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浙东南磨石山群祝村组的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东南磨石山群祝村组层型-丽水祝村剖面及其附近进一步地质调查时发现祝村组“下伏”的九里坪组为一个英安玢岩侵出体。祝村组建组的基础不存在。祝村组下部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Nd同位素测定结果:εNd(t)值和T2DM值分别为-9.6、-7.2和1.70Ga、1.51Ga,表明它们物质来源不同,属于不同火山旋回的产物。根据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与区域磨石山群地层对比,祝村组应解体为西山头组、茶湾组和九里坪组。祝村组一名不宜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徐深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岩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岩性复杂等特点,既有酸性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也有中性的安山岩、安山质集块岩和基性的玄武岩.研究表明,酸性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普遍发育较好的原生气孔,而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一般发育火山岩原生裂缝,这些为优质...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西缘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夷山西缘兴宁一龙川.五华地区变质岩路线调查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兴宁县径南镇变流纹岩进行了详细观察与系统采样,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测试分析,旨在确定其构造属性和形成年代.该变流纹岩与变杂砂岩互层,两者同褶皱、同变质,地表出露厚60m左右.径南流纹岩中锆石呈淡褐色,部分弱熔蚀.SHRIMP U—Pb定年显示存在两组锆石年龄记录:其一由8颗自形岩浆锆石组成,具有谐和的U-Pb同位素组成,平均^206Pb/^238U年龄为(972±8)Ma(MSWD=14),代表岩浆结晶、火山喷发年龄;另一组由6颗具环带构造的弱熔蚀半自形.他形锆石构成,年龄是(1097±11)Ma(MSWD=0.58),相当于变质基底的年龄,可能为流纹岩源岩的继承锆石或者系岩浆上升时俘获熔蚀围岩的.另有1颗继承锆石的年龄是(2035±11)Ma,反映华南可能存在一个古元古代的蚀源区.流纹岩具有较高的Si02和K20含量,Al2O3含量中等,ACNK值0.98~1.11,反映岩石的高钾偏碱性质;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稀土总量高,具Eu负异常和Sr负异常;贫Ba,Sr,Ti,P和Ta-Nb,富Rb,Th,Ce,具有和晚中生代中国东南沿海酸性火成岩相似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具有壳源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研究区在新元古代早青白口世曾经发生过一次构造.岩浆事件,导致高钾钙碱系列酸性火山岩喷发.  相似文献   

4.
徐忠勋 《地球》2012,(9):100-101
本区膨润土矿赋存层位为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成矿时代为白垩纪,成矿母岩为中性~中酸性凝灰岩、流纹岩,岩相古地理属湖泊相沉积。膨润土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蚀变~沉积型。  相似文献   

