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安徽月山地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一定的典型性。本文论述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浆岩及岩浆演化的成矿作用显示,并从成矿地球化学角度深入研究了闪长质岩浆(岩)对两类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贡献,从而确定了月山地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评价了岩浆岩体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细(微)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4.
对鲁西上峪辉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成因以及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给予制约.研究表明,鲁西上峪岩体是由一套辉长闪长岩类岩石构成.锆石呈自形一半自形晶,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23~2.87),意味着岩浆成因.对两个辉长闪长岩中锆石进行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1)和(134±2)Ma,这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除早期堆积体外(QT-19),该类岩石的SiO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0.12%~56.37%和3.52%~6.37%之间;且以高Mg^#(0.54~0.63)、富Na(Na20/K20大于1)、高Cr(73×10^-6~217×10^-6)、Ni(34×10^-6-241×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t/^86Sr(t)值和εNd(t)值分别变化于0.70962~0.71081和-16.60— -13.04之间.结合鲁西铁铜沟、金岭高镁闪长岩和方城、费县玄武岩及其中地幔包体的特征,认为上峪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陆壳物质强烈改造的富集型上地幔.鲁西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Sr-Nd—Pb同位素的空间变化——即自南东向北西方向。^87St/^86Sr(t)值降低、εNd(t)值升高、^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的降低——与扬子克拉通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吉林省南部靖宇县龙岗火山区(吴福元等,2014),距敦化—密山深大断裂东南侧约50 km.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纪粗面玄武岩及太古界花岗质片麻岩类,前寒武纪侵入体主要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及细晶闪长岩.为了揭示研究区内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依托相关地质调查项目,在... 相似文献
6.
7.
8.
华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南发育一条近EW向展布的中侏罗世火山岩带, 福建永定盆地的“藩坑组玄武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藩坑玄武岩的TiO2为1.92~3.21 wt%, 属“高Ti玄武岩”, 并有较高的全铁含量(11.09 wt%). 该玄武岩与东南沿海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相比, 有完全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Th, Nb, Ta, Zr和Ti等高场强元素, Zr/Ba, La/Nb, La/Ta, Zr/Y, Ti/Y, Ba/Nb, K/Ti和Rb/Zr等比值也与OIB相似; 除少数样品有较高εNd(T)(1.87~3.55)外, 多数样品有类似球粒陨石的εNd(T)(-0.70~0.24), 属软流圈地幔来源并记录着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赣南、粤北、湘东南的(早-)中侏罗世玄武岩、辉长岩与福建藩坑玄武岩有相似的OIB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这种OIB型玄武岩可作为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岩石学标志. 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导致该地区构造伸展、裂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量辽宁省鞍山-海城地区地震重点监测区地下水离子浓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讨论了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测量结果表明,取样点水温变化范围为11.0~97.0℃,水样的总固溶物(TDS)在197.89~829.99mg/L之间,水样分为8种化学类型。大部分水样的δD、δ18O值均沿中国东北地区大气降水线分布,少数有所偏离,表明该区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并可能有深部水的供给。研究区Ca-HCO3和Ca·Mg-HCO3型水主要是岩石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结果;Ca-HCO3·Cl和Ca·Na-Cl·SO4型水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深部卤水混入或人类活动影响;Ca-HCO3·SO4和Ca-SO4·HCO3型水与岩石风化溶解以及深部流体混入有关;Na-SO4·HCO3和Na-HCO3·SO4型水主要是深部来源水体的混入造成的。采样期间研究区发生2次ML≥3.0地震,采样点在地震发生月份出现了明显的离子浓度异常变化;Na+、Mg2+、Ca2+、Cl-和SO42-浓度变化明显,对地震活动响应较灵敏。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区是我国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地震监视预报研究的重要试验区,区内布有流体化学测点35个,开展的多项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地震预报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对部分流体地球化学组分的区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氡、汞、氢等组分具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它们在正常状态下,普遍具有低背景值且变化幅度不大的共性,而当地震活跃时,大部分测点的上述组分的含量均出现增高现象,成为地震短期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成矿元素,稀土元素和铅、硫、氢、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溶液来源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苏联天山地震带的强化水文地质地震研究。在气体化学和流体动力学动态观测站上对众多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长期动态观测,表明了这些变化的稳定性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提出化学成分信息熵是水文地球化学系统随时间变化程度的客观特征反映,并在强震前表现出明显变化。活化能较小的组分只能反映低能级的地震事件,当K>13的大地震孕育时离子才发生变化。岩体内发展的机化过程是流体地球化学系统的主要扰动源。 相似文献
13.
14.
15.
