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高莉玲 《海洋信息》1999,(11):28-29
古海洋学与古气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地球气候在不同时标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一年引人注目的活动是:第六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于1998年8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有30个国家的5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第七届国际古海洋学会议将于2001年在日本的扎幌召开。1999年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多台地勘探会  相似文献   

2.
“国际古海洋学大会”是国际古海洋学界每3年一届的学术交流大会,代表国际古海洋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会议自开始举办以来,除第七届(2001年)在日本举办以外,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举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古海洋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国内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十分活跃的地位。经我国古海洋学家的积极争取,第九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将于2007年9月在上海举行,预计将有国内外专家约700人出席。会议组织委员会诚挚邀请国内有关古海洋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3.
古海洋学的历史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靖华 《海洋学报》1984,6(6):830-842
古海洋学是随着深海钻探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近十年来,由于氧同位素古温度测定、超导磁力仪古地磁测年和液压活塞取样器等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古海洋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例如,1980年深海钻探计划在南大西洋的第73航次,便取得了整个第三纪的地层磁性年代表等五项重大科研成果。展望今后十年,古海洋学将继续发展。国内必须实行各单位、各系统之间的科研合作,才能在古海洋学方面做出贡献,才能促进海洋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二届古海洋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2月22—24日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培训中心举行。来自全国海洋、地矿、石油、中科院和国家教委等系统18个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台湾大学地质系黄奇瑜教授专程从台北赶来参加了会议,并做了两次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检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古海洋项目;交流国内近年来在古海洋学、特别是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的系统成果;探讨我国古海洋学研究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如何使古海洋学研究向第三纪或更老的年代拓展,使之更好地为油气助查和评价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海洋学科主任范元炳教授莅临大会,听取了汇报和介绍,并认为丛金委所资助的古海洋项目是成功的,尤其是由业治铮教授所主持完成的《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事件比较研究及其应用》重点项目更为突  相似文献   

5.
一、古海洋学的内容古海洋学即海洋古地理学,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海洋古环境和海洋地质历史,目的是要重建2亿年(侏罗纪)以来海洋古环境的变化历史.古海洋学的研究不但有巨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的经济意义.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很明显,没有古海洋学的深入研究,要了解地面的古地理演变是不可能的.而且海洋轮廓及洋流的变化极大地影响大陆的气候,例如,第三纪古特提斯海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业治铮、汪品先教授主编的《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一书于1992年12月中旬出版。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事件比较研究及其应用”成果的一部分。该课题从1989年起,由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的。 南海地形复杂,属于半封闭型边缘海。沉积物对海平面的洋流体制的变化反应灵敏,具有古海洋学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三个不同系统学术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工作者,发挥各自的特长,对南海陆坡、深海平原以及陆架、珊瑚礁共十余个钻孔或沉积柱状样进行研究,开展了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翼足类等四个门类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沉积物的粗组份分析,粗细两类粒级的粒度分析、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偏光镜下的观察,矿物颗粒的电子探针能谱分析以及放射性与古地磁测年等测试分析项目,采用了古生态转换函数等数据处理技术,初步建成了一  相似文献   

7.
海洋工程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一九九九年五月五日至七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杨文鹤副局长、江苏省人民政府金忠青副省长、有关单位的领导、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员单位的代表和推荐的第三届理事会侯选人共1...  相似文献   

8.
西北太平洋第四纪沉积物中碎屑成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V.P.Nechaev等北太平洋,特别是它的西北部地区,是根据第四纪沉积研究气候和大洋环流全球变化的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1)沉积物常含有大量的适合古生物研究和进行氧、碳同位素分析的微体...  相似文献   

9.
微体化石的研究从其发展到现在解决了主要与地层层序、古海洋环境、古气候有关的诸多地质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微体化石为基础建立了古海洋学。我们在生物学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此基础上 ,能够根据微体化石建立起进化古生物学。本文就古海洋变迁(古海洋学)与微体化石进化的关系以及进化(微体)古生物学作出了诠释。正像20世纪末出现的地球环境问题、脑坏死、器官移植等问题所象征的那样,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化石以本身作为具体证据来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对于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者来说 ,有必要深入研究进化问题 ,探…  相似文献   

10.
<正>《应用海洋学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成立会议于10月31日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成功召开。成立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陈彬副所长主持。受第五届编辑委会的委托,编辑部主任张玉生研究员首先做《应用海洋学学报》第六届编委会成立筹备工作报告和2011—2019年编委会工作报告。第五届编委会主编余兴光研究员随后发表讲话。会议宣布主要主办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太平洋特定海域15万年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我们近年来对西太平洋特定海域进行古海洋学研究的成果概述和讨论。古海洋学是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主要是通过对海底沉积物所进行的多项分析,包括:稳定同位素地层、地球化学元素地层、古生物地层及气候地层学方法,恢复近15万年以来古海洋环境,诸如古海流、古温度、古盐度、古季风等。  相似文献   

12.
《古海洋学概论》是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汪品先教授等集体编写的,他们参阅了500多种文献,博采众家之说,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海洋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最新成就.包括氧、碳同位素、微体古生物和沉积学等方法,涉及大洋地层学、古洋流、古气候、古水温、古海水化学、碳酸盐补偿深度、古生物生产率以及古海洋的演化史和重大事件等.深海钻探使地球科学产生了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是以具体的沉积物岩心证实了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第二是创立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古海洋学.板块构造学说已为我国地质学界所熟识、接受和应用,但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对古海洋学还比较生疏.本书可作为地质、海洋等有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教材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地质、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工作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海洋局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ITSU