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4,35(2):156-158
对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沙群岛诸碧礁海洋底栖生物调查中采集的一批海洋软体动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了属于软体动物门、鹑螺总科中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记录,分别为嵌线螺科Ranellidae中的一新种:南沙蝌蚪螺Gyrineum nanshaensis sp.nov.;扭螺科Personidae中的一个新记录:小扭螺Distorsomina pusilla(Pease)。  相似文献   

2.
联体线虫科是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一个科,广泛分布于潮间带、浅海甚至超过6 000 m的深渊海底。联体线虫科目前已记录有19个属239个有效种(另有4个属由于原始描述较简单,被认为是疑似属),是当前海洋线虫分类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科。本文简述了联体线虫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历史,回顾了这一类群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对3个亚科的分类进一步做了梳理,并列出了各个属的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虫(Sipunculida)是一小类不分节、蠕虫状的海产体腔动物。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星虫共约16属250多种,我国已发现2科8属36种。星虫动物门下只设立一个星虫纲一个星虫目,其下分为4科,分别为Golfingiidae科,Phascolosomatidae科,Sipunculidae科和Aspidosiphonidae科。其中Golfingiidae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近半。星虫动物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底质及岩礁、珊瑚礁、藻场的沉积沙泥环境中,营埋栖生活,温带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绝大多星虫种类具有经济价值,不仅是底栖经济鱼类和甲壳类优质的天然饵料,不少种类还是海珍食品。光裸方…  相似文献   

4.
胡桃蛤科(Nuculidae)的种类也完全生活在潮下带,与吻状蛤科(Nuculanidae)相比,这一科主要生活在浅水区,也是底栖生物中的重要类群之一。本文记述了胡桃蛤科的种类13种,其中10种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并有一个新亚属。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首次发现的内寄生多毛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寄生多毛类大都属矶沙蚕目Eunicida花索沙蚕科Arabellidae,迄今全世界只报道了5属10种,其寄主绝大部分是多毛类(裂虫科Syllidae、矶沙蚕科Eunicidae、欧努菲虫科Onuphidae、海稚虫科Spionidae和蛰龙介科Terebellidae),只有一种寄生在螠虫类Echiu-roidea体内。内寄生多毛类大多数只有一个寄主,少数可寄生在2种或5种以上的多毛类  相似文献   

6.
王祯瑞 《海洋科学》1979,3(2):54-56
江珧俗称大海红或海锨,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大型海产软体动物。它在分类上属于双壳类(Bivalvia),异柱目(Anisomyaria),江珧科(pinnidae)。江珧科是一个暖水性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至今在世界上已发现约30种。这一科的种类虽不多,但经济  相似文献   

7.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0,21(6):559-562
马雷蛤科(Malletiidae)和廷达蛤科(Tindariidae)同是原鳃类中的两个小科。它们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深水区,潮间带没有它们的分布。这两科动物种类过去在中国海无任何记录,本文报道的6种中,其中金星廷达蛤(tindaria jinxingae sp.nov)是一个新种,其余5种在中国海均为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8.
蛇首螺科(Colubrariidae)是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嵌线螺总科中的一个科,对此科的分类位置学者间各有不同,有的放在嵌线科,有的放在蛾螺科或单独一科。Fischer(1887)和Thiele(1931)将Colubraria属放在法螺属Charonis中的Sectio,迄今仍然如此,但多数是放在嵌线螺总科中,18世纪记载此科种类多数放在Triton属内。 此科动物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岩石、沙质和泥沙质的海底,有不少种类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水域。在中国沿海分布的北限为浙江南部,迄今为止在潮间带尚未发现有生活的种类分布。关于对此科的研究,迄今仅有一些零星报道,缺乏系统的记载,作者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年来搜集到的标本作了整理,鉴定出2属7种,其中有两新种和1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9.
鰺科Carangidae是鱼类中比较大的一个科。同时,多是经济种类,象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鰺Decapterus maruadsi等是重要捕捞对象,而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卵形鲳鰺  相似文献   

10.
西太平洋海鲶(Ariidae)主要种类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海鲶科鱼类研究概况,并结合作者的调查研究列出了西太平洋海鲶科鱼类的主要种及其检索表;又描绘各个种的地理分布区,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印度—西太平洋是该科鱼类的分布区;中日海域是该区的一个分布边缘;最后讨论了有关于印度—西太平洋海鲶科鱼类的起源与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单角中华单角属鳞科。这种鱼长得很奇特,但个体不大,最大者体长也只有30厘米。它们身体艳丽,两个背鳍,而第一个背鳍已形成一个粗壮的硬棘,喜食甲壳类动物,是一种西太平洋热带近海鱼类。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东海、马来半岛、菲律宾、澳州北部以及日本。鲆鲆属鲆科,是  相似文献   

