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获得滇西南地区20个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解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镇源——营盘山断裂以西至龙陵断裂带以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北北东,应力结构以走滑型为主;龙陵断裂带及其以北的局部地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或北北西,应力结构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2.
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强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唐山地区丰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场,并结合构造物理研究手段,对唐山地震震源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3个主应力绝对量值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地壳介质参数取理论平均值的情况下,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3个主应力量值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c、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 等参数与应力值的关系,发现最大主应力1的垂向增长率与摩擦系数c成正比,与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而最小应力值3的垂向增长率与孔隙压力P0成正比,与摩擦系数c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本文对应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完整的应力张量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华北北部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福明  马廷著 《中国地震》1995,11(2):121-132
本文根据震源机制、原地应力测量、小震应力降和形变测量等资料,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的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并根据库仑剪切破裂准则,进一步研究了强震危险区的应力标志。结果表明,强震危险区的应力标志是:(1)最大剪应力相对集中的高值区;(2)围压相对较小的引张区;(3)发震断裂走向与临界走向断裂的走向相同或相近,据此,综合判定研究区未来的强震危险区主要有4个,若依危险程度的大小顺序排列,则  相似文献   

4.
鲜水河断裂带区域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断层滑动方向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分期计算方法,获得鲜水河断裂带区域第四纪以来两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第1期为早~中更新世,构造应力作用以北东-南西向挤压为特征;第Ⅱ期自晚更新世至今,构造应力作用以近东西向挤压和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郭万武  吕德徽 《内陆地震》1996,10(3):217-223
用航磁资料研究了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深部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由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各两条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地震主要分布在由两条东西向断裂和两条北东向断裂交截形成的顺扭平形四边形的角区;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大致为近南北方向,在其作用下,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都是该地区主要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6.
东南沿海地震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根据断层面的最新错动方向,震源机制解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构造应力场可大致划分为两个分区:长乐-诏安断裂带以东地区主压应力轴为近东西向;以西地区的主压应力轴近南北向。  相似文献   

7.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各块(带)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相似文献   

8.
川东地区平均构造应力场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断面滑动矢量分析,定量反演了川东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川东地区构造应力场自第四纪以来一直稳定,主压应力轴方向为NW-NWW,倾角由陡变缓,与震源机制解反映的现代构造应力场接近,局部应力状态随内部构造特点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冀中坳陷滑脱构造动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东宁  曾融生 《地震学报》1995,17(4):414-421
根据地质资料及新近完成的临城——巨鹿深地震反射剖面的分析结果,初步断定冀中坳陷地壳内存在低角度滑脱构造.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幔热物质侵入到地壳内,对华北新生代盆地构造运动方式的影响.着重讨论坳陷西侧太行山稳定地壳的阻挡作用与滑脱构造发育的关系.模拟结果显示:① 地幔热物质的侵入在冀中坳陷上地壳造成张应力区,随时间推移,上地壳的拉张应力状态基本不变,与坳陷区上地壳现代正断层活动形迹基本一致;② 中生代曾经活动过的逆冲断层的存在与太行山的阻挡,可以形成滑脱构造;③ 随着地幔热物质侵入时间的推移,侵入体上方中地壳承受的水平向压应力逐渐加强,随水平向压应力的集中,在侵入体上方的中地壳可能孕育走滑断层的地震.   相似文献   

10.
郭万武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213-220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资料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发生了7.0级地震的共和盆地邻近地区的隐伏构造,本文提出,在微观上该地震由沿震源区存在的东西向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所引起;在宏观上则由区域性东西几构造的端部破裂所产生,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深部发震构造并不与地表构造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1.
长江峡东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峡东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形变、水系分布、震源机制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应力实测、模拟实验等多种途径综合分析了现代构造应力环境,认为本区现今处在大范围引张力背景上迭加了北东-南亚向压应力的联合作用,由此决定了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及其发震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2.
张强凹陷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周永胜 《地震地质》1997,19(4):54-352
通过对张强凹陷及邻区露头构造形迹和岩心裂缝测量的应力分析,把该地区的地质历史划分出自太古代以来的8个构造期,确定了各期构造应力场状态及构造组合形式,认为晚侏罗世及白垩纪古构造应力场是断陷盆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应力场,晚侏罗世为近东西向拉张的构造应力状态;阜新组沉积期末至泉头组沉积前,由东西向拉张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导致断陷阶段结束和上侏罗统变形;白垩纪为东西向挤压,早期区域整体沉降,晚期大面积隆升遭受剥蚀。早第三纪期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晚第三纪以来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新生代的两期应力场仅使一些断裂继续活动,变形强度小于前两期  相似文献   

13.
构造楔入目前正在使加州中部谷地西缘岩石变形,中生代大谷地群的弧前盆地地层的构造关系表明,早期的构造楔入是与弗朗西斯科杂岩向西俯冲和增生同时的,由于构造楔体的挤离作用会阻止增生楔物体向深部迁移,目前的构造楔体几何形状与弗朗西斯科杂岩中的蓝片岩变质是不相容的,我们提出一个构造序列来协调这种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5.
岩体构造层次及其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岩体的构造层次与其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分析可以看出,岩体的强度与岩体的构造层次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岩体的构造层次越小.在本层次上强度越高。因此岩体的最小工作层次与外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表现在破坏块体的尺寸上,最小的破坏尺寸与所能达到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破坏块体的尺寸与应变率,塑性变形及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谢富仁  李宏 《地震学报》1995,17(2):164-171
阐述了利用断层滑动资料,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参数确定构造全应力张量的方法,并通过鲜水河断裂带区域观测到的大量活断层擦痕资料和由断裂带岩石采样所做的岩石破裂包络线,确定出断裂带区域现代构造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并对方法的实用性和计算结果的可信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主恩  郑炳华 《地震地质》1994,16(4):305-318
利用计算机和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北部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节理和断层泥的测量、统计和研究,仅得到20%左右的构造节理是处在有利于现代构造应力场易于活动的方位上。这些构造节理基本上是在与断裂带形成有关的局部构造应力条件下形成。SEM显微构造研究得到了这些断裂带最近一次活动的相对年代和它们曾经历过的运动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对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并可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大量活动断层擦痕的测量,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研究区5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通过与由震源机制解资料求得的该地区平均应力场结果的对比,获得了研究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σ1)为近南北向,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对保加利亚南部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构造进行评述和分析并对此区编辑了地震目录,根据保加利亚南部的地震分布特征,震源机制和应力反演结果,我们给出:(1)证实了这个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现在正呈N-S缶扩张的希腊北部和爱琴海的新构造运动相似的假说;(2)指出地震能量的释放主要与正断层活动有关,破裂可能是由于在斯特鲁马断层带上有一些小的粘滑单元;(3)得到该区的频率震级关系,并推得特征震级在Ms=7.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罗伟  罗灼礼 《中国地震》1995,11(4):351-360
本文根据水平构造应力作用,推导了弧形构造的理论垂直形变场、水平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而对全球性的岛弧构造带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等方面的特征给出了新的解释;提出岛弧等弧形构造主要是在弧形构造位移场、应力场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而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