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量观测是天文选址的重要考察项目.本文报告一种数字云量观测的处理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选址点的云量值,避免了目视云量观测的人为误差.云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在天文选址后期工作中能有效使用.该方法应用于西藏物玛观测点的云量观测统计,给出与同期目视云量的相关比较,并讨论数字云量处理的精度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VLBI是进行高分辨率脉冲星观测研究的重要手段.脉冲星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脉冲序列,其VLBI观测面临多种挑战.在数据相关过程中采用有效技术提取脉冲星信号可提高观测成功率和精度.DiFX(Distributed FX-style Software Correlator)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开源软件相关处理机,它采用非相干消色散技术和“脉冲星数据分箱技术”(Pulsar Binning),在脉冲星VLBI观测数据的相关处理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介绍了DiFX的构架,安装、调试方法,并对利用DiFX处理脉冲星VLBI观测数据的进展情况进行论述.利用单机环境下的DiFX,在普通模式和Pulsar Binning模式下对中国VLBI网(CVN)第一次脉冲星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利用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集群计算环境下的Bonn-DiFX,在Pulsar Binning模式下对流量仅有2.6 mJy的毫秒脉冲星PSRJ1022+1001的欧洲VLBI网(EVN)观测数据成功进行相关处理.最后,对使用DiFX处理脉冲星观测数据情况进行总结,并展望了今后CVN开展脉冲星观测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太阳全日面黑子照相观测系统的基础上对黑子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给出黑子观测的重要数据及相关参数,为太阳物理学家研究太阳活动规律提供和积累最基本的第一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太阳黑子相对数,南北半球太阳黑子的坐标和黑子群数,太阳黑子的圆面积和球面积等。编写了一个程序,对每天的太阳黑子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给出以上物理参数,彻底改变了手工描绘黑子和计算黑子参数的传统方法,同时也提高了黑子资料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谱线观测是上海天文台65 m射电望远镜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在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联合研制脉冲星和谱线观测终端的基础上,开发了观测控制软件,设计了流量定标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了频率校准程序。经过大量的观测测试,证明观测和数据校准系统的有效性,并于2015年下半年对国内用户开放,取得了大量的观测结果。详细介绍本终端的组成和功能,观测控制软件的流程,结合观测数据介绍流量定标和频率校准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并给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3.7米望远镜声光频谱仪(AOS)谱线观测程序为例,按以下要点: * 谱线观测的数据记录; * 声光频谱仪谱线观测程序软接口; * 接收机边带参数选择和频率综合器频率的自动设置; * 谱线校准观测; * 谱线成图观测; * 谱线观测程序的主要词汇; * QUICK—LOOK程序; 较系统地介绍了13.7米望远镜谱线观测程序的结构和功能,对谱线观测、校准过程,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记录数据的物理含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观测效率和便于观测,在紫台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的计算机系统上实现了控制计算机与数据处理机间的数据传送,从而使观测资料在现场的实时处理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数据传送的硬件接口以及分别在控制机和数据处理机上所做的软件工作,并给出了观测资料实时传送和处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在人造卫星观测中,由于观测目标相对背景恒星的运动,观测目标成点状像而背景恒星的像则被拉长.该现象极易造成观测目标与背景恒星发生重叠,从而给卫星跟踪观测或是进行同步目标探测造成困难.本文利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重叠的目标像和恒星像进行分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星像的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实测资料分析与处理的最大相关估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均表明,采用此方法后,定位精度和可处理的极限星等较之传统定位估计都大为提高。对上千颗星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也显示,最大相关处理所获得的单星精度要比中数法提高0.045”,同时本方法还大大提高了对极低信噪比观测资料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CVN(Chinese VLBI Network)对脉冲星B0329+54进行了首次S/X双频观测,观测采用相位参考模式,频段为S/X双频16通道观测,数据采集终端是CDAS(Chinese Data Acquirement System),单通道带宽16 MHz.使用上海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中心的Di FX(Distributed FX)相关处理机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利用Di FX特有的Pulsar Binning模式,以提高数据信噪比.对观测数据处理后得到了S/X两波段的高分辨率图像和位置信息,与前人VLBI结果对比显示观测结果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天文台5吋太阳黑子望远镜,通过光学系统的改装配置佳能数码照相机,建立了对太阳全日面黑子实施高分辨观测的照相装置。照相结果表明大小黑子、本影、半影都清晰可见,可以取代长期以来以手工描迹太阳黑子的传统观测方法。照相观测资料的计算机处理,可给出当日太阳黑子相对数、黑子总的球面积和圆面积等主要参数,有关资料处理及软件问题将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在上海天文台江南天池观测站对木星伽利略卫星的相互掩食现象进行了观测。通过对此次观测获得的CCD图像进行测光处理和数据分析,确定了7月25日观测到的木卫一食木卫三的开始与结束时刻,以及被食星(木卫三)的光流量处于最小值的时刻。  相似文献   

14.