12.
鳍足类Pinnipeds是海洋哺乳动物的重要类群,现存种类包括海象科Odobenidae、海狮科Otariidae和海豹科Phocidae的所有物种。在海豹属Phoca中,atp8基因的Ka/Ks最高,仅为0.084 7(远小于1),因而海豹属所有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选择压力均非常高。对于群海豹属Pusa,cox1、cox2和nad3基因的Ka/Ks均为0,表明在这3个基因中,所有的核苷酸的替换均为同义替换,没有出现氨基酸的改变。科内、属内基因变异位点的分析表明,nad5、nad4和nad2基因可以作为cox1和cob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结果,强烈支持食肉目所有12个科均为单系群,并且鳍足类(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为食肉目Carnivora内部的一个单系群(BPM=100,BPP=100)。在鳍足类内部,海狮科与海象科亲缘关系最近,聚类为海狮总科Otarioidea,然后与海豹科聚类:(海狮科+海象科)+海豹科。在海豹科内部,线粒体基因组的证据支持将海豹科划分为2个亚科,即僧海豹亚科Monachinae和海豹亚科Phocinae。线粒体基因组的证据,强烈支持鼬科Mustelidae与浣熊科Procyonidae关系最近,臭鼬科Mephitidae与熊猫科Ailuridae近缘,同时,鳍足类与[(鼬科+浣熊科)+(臭鼬科+熊猫科)]为姊妹群,而与熊科Ursidae较远。犬科Canidae在犬型亚目Caniformia中分化较早,位于犬型亚目的基部。  相似文献   

13.
1975-197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东海大陆架调查时,在底栖生物采泥取样中获得3个小单売标本;经鉴定,认为是马蹄螺总科(Trochacea)、蝾螺科(Turbinidac)、缩口螺属(Collonia)中的一个新种。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肋脊螺科(Costellariidae)属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鰓亚纲、新腹足目。以前本科动物大多被列入笔螺科(Mitridae)中的一个亚科,而目前已有一些学者(Cernohorsky,1978),(Abbott & Dance,1983),( Springsteen & Leobrera,1986)根据它的齿舌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将它分列为一个独立的科。本科动物在国内尚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仅有一些零星报道。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査搜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初步鉴定出13个种,分隶于1属3亚属,其中6种在中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异稚虫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铃  陈木 《海洋与湖沼》1966,8(2):163-167
我们在整理中国海底栖多毛类环虫时,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发现了稀见的异稚虫属(Heterospio)的一个新种。异稚虫科(Heterospionidae)是1965年 Hartman 建立的,目前只有一属两种。这一科的主要特征是体后区腹部的体节极长,几达前区胸部体节的数倍以至数十倍。迄今除南加利福尼亚及大西洋新英格兰外,尚未见到产于世界其他海域的报导,因此异稚虫在多毛类中被视为稀见的种类。第一个异稚虫 Heterospio longissima 是 Ehlers 于1875年在西爱尔兰发现的,因其口前叶与围口节间伸出一对粗大的腹面具沟的触角,故置于海稚虫科(Spionidae)内。1944  相似文献   

16.
根据Feldmann(1938)的评述,管枝藻目的系统分类研究工作始于Schmitz(1879),他首先创建了“group” Siphonocladaceae(发表名为Siphonocladiaceae)。又据Egerod(1952)的研究,Schmitz的“group”事实上只是一个科,Feldmann(1938),Fritsch(1947)及其他人把管枝藻目的创建者归诸Schmitz是错误的。Schmitz在此科中收容了法囊藻(Valonia),肋叶藻(Anadyomene),小网藻(Microdictyon),刚毛藻(Cladophora),硬毛藻(Chaetomorpha),黑孢藻(Pithophora),气球藻(Botrydium)和暂定的网叶藻(Struvea)以及他的新属管枝藻(Siphonocladus)。De Toni(1889)将Schmitz的管枝藻科的各属分散在Order Confervoideae的刚毛藻科的刚毛藻亚科(Cladophoreae)、绵枝藻亚科(Spongocladieae)、小网藻亚科(Microdictyeae)、肋叶藻亚科(Anadyomene)和法囊藻亚科(Valonieae)中。Blackman and Tansley(1902)简历管藻目时下分管藻亚目(Siphoneae)包括无分隔的种类和管枝藻亚目(Siphonocladeae)包括分隔的种类;后者由孢根藻科(Gomontiaceae),刚毛藻科(Cladophoraceae),环藻科(Sphaeropleaceae)和法囊藻科(Valoniaceae)等四个科组成。  相似文献   

17.
于1959年12月14日在南海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时,采到了一个罕见的双壳类标本。最近经过鉴定,认为是一个新种,属于双带蛤科、糙双带蛤属,定名为中华糙双带蛤。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沙蠋科研究——黄海和渤海的柄袋沙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毛类沙蠋科Arenicolidae内的动物统称为沙蠋或沙虫,又叫海蚯蚓。一般体大而肥是优良的鱼饵,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沙蠋是有代表性的底内动物,为砂滩和泥砂滩的优势种类,因此在研究潮间带生态学时是一个较重要的对象。沙蠋保持着有体节动物的典型特征,同时体大,又容易采到,所以也是实验生态、生理和生化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试验材料。目前沙蠋科在世界各海大约有2属24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东海陆架区调查时所采到的底栖生物样品中,有两个标本属于蛇海星科Ophidiasteridae中的一个新属,它和该科迄今包括的任何属都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属于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头索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纲(Amphioxi)。文昌鱼目Amphioxiformes计有两个科 ,即文昌鱼科Branchiostomati dae(仅文昌鱼Branchiostoma1属约15种)和偏文昌鱼科Epigonichthyidae(亦仅1属5种)。我们此次在金城水域发现的文昌鱼幼体系隶属于白氏文昌鱼的一个亚种B.belcheritsingtauenseTchangetkoo。该亚种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