器是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中重要的星上设备。为了能够方便地研究基于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算法,采用恒星瞬时坐标进行星图模拟,讨论了根据空间坐标系的旋转变换以及摄影测量中的共线条件方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CD相机成像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星图以作为下一步星图识别工作的基础。最后对坐标变换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视点     
《地图》2008,(2)
英国最古老地图:12个半便士买来的国宝2008年2月,英国地图学家尼克.米莱亚在他的新书《戈夫地图:英国最早路线图》中宣称:成图于1360年的戈夫地图是英国第一张海岸线标记清晰的现代地图,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戈夫地图由钢笔、墨水和水彩在双层牛皮纸上绘制而成,大小为115厘米×56厘米,作者不详。  相似文献   

7.
《地图》1999,(2)
著名古典星图——波德星图中的金牛座金牛座是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它出现时间长,升空高度高,十分便于观察,自古以来人们就好奇地注视着它,并揉进自己的想象,画在星图上。金牛座中有一个名扬四海的天体,它就是位于金牛座右角尖端ζ星北1.5°处的蟹状星云。在大望...  相似文献   

8.
星图模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于星敏感器的天文定姿领域,应用基于地面的天文大地测量的星图模拟几乎为空白。本文针对天文大地测量计算模拟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地面可模拟多种视场的星图模拟方法,并对模拟方法的总体构想、恒星位置计算和模拟显示做了说明和推导,编制了星图模拟软件。测试表明,软件可较好地模拟不同视场不同亮度的恒星分布,并对恒星矢量图进行输出。  相似文献   

9.
赵东旭  席会东 《地图》2021,(4):138-141
1452年利奥多世界地图是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馆藏中年代最久远的世界地图,被视为"中世纪西半球世界地图的典范",其创作时间可以追溯至1452年.该图将中世纪的世界图景绘于一张羊皮卷上,原始尺寸宽60厘米,高73厘米,现存之图左上角和左下角部分内容略有残破.地图的右下角注明地图的绘制者和绘制年代.该图的作者为十五世纪的威尼...  相似文献   

10.
封面古地图说明京杭运河全图《京杭运河全图》,高19.8厘米。长798厘米,折叠装(宽约10厘米),纸底彩绘。图上虽未注出图名、绘制年代及作者姓名,但据其内容、纸张及绘制凤格,经考证,该地图约绘制于清光绪初年该图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绘图法绘制,详细而完整地...  相似文献   

11.
《地图》2012,(4):13+12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幅著名的时事漫画,最早刊登于1898年7月的香港报纸《辅仁文社社刊》,漫画内容主要表现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概况。原版本的《时局图》以各种动物表示各国,并附以注释解说:北方的熊,盘踞东三省和蒙古,是指俄国;英国被喻为犬,占有长江流域;盘踞中南半岛的蛤(即蛤蟆),往广东、广西、云南张手,譬喻法国,肠(一说是  相似文献   

12.
孙果清 《地图》2006,(4):112-112,F0003
杨子器跋《舆地图》,是明代全国舆图的代表作,原图绘于明正德七至八年(1512 ̄1513年),已失。目前能见到的是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重绘本。地图纵横165厘米×180厘米,绢底彩绘,现存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博物馆,因年代久远,颜色已不是十分清楚了。1983年,此图被摹绘了三幅,分别藏于  相似文献   

13.
孙果清 《地图》2009,(1):134-135
1973年6月,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带有“甲午仲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阴王泮识”字样的中国大地图。该图纵横180厘米×190厘米,绢底彩绘,颜色相当鲜艳。现已被列为该图书馆第一号地图收藏品。  相似文献   

14.
齐阳  曾荣桂 《地图》2003,(6):62-63
在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里,珍藏着一幅《京杭运河全图》。这幅图长798厘米,高19.8厘米,图上未注明绘制年代和作者。有关学者根据图上的内容、绘制风格及所用纸张考证鉴定,该图系清朝河道官员于光绪初年实地绘制,是清河道官员进呈的运河形势图,属原绘真品。《京杭运河全图》是采用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所提出的“制图六体”法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绘制的。该图详细地绘出了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绍兴府的古今中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  相似文献   

15.
孙果清 《地图》2003,(3):38-39
1973年12月与《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一起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该图是一幅用黑、红、青三色绘在帛上的军用地图。纵78厘米、横98厘米。方位上南下北。比例尺约在1:8万-1:10万间。图中山脉惫向用黑色单线表示,河流用青色表示,道路用红色虚线画出,圈上军队番号和驻地、防区界线、指挥城堡等,均用红色表示。图中绘出了三支军队:周都尉军、徐都尉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墓域平面图: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中山国中山王觉墓中的《兆域图》,是镌刻在一块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铜版上的墓域建筑规划平面图。其埋葬时间在公元前310年左右。由此推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01,(1):(Ⅱ)
1986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汉墓时,意外地发现一幅纸质地图。该图残存长5.6cm,宽2.6cm。图上用墨绘有山脉、河流和道路等。据考证,它是早于西汉文景时期(前179年~前141年)的作品。古代,地图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政治统治、军事征战、封疆划土和经济建设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放马滩地图出土时,安放在死者的胸前,充分表明,它是作为稀世珍宝和炫耀权贵而陪葬的。无疑,这是一幅极有研究价值的地图(因年代久远,此地图复原困难,有关地图表达内容的研究亦不甚详)。   放马滩地图的纸基采用的是麻纸。种麻用麻,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这从西安半坡村遗物可知。西汉时,用大麻韧皮纤维为原料造纸已相当普遍了。经统计,1933年至1978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甘肃额济纳河科尔贴、西安市东郊灞桥、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以及陕西省扶风县中颜村等都发现过汉代麻纸。当时,每一次麻纸的发现,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巨大的反响。   放马滩地图的出土,比起其他汉代麻纸的发现,应该说价值更高、意义更大。这是因为:①它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古纸实物,与传统的蔡伦(?~121年)造纸说法相比,它至少早了300年。②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用于书写的古纸实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我国敦煌盗走9封粟特文残信,据称它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用于书写的纸(其产生年代约在公元137年),但是,它与放马滩纸质地图相比,晚了310多年。③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纸基地图。过去有人认为最早绘在纸上的地图是隋虞世基主编的《隋区域图志》。据《太平御览*大业拾遗》记载,其“卷头有图,别造新鲜,纸卷长二尺”。其实,它与放马滩地图相比,年代差得更远了,足有780多年!(姚顺滨)  相似文献   

18.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在一些文献中,屡屡提及吕大防之《长安图》,而吕大防《兴庆宫图》就鲜为人知了。其实这两幅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2004,(1):48-51
《兴庆宫图》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离宫——兴庆宫的宫院地图,刻于石碑上。图碑高70厘米,宽62厘米。据考证此图系北宁波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吕大防命刘景阳、吕大临、张佑绘制,现存陕西省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孙果清 《地图》2004,(3):68-71
在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保存有一块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刻的石板.石板的两面分别刻着《华夷图》和《禹跻图》。这两幅图长宽均各为114厘米。 《华夷图》未画方格,方向为上北下南.图上中央竖刻“华夷图“三字。四周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绘图范围,可以说是当时的中外地图.但以中国为主要部分。地图较详细地表示了山脉、河流、湖泊、长城及全国各州、府名称。其中长城的画法.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