5.
下扬子天目山盆地火山岩锆石LA-ICP-MS定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目山盆地是下扬子江南隆起带保存较完整的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岩性自下而上主要为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对盆地内黄尖组下段流纹岩和英安岩分别进行了锆石 LA-ICP MS定年,分别获得了133.6±1.5 Ma(MSWD=0.73)和135.0±2.1 Ma(MSWD=0.78)的锆石U-Pb年龄,指示天目山盆地黄尖组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天目山盆地火山活动起始时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基本一致,说明江南隆起带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早白垩世均处于强烈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6.
九家湾断层组发育于九家湾中更新世砾石台地上,影像迹象清晰。断层向东西两侧年轻地貌面延伸,地表形迹不显著。根据九家湾断层组第二条(F_2)延伸方向,在该断层西南延伸方向布设探槽,开挖并揭示出断层活动迹象,分析了九家湾断层组西末端的变形特征。探槽显示,断层末端仅有北倾正断层活动,断层带缩小成一条裂缝,垂直错距3~25 cm。断层上断点埋深1 m左右。表明九家湾断层西末端断层宽度、活动程度及变形程度均大幅度降低。本研究为断层末端相应地段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有力的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11)
正早在1.28亿年前形成的雁荡山,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垩纪流纹岩火山——流纹质破火山。作为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雁荡山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据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完整地记录了1亿多年前一座复活型破火山的演化历史,包括其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一部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永久性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8.
甜水海地块古元古代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甜水海地块西段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中片理化变流纹岩的单颗粒锆石LA-ICP-MS测年为(2481±14)Ma.这套流纹岩与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互层状产出,可能共同组成布伦阔勒岩群中的古元古界组分.其中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主体属于低铝拉斑玄武岩系列,流纹岩属于低铝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亲石元素P及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铕异常不明显.εNd(t)值(3.14~4.88之间)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并受到强烈的地壳混染.基性火山岩多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曲线及Zr/Y-Zr图解表明其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综合喀喇昆仑区域地质资料,参考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基性火山岩研究成果,推测布伦阔勒岩群火山岩与地幔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云鄂博矿区广泛分布着元古代非造山岩浆岩。主要岩性是粗面岩、镁铁钠闪石-长石岩、钾质流纹岩、英安岩、流纹岩、石英斑岩和中长玄武岩,并有大量高钾辉绿岩脉(墙)出露。这些非造山岩浆岩来源于地幔,它们的ε_(Sr)(t)值都较低,ε_(Nd)(t)主要集中在4.52~5.88,钕模式年龄T_(DM)~(Nd)集中在1.54~1.92 Ga。它们的Nd同位素组成和钕模式年龄都与矿石一致,意味着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岩浆岩。这些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8 Ga年左右。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是与非造山岩浆岩有关的热液交代白云鄂博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白云鄂博矿区广泛分布着元古代非造山岩浆岩.主要岩性是粗面岩、镁铁钠闪石-长石岩、钾质流纹岩、英安岩、流纹岩、石英斑岩和中长玄武岩,并有大量高钾辉绿岩脉(墙)出露.这些非造山岩浆岩来源于地幔,它们的ε_(Sr)(t)值都较低,ε_(Nd)(t)主要集中在4.52~5.88,钕模式年龄T_(DM)~(Nd)集中在1.54~1.92 Ga.它们的Nd同位素组成和钕模式年龄都与矿石一致,意味着成矿物质来源于这些岩浆岩.这些岩浆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8 Ga年左右.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是与非造山岩浆岩有关的热液交代白云鄂博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系的新构造变形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山断层系详细地追踪考察和系列探槽的开挖,并结合深部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以来,在近NS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西山块体不断向南侧天山山体方向发展,总体表现为向南的逆冲滑移和地壳缩短.其南侧的主控边界断裂——西山断层的新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向南的逆冲.西山断层北侧的王家沟断层组和九家湾断层组是与西山断层具有成因联系的次级断层,均为伴随西山隆起形成的顺层滑动断层.但九家湾断层组明显受到博格达推覆体系的影响,是局部拉张应力下产生的正断层.这两组断层吸收转换了西山断层上盘的褶皱变形量,因而西山断隆表现为明显的单斜特征.西山断层系的各条次级断层属于同一发震构造体系,其大震的地震危险性应该合并考虑.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密双井子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井子地区位于星星峡--卡瓦布拉克地块、古生代岛弧东段北侧活动大陆边缘,分布着早石炭世裂陷盆地,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及其凝灰岩,与金矿成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着重对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安山岩、流纹岩及其凝灰岩为高硅富或钠贫吕钙碱-钙性火山财系列,岩浆泊区来自中下地壳;玄武岩则为富钙碱性正常基性类型火山岩系列,岩浆源区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对2003年4-12月滇池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和总磷、总氮、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叶绿素a、pH值、水温及微囊藻种群优势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以上指标在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的分布和月变化情况以及与微囊藻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在水体中分布与总氮和氮磷比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透明度、光照强度和微囊藻种群优势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在影响微囊藻毒素的各因素中,运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知马村湾、海东湾微囊藻毒素浓度主要南水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溶解氧以及透明度决定(R2=0.560,P<0.017).  相似文献   

14.
太湖梅梁湾冬季湖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元月在盛行西北偏北风的情况下,对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进行了面上湖流调查,发现梅梁湾湾口的湖流较为稳定,以向南流为主,且流速相对较大,最大达8cm/s,梅梁湾西岸有稳定的向北流,而从五里湖口至拖山附近的梅梁湾东线湖水由北向南流动,且在中部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再流向北以补偿西岸的向北流,另一支扩散至整个梅梁湾南部,向南流经湾口进入太湖.在梅梁湾东北部,发现有弱辐合中心,该范围内Chl.a和TP、TN的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水域.从所有点的垂直运动判断,梅梁湾水流以弱上升运动为主,大小为2cm/s以下.从水量平衡分析,以梅梁湾流入太湖为主要特征,水量补给主要来自于北部的五里湖和直湖港及武进港.  相似文献   