本针对人卫激光测距中白天观测的高噪声环境,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屏幕显示观测数据,并直接对资料进行屏幕处理的软件。本介绍了它的设计思想,具有的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本方法为资料的预处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具有处理崩溃点ε达90%以上的极高噪声能力。本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噪声数大的其它天观测等实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类地行星(月球)自转监测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是在行星(月球)表面现场测量行星(月球)自转并研究其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为了验证全新的观测原理和资料处理方法,项目团队设计制造了一套原理样机,在一台商用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前端增加3面反射镜组,使其具有同时观测3个视场的能力.自2017年起在地面上开展了观测实验,获得了混合有3视场星象的图像.通过计算星象在前后图像上的位移实现了归属视场识别,使得观测效果与分视场独立观测等同,证明了用一台设备同时观测多视场的可行性.处理图像并通过3个视场中心的指向变化归算地球自转轴的空间指向,与理论值比较偏差平均约1′′,证明了观测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有效.对各种观测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包含大气折射、仪器热稳定性和光学分辨能力的影响等,指出采用更长焦距的望远镜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优化形变控制可以提高观测稳定性.改进多视场同时观测中的光学设计也有助于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云南天文台用于观测研究太阳射电230 ~300 MHz 米波爆发精细结构动态频谱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高时间人辨率和高频率分辩率观测采样带来的大数据量存储和处理。该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投入23 周峰年太阳射电爆发频谱观测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基于底片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概况,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底片资料处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介绍了小视场CCD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研究进展.分析与实测资料归算表明,整体平差方法可以在CCD资料处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保证长焦距、小底片比例尺的同时,通过对CCD重叠观测的整体平差(相当于扩大观测视场),可覆盖更多的参考星,进而达到改善局部参考架、提高归算结果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天文和测地研究需要,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服务组织(IVS)提出了新一代VLBI空间测地计划—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按照VGOS技术规范,我国第一套VGOS系统于2016年初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落成。为满足GEO卫星、射电源较差观测需求,需要制作全新的观测纲要。通过选取与卫星近角距的射电源来消除观测系统误差对卫星定轨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相关处理机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并给出观测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观测达到预计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张周生  吴光节 《天文学报》2001,42(4):390-396
对1999年11月19日拍摄的两张狮子座流星胶片进行了分析研究照相观测比目观测记录了更多的定量信息计算了流星在胶片上显露时必须满足的运动角速度条件,求出了流星起始点仰角、流星结束点与辐射点的角距离、流星运动的角速度以及流星路径的弧长等并且得出流星在大气中的烧蚀时间仅0 65秒左右,即烧蚀的路径长约40 50公里通过在扫描仪上得到的黑白图像的处理,求得两颗流星的照相星等分别为-10.3 ± 0.2和-4.8±0.2.由此可以得到它们的质量和电子线密度.给出的处理方法,也可用于其他流星的照相观测资料处理.并且,对流星观测使用的照相镜头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利用国产 TQ—6机实现对小行星光电观测数据自动化归算处理的方法,并对人工和自动处理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