华南发育一条近EW向展布的中侏罗世火山岩带, 福建永定盆地的"藩坑组玄武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藩坑玄武岩的TiO2为1.92 ~ 3.21 wt%, 属"高Ti玄武岩", 并有较高的全铁含量(11.09 wt%). 该玄武岩与东南沿海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世玄武岩相比, 有完全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Th, Nb, Ta, Zr和Ti等高场强元素, Zr/Ba, La/Nb, La/Ta, Zr/Y, Ti/Y, Ba/Nb, K/Ti和Rb/Zr等比值也与OIB相似; 除少数样品有较高εNd (T ) (1.87 ~ 3.55)外, 多数样品有类似球粒陨石的εNd (T)(-0.70 ~ 0.24), 属软流圈地幔来源并记录着软流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信息. 赣南、粤北、湘东南的(早-)中侏罗世玄武岩、辉长岩与福建藩坑玄武岩有相似的OIB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这种OIB型玄武岩可作为该地区早中生代时期软流圈地幔上涌的岩石学标志. 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导致该地区构造伸展、裂谷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长8沉积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南方向,其次为东南方向.长6沉积期除来自和长8相同方向的物源外,还受到盆地东北与东部方向物源的影响,悦乐-玄马-固城-合水-宁县一带为混合物源区.长8和长6地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均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中等到强、弱~中等铕负异常的右倾模式,表明源区主要与分异较好的陆壳物质有关.地球化学特征与源区母岩性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长8沉积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以及少量混合再旋回造山带源区的变质岩与沉积岩以及少量火成岩.长6段除来自盆地西南缘过渡型大陆和基底隆起陆块源区外,盆地东北缘基底隆起陆块的结晶基底及沉积盖层也有贡献.长6母岩区以含较多长英质岩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滇西岩石圈地幔域分区和富集机制: 新生代两类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滇西新生代两类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 发现该地区存在两个不同的地幔域, 对应于产地的大地构造属性.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洱海高钾火山岩(42~24 Ma)富集LILE, 亏损HFSE, TiO2含量低(<1%)、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值(0.7064~0.7094)和负的εNd值(8722;3.84~8722;4.64), 与世界上典型的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富钾火山岩相似, 其源区是受古特提斯域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型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 位于华南板块的马关富钾火山岩(<16 Ma)具有OIB型微量元素特征, TiO2含量高(>2%)、具有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41~0.7060)和正的εNd值(5.46~7.03), 与板内高钾火山岩类似, 其源区是受源自软流圈小体积硅酸岩熔体交代的饱满型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 认为不能用统一的构造模型来解释两类富钾火山岩的时空展布. 洱海地区的岩浆活动与加厚岩石圈的对流减薄有关, 而马关地区的火山活动受控于南海张裂过程. 相似文献
19.
湖相介形类壳体地球化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壳微体甲壳类动物介形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湖泊体系中,其碳酸盐壳化石通常在湖泊沉积物中保存完好,介形类的古生态学,尤其是介壳的地球化学在环境变化研究中,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壳的氧同位素组成四形成壳体时湖水的同位素组成和温度决定,可以反映由蒸发和降水的变化所引起的湖水水化学以及与之关联的气候变化情况,一般而言,低δ^18O反映了温度潮湿的气候;高δ^18反映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碳同位素可以反映总溶解无机碳的组成以及影响其组成的诸因素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可以反映湖泊古生产力的大小及变化,介壳中Mg和Sr的含量,往往与其宿生水体的盐度和温度呈一定的函数关系,据此可以恢复湖泊的温度,尤其是盐度的变化,为了满足高分辨率环境变化,特别是定量研究的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介形类各个种属的生命历史和生态消长的过程;通过定期收集野外介壳和水样进行化学分析了,了解湖水水化学和温度对介壳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影响;详细了解湖泊湖沼学,包括湖水的同位素组成和M/Ca(M指微量元素Mg、Sr等)与盐度的关系以及它们随空间和季度变化的特征;开展实验室养殖培养实验,测定单个种属介壳与水体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建立微量元素吸收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铀成矿信息提取和识别是当前铀矿地质找矿工作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地面伽玛能谱钾测量数据,采用差量法对铀成矿信息进行提取,结果显示,黄梅尖地区钾差量正值域与负值域呈不均匀面状展布,且具有跨越不同侵入期次岩石单元现象,钾差量亏损场与铀矿床(点)的空间位置显示较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铀成矿作用与钾差量亏损场具有成因联系.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钾差量亏损场的形成是成矿流体与围岩作用导致水云母、钠长石、绿泥石交代钾长石的结果,是一个铀元素富集、钾质含量流失的过程;依据钾差量亏损场可大致圈定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褪色"蚀变作用的空间分布范围,进一步突显了岩体内带铀矿找矿的有利信息,缩小了找矿靶区;初步划分白虎山地段和黄龙桥-4340矿点一带两处铀成矿有利地段,对下一步岩体内带铀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