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宏观特征研究为基础,对管坨岭冰期和赵家台冰期的古冰川沉积进行了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形貌组合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管坨岭冰期的管坨岭冰碛层和大富庄冰碛层,以及赵家台冰期的太平庄冰碛层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以冰川成因的形貌组合占优势,而赵家台冰期鲁家滩冰水沉积中的石英颗粒表面结构,则以冰川和流水共有成因的形貌占优势。所以,据冰川遗迹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肯定该区分别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曾发育过两次古冰川作用。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冰期划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对贡嘎山现代冰川和古冰川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位观测分析,对该区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讨论,划分出三次冰期,即中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三次冰期,中更新世晚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晚更新世的末次冰期,以及全新世的新冰期和小冰期。提出在早更新世时,由于山体未达到当时冰川发育的雪线高度,所以未发育冰川;中更新世早期的冰期冰川为半覆盖式冰川类型,规模不大;中更新世晚期的冰期冰川是本区最大冰川作用时期,形成网状山麓冰川,东坡冰川曾达磨西台地;晚更新世冰期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以后规模逐次缩小。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旭东  严富华 《冰川冻土》1993,15(4):574-581
第四纪时期,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山地冰川作用。所渭的冰川遗迹、冰碛、冰水沉积及各种冰蚀地貌,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所渭的冰期划分也都是不可靠的。在更新世冰期阶段,北京西山属冰缘环境,而非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4.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宁武吕梁山北段,平均海拔约2000米,相对高差数百米至千米左右,属中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十分发育,类型多种多样,特征明显。冰川遗迹有:U形谷、刃脊、角峰、冰斗、冰窖及分布于U形谷中的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冰水堆积、冰臼、变形砾石、条痕石等。该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不仅证明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有大量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而且冰川规模之大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为研究该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提供重要依据,为我国第四纪冰期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5.
施雅风 《地质论评》2011,57(1):44-49
1 研究历史 第四纪冰川是第四纪研究的一个特殊方面,由于已经消失,必须推理阐明.不同的研究者只能提出不同认识,这在科学界应属正常现象.人们经过长期深入研究,以真理为依归,扬长避短,弃伪存真,认识终会改进与趋同.中国东部海拔2500m以下中低山地是否流行过第四纪冰川,是地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关键问题.2500m这个界线是周廷儒院士(1982)首先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札达盆地及周缘高山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发育连续.特征的冰碛及冰水堆积地貌有:冰水堆积平原或冰水堆积平台、冰碛丘陵等.挤压构造遗迹有:褶皱、断裂表皮构造、压坑、压裂构造、变形砾石等.ESR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冰碛形成的最大年龄为2.33Ma.依据冰碛、冰水堆积的特征、分布和形成年代等,区域冰川发育由老到新可划分出:7次冰期、6次间冰期、1次冰缘期、1次新冰期.该区是目前所知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发现最多、保存最全和发育最连续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演化研究、冰期的划分和对比、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质旅行是历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主办国展示其地质特征、地质研究水平、地质工作成就的极好机会.为了办好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旅行活动,全国各地质部门先后呈报了200多条路线,经大会地质旅行委员会专家审查、论证,最后确定了142条路线供大会报名选择.其中,会前路线  相似文献   

8.
孙殿卿  徐煜坚 《地质论评》1946,11(Z1):127-132
关于广西第四纪冰川遗迹,承丁骕先生再为讨论,不但论?问题本身,并且还告诉我们对于一个问题如何看法及一个科学论文如何写法。在此必须声明者,我们一点没有轻视别人的  相似文献   

9.
编号旅行内容考 察 科 目途 径 地 点T340长江三峡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宜昌一株归一长阳一宜昌一武汉T341湖北神农架地区中  相似文献   

10.
东北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及其范围、性质与冰期问题,始终没有定论。在对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冰川遗迹厘定基础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采取钻探测图、孢粉、泥砾粒度与渗透性分析及14C定年等方法,在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发现了冰蚀谷及泥砾堆积等新的冰川遗迹,进一步肯定了两座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及其多期性。在小兴安岭首次发现冰蚀岩墙等冰川遗迹,填补了研究空白,证明小兴安岭也曾发育第四纪冰川。综合多种信息,确定长白山与大兴安岭分别有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小兴安岭至少有1次冰期。最后构建了可以与国际对比的冰期序列,重建了区域第四纪冰川环境演化模式:早更新世早期冷干,中晚期偏暖湿;中更新世早期冷湿,中晚期暖湿;晚更新世早期冷稍湿,中期暖湿,晚期冷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近年来区调新资料,论述了西山地区杨庄组岩石特征、沉积环境和地层对比,指出了西山杨庄组的发现对该区地层层序划分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杨庄期燕山地区的古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妙峰山地区中生界后城组地质特征及划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确认在北京西山晚侏罗世后城组的客观存在,并就其岩石组合、发育特征、以及与下伏髫髻山组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区域对比,探讨了北京西山后城组的建立在研究西山地区中生代火山盆地的演化及其地层学等方面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克钧 《地球学报》1990,11(1):168-169
<正> 本区位于南岭南坡,地理座标为东经110°15′—110°25′,北纬25°11′—25°25′。北面为越城岭,东面为海洋山,西南为驾桥岭。区内有著称中外的岩溶地貌景观。 对本区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首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1940年就对桂北地区冰川遗迹作了概要论述。尔后,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徐煜坚教授对桂林南面的六塘和北面的大溶江的冰川遗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任美锷教授等许多地质学家对桂林及毗临区的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山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西山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富集Ba、Zr、P和轻稀土元素,亏损Ti、Hf、Rb、Yb等。其微量元素含量及配分与大陆碱性玄武岩相似.南大岭组玄武岩起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原始岩浆经历了随机RTF(周期性补充、排出和分离)过程的演化,在演化过程中岩浆未受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时空演化问题广受关注。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测定方法开展高原古冰川的年代学研究,对青藏高原聂拉木、唐古拉山、义敦海子山和折多山等4个地区的第四纪冰碛物进行了\{10 Be\},26 Al和21 Ne暴露年龄测定,获得了青藏高原不同地点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年代学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出现了多期第四纪冰期,分别为YD事件、末次冰期晚阶段、末次冰期早阶段、倒数第2次冰期和倒数第3次冰期。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山寒武系下苇甸组——一个新建议的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苇甸组系从北京西山下寒武统底部独立出来 ,新建立的一个组。它虽然厚度不大 ,但岩性与昌平组有别 ,顶、底界面清楚 ,分布稳定 ,在北京西山地区可广泛追踪 ,符合建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鸣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冰川遗迹都是零散的、孤立的,具有多解性,不能充分支撑冰川存在的观点.经过对燕山山脉秦皇岛段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发现了大量的、类型齐全的与冰川有关的遗迹,主要类型有冰川漂砾、冰碛、石海、冰臼、冰斗、冰蚀槽、冰擦痕、羊背石、角峰和U形谷.这些遗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了有力的证据群和证据链条,为中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章雨旭  彭阳 《地质论评》1997,43(2):148-154
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出露良好,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结构,生物,地球化学等指杆标志,可区分出的副层序类型主要有6种,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其厚度一般几米,少数几十厘米或十几米,每类副层序中岩性可达4-6种,但单个副层序可仅由两种岩性构成,每一副层序反映的水叫是自下而上持续变浅,而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总是由浅水到深水的相跳跃。根据这些副层序的特征,可以推断在每两个副层序之间有一次海水突然加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