15.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库湾是水库型湖泊水质安全敏感区,动态调水过程库湾水质直接关系到调水安全.为探究动态调水过程中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因子,2018年7月—2019年7月,从丹库入库口到渠首调水口,按季节对18个样点进行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从整个丹库来看,浮游植物全年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43×10~3~4.7× 10~6 cells/L,夏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群落为硅藻—绿藻型,夏季为绿藻—硅藻型,秋季为蓝藻型,冬季为蓝藻—绿藻—硅藻型,秋季蓝藻相对丰度最高.位于丹库准保护区内的库湾胡寨,秋季水体电导率、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最大,蓝藻丰度最高.从入库口经库湾到调水口,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演替.从水文因子来看,秋季水库水位较高,调水流速和流量增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位对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最为明显,水位越高则多样性指数越低;流量和流速与Shannon-Wiener指数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低.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文因子和理化因子共同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偏Mantel分析显示3个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温、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相关;典范对应分析也表明,总氮是影响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最显著的环境因子.人类干扰活动改变了库湾水质理化性质,强干扰提高了蓝藻门丰度.因此,控制库湾人类干扰强度,尤其在水位和调水量较高的秋季,对于改善水体藻类组成、保护整个丹江口水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韦惺  吴超羽  任杰  莫文渊  包芸 《中国科学D辑》2008,38(11):1384-1395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 6 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 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 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 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 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 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 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 重建了距今6 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 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 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 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 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 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 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 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 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 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 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 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相似文献   

17.
何宝庭 《地球》2014,(8):87-89
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享有“中华龙之源”、“黄河上最美的湾”、“黄河文化的档案馆”等美誉,位于全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这里是中华龙之源。黄河流经永和68公里,自北而南形成7个大湾,统称为黄河乾坤湾。从空中俯瞰,乾坤湾就像一条蜿蜒盘旋、鳞光闪闪的“巨龙”在群山间飞腾。2011年11月,乾坤湾以其罕见的地形地貌、壮美的自然景观、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并进入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相似文献   

18.
位于美国弗吉尼亚东海岸直径85 km的Chesapeake湾撞击坑,是十几年前发现的由一颗陨星撞击形成的一个复杂撞击坑. 该坑的研究经历四个阶段:地下水调查、撞击坑的发现、美国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研究和即将进行的国际钻探取心项目. 钻井岩心中的角砾成份和微体化石,提示撞击坑的存在,并确定撞击发生在35 Ma前,即始新始晚期. 地震反射剖面资料帮助寻找到撞击坑的具体位置,确定撞击坑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Chesapeake湾撞击坑埋藏在新生界沉积层之下,是全球已知最大的、保存最好的撞击坑之一. Chesapeake湾撞击坑主要形态像一顶倒置的宽边大草帽,包括外缘、环状洼地、峰环(内缘)、内盆和中央峰. 撞击坑的形成破坏了原来的含水层,撞击坑当时即被富含咸水的抛射角砾岩和海啸角砾岩充填,再被后来的沉积层覆盖. Chesapeake湾撞击坑导致地面沉降、河流变向、海岸含水层的中断、内陆咸水楔的出现、地震,决定Chesapeake湾本身的位置,至今仍然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了解Chesapeake湾撞击坑对我国撞击坑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西会昌周田盆地东侧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田盆地东侧,上、下白垩统过渡层位有一套火山岩系,沿石城-寻乌深断裂带分布。通过火山岩层位和火山旋回、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岩石化学、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系统研究,认为下垩统版石组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上白垩统茅店组玄武岩为碱性系列,由酸性→基性,中间缺失安山岩类过渡岩系,经岩石标准矿物计算得出,两者来自不同深度岩浆源区的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系,与该区相应的次火山岩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20.
应用SHRIMP方法对澜沧江南段临沧花岗岩体和云县忙怀组流纹岩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 U-Pb定年研究. 临沧岩体北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02DX-137)锆石年龄为229.4±3.0 Ma, 南段景洪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0JH-10)锆石年龄为 230.4±3.6 Ma, 两者在误差范围具有一致的年龄, 可能代表了临沧花岗岩体主体的形成年龄. 云县棉花地忙怀组上段的流纹岩样品(02DX-95)给出了231.0±5.0 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 这些资料为理解滇西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临沧岩体南段黑云母花岗岩中存在1977±44 Ma锆石年龄, 表明区内可能存在着早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