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1):20-2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制的1:400万中国地质图(第二版)现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3.
从卫星照片初看中国断裂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二年来,在编制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过程中,我们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初步解译了1:500万和1:600万中国卫星照片镶嵌图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1:100万卫星照片。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中国几条著名深断裂带的延伸问题(见附图)  相似文献   

4.
简讯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岩溶水文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于1990年4月17—18两日由院组织评审。我国碳酸盐岩层分布近124万Km~2,解放以来,经过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及部分重点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的专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1:400万中国可溶岩类型图》的出版,为这次编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1980,26(6):554-554
在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陈国达教授指导下,由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主编)、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湖南省地震队、武汉地震大队等单位按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已由地图出版社于1980年7月重印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春昱主编的八百万分之一亚洲大地构造图及其中、英文说明书,经过二年紧张工作,预计今年可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任纪舜院士为总联系人、联合20个国家近100名科学家共同编制完成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已于2012年4月通过国际专家评审,成果将在34届地质大会上展示,并于近日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国际亚洲大地构造图编制项目隶属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集成工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作为预算分列单位承担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工作,总体目标任务是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沉积-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和深部构造,系统划分构造旋回、构造单元和断裂系统,建立地质构造总体框架和演化历史,阐明东北亚资源-环境的地质背景.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时空四维的大格架和演化历史,着重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古亚洲、太平洋构造域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及两大构造域对资源-环境的控制.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项目在收集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基本特征,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李廷栋 《地质论评》2004,50(3):240-242
内容提要黄汲清先生历来也十分重视地质编图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不但多次强调地质编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亲自组织、领导或指导了多项编图工作,主笔或领导制定了一些编图规范、编图技术方法等指导性文件。他1936年发表的《中国地质图着色及符号问题》,开创了统一中国地质图着色和符号使用的先河,对尔后60多年中国综合地质编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59年他发表了《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若干意见(节要)提出编制1:100万大地构造图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图例制作,对指导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地质编图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不愧为中国综合地质编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川西藏东板块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藏东板块构造与成矿刘朝基(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川西藏东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约在东经94°—103°,北纬28°—33°区间内,面积50万km2。大地构造位置正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在由东西向变为近南北向的...  相似文献   

11.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年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和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由于古老板块构造遗迹常遭到后期构造的破坏,不易辨认。所以我们追溯亚洲的板块活动将自显生宙开始。由于在亚洲震旦系或上元古界常与古生代地层平行叠覆,所以实际上古板块的活动是从震旦纪或晚元古代开始的。在不同时期各板块之间随时都有变化。用一幅图勾绘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分布范围是困难的。但为说明亚洲板块构造的发展,兹姑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并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亚州中生代花岗岩分布图(局部)。在中国及邻区新发现了大量中生代花岗岩并进行了综合研究,初步总结了中亚和中央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成因演化及物源特征,揭示了多种构造环境。集成已有成果,编制了属性驱动的数字化亚洲中生代花岗岩图。这对深入认识亚洲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板块拼合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区域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涛研究员主持的研究成果,当选2013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五。详见本期655-672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上,中国东部划分的主要构造单元有: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吉黑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南华准地台),东南沿海褶皱系和南海地台等。近年来,从野外调查入手,结合最新资料分析,我们对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对上述划分方案有一些新的考虑,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地构造相在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不同的造山带是由不同的大地构造相单元组合而成, 大地构造相的划分揭示了造山带的基本框架和形成演化的规律.在对东昆仑造山带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地质填图中, 以时间演化和大地构造背景为主线, 根据不同演化阶段、不同部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盆地类型和物质建造类型, 对填图区大地构造相进行了较精细深入划分, 共划分出七大相类、2 1种相, 如扩张洋脊相、分支(扩张) 海槽相、碳酸盐岩海山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深海平原相、大陆碎块相、前陆盆地相和磨拉石盆地相等, 编制了1∶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大地构造相图和造山作用过程与大地构造相演变图.大地构造相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了造山带填图中的地层单元空间配置关系和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研究, 较全面细致地揭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造山带形成、物质组成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16.
<正>肖序常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蛇绿岩与中国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青藏高原和中亚造山带区域大地构造,以及有关能源、矿产的勘查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曾任国际岩石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张二朋等同志编制的《秦岭—大巴山及邻区1:10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将于今年九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本图幅涉及范围西起青海省东部,东含郯庐断裂;南始湖北省黄梅,北达甘肃省兰州市;并包括陕、甘、青、鄂、豫、皖及湘、赣边界,属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秦岭—大别山构造  相似文献   

19.
我們都知道,1:100万地質图是国家的基本图件,它反映着地区的地質构造概况,并可做为更大比例尺地質測量和普查找矿的基础,亦是編制大地构造图和成矿規律图及其他綜合图件或专門性图件的基础。大地构造图是表示地壳各部分地质发展的过程和地質构造特点的图件,而且也可作为編制成矿規律的地質构造底图的主要依据。成矿規律图是在总結地质規律基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