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向剪切—晋北张性构造区形成演化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旭辉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4,17(3):288-291
晋北张性区的形成,是山西构造带与燕山构造带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西断陷带的右旋剪切与弱山构造带的左旋剪切即双向剪切作用,在其交汇处即晋北构造区造成了局部的引张应力场,并最终控制了晋北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地区南北向构造的形成及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晚期(5~4Ma)以来,西藏南部地区发生了整体快速抬升,同时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近南北走向的断陷谷、北东及北西走向的走滑断层。在藏南地区仍在活动的构造中,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的南北走向的张裂、北东和北西走向的挤压—走滑断层是该区的主要活动构造类型。这些构造的形成体现了南北向深层挤压作用所导致的中浅层次的沿挤压应力方向的张裂、北东及北西走向的剪切—挤压型的共轭线性构造。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华北地区的新构造特征,划分了4个基本新构造类型和16个次级类型.给出了在新构造类型划分基础上进行新构造分区的5条原则和华北新构造分区的两级划分方案,共划分11个一级区和37个二级区.从潜在震源的新构造背景、分区边界、分区步骤等方面讨论了潜在震源与新构造区的关系.提出了在新构造区的基础上直接划分潜在震源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宁蒗地区白牛厂铅锌矿区位于区域性牛窝子-罗卜地帚状结构的内旋断裂带-白牛厂弧形断裂的折拐部位。该部位喜马拉雅晚期隐伏含矿斑岩体发育,其围岩地层-下二叠统(Plx)灰岩亦具一定的含矿性。由白牛厂弧形断裂伴生的低级次白牛厂帚状断裂构造带又为本区矿液运移和矿体赋存提供了良好通道和有利空间。在白牛厂隐伏斑岩体与其围岩(P1x灰岩)的外接触带、构造叠合地段,有望形成斑岩体外接触带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铜陵矿集区构造滑脱与分层成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铜陵矿集区深部构造及盖层构造变形分析表明构造分层作用是本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石圈的一个典型特征, 深部构造圈层对浅部构造圈层的控制是通过不同级别的构造分层作用来实现的. 铜陵矿集区盖层中发育的多层位、多级别、多种方向的滑脱构造是构造分层作用在盖层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构造滑脱是在印支期“S”状褶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燕山期持续活动, 并和东西向及北北东向变形系统复合. 构造分层作用对成岩成矿的控制在盖层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层间滑脱带容易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 同一滑脱层的不同部位成矿特征也不尽相同, 这和构造滑动机理、构造复合特征、成矿围岩特性及成矿热液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乌拉嘎金矿主要控矿因素与激电法找金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拉嘎金矿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破碎带及裂隙带、斜长花岗斑岩体和老基底变质杂岩.其中构造破碎带是最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与含金玉髓状石英细脉或细网脉、黄铁一白铁矿脉和碳酸盐脉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含金热液脉体的形态产状受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控制,经过多期次叠加,往往造成矿化的进一步富集.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等形态.上述特点为该区电法找金提供了先决条件.金矿石是本区主要极化体.在乌拉嘎金矿区的张才沟靶区获得低阻高极化和高阻高极化异常,可望找到含金石英脉及含矿破碎带.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经历了晚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多期构造变形叠加复合使盆地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由于各期构造运动影响的范围、应力作用方式不尽相同,因而盆地不同地区的构造变形样式、圈闭类型和分布特征各不相同。西北部构造区( 带) 发育“鱼鳞”状冲断推覆构造;东北部构造区( 带) 以雁列状展布的冲断构造为主;东、西部构造区( 带) 发育近直线状冲断构造;南部构造区(带) 发育“瓦垅”状推覆构造;中央构造区变形较弱,以隆坳变形为主,发育少量正断层和逆断层。各构造区(带) 发育了特征不同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8.
郭万武  李龙海 《地震研究》1995,18(2):213-220
本文根据地球物理,地震学资料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研究了1990年4月26日发生了7.0级地震的共和盆地邻近地区的隐伏构造,本文提出,在微观上该地震由沿震源区存在的东西向断裂的左旋剪切运动所引起;在宏观上则由区域性东西几构造的端部破裂所产生,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深部发震构造并不与地表构造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9.
张世民  李发祥  李克 《中国地震》2000,16(4):352-363
基于近10年活断层研究资料和第四代全国抗震设防区划图的成果,对中国大陆有史以来6级以上强震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统计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区强震的震源区构造类型、发震构造活动方式,分析了各类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度和极震区长轴方位特征,以及强震震源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异常、壳幔高导层异常、大地热流密度)和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鲁西煤田断裂、褶曲构造的独特特征,分析了控煤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形成机制,由于郯庐、聊考断裂长期左行平移,控制了鲁西煤田构造演化特征,形成了鲁中“掀斜式”断块构造和鲁西南“堑垒式”断块构造两种截然不同的构造格局。并对今后找煤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单一剪切断层尾端张性区张裂扩展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纯剪切和张剪切力学条件下雁列和羽列剪切带尾端张性区构造发展的粘土模拟实验和光弹实验,并作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指出羽列和雁列剪切带端部前方扩展受阻是其尾端张性区构造发育完善的必要条件;剪切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动学行为上与单一剪切断层相类似,因而能产生复杂的尾端张性区构造,且羽列和雁列剪切带的尾端张性区是有明显差别的。最后还简要地讨论了剪切带及其尾端张性区内的地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石断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石断裂分布在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认为是一条重要的成矿构造.本次研究发现矿体并不产于邹—石断裂本身,断裂没有控制矿体几何形态,不是矿质直接充填或交代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具成矿构造的特点.由于邹石断裂在地形上呈现线性沟谷,遥感影像图上呈现清晰的线性影像,切错了花岗斑岩.构造岩主要是围岩的破碎角砾、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以脆性变形为主,温热水与之关系密切,故认为,邹—石断裂具有新构造活动的踪迹,可能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属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13.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甲锡金属矿床是受政和一大埔断裂带的低字级构造所控制的矿床。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矿化及矿体主要受NE-NNE、NE向断裂、裂隙以及接触带构造的复合控制,构造变形以脆性-脆韧性为主。  相似文献   

14.
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经历了至少24Ma的演化,形成了四个火山活动旋回,二十多个火山机构及其组合体。火山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信息表明,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个隆起区,其中第Ⅱ旋回结束后的基底隆起形成了南、北两个断块和中间北东东向的仙居张性地堑,晚期(第Ⅲ旋回和第Ⅳ旋回)的火山活动明显受其控制。括苍山主峰的进一步隆起是由于下伏岩基上侵造成的,它使南断块呈一短轴背斜,同时加剧了南断块内第Ⅲ旋回的火山活动,从而造成了这一时期火山活动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原型盆地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结合近几年来渤海湾盆地区深层地震勘探与解释的成果,重点论述了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燕山期构造变形样式总体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横向上总体可分为三个构造带,西部为向西逆冲的薄皮逆冲带,中部为冲断—走滑带,东部为厚皮褶皱—冲断带,主体由两期挤压方向皆为NW—SE向的褶皱—逆冲变形形成;并将其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但是,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其空间上的差异是基底构造格局及其空间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其它研究结果还表明,渤海湾盆地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于昌明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01):133-138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应用是百里店矿山多种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激发极化法(IP)的穿透率和分辨率是与几何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较深部的地质特征,靠IP法不容易分辨出来.CSAMT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矿区岩石物性特征,开展了面积性的激电测量,进而开展了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原始数据的分析解释,发现测区深部存在两条低电阻率梯级带,其中一条为陡倾斜;另一条为缓倾斜,两者在地下800m左右深度处相互斜交.经地质推断解释认为:这是测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7.
从断层气测量结果看德,都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德都震区、宏观异常区、两个火山口等四条断层气(土壤氡含量)剖面测量结果与德都地震的宏观异常资料的对比分析,对德都地震的形成原因、发生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德都地震是一次区域性构造活动事件,并与岩浆活动起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流-固耦合模型对研究区主要控矿构造的发育演化过程和控矿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研究区不同构造期次下形成的最大主应力、体积应变、剪切应变、岩层渗透率变化、孔隙压力以及流体流动样式等成矿地质环境的定量结果,分析个旧超大型成矿系统的构造-岩浆-流体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模拟结果显示,在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先存背斜构造部位形成了强烈的张应力环境,构成了一系列沿北北东走向的有利侵位通道和空间.岩浆反复侵位于此并产生巨大浮力作用,控制了背斜构造发育并形成了低压力、高渗透的扩容空间,促进矿液长效聚集成矿.另一方面,根据东西向断裂组的应力-应变状态及共轭剪切断裂成生发育情况,剖析了该组断裂的形成机制以及在成矿期的性质、运动状态及导矿容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CSAMT方法在寻找隐伏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应用是百里店矿山多种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激发极化法(IP)的穿透率和分辨率是与几何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较深部的地质特征,靠IP法不容易分辨出来.CSAMT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矿区岩石物性特征,开展了面积性的激电测量,进而开展了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原始数据的分析解释,发现测区深部存在两条低电阻率梯级带,其中一条为陡倾斜;另一条为缓倾斜,两者在地下800m左右深度处相互斜交.经地质推断解释认为:这是测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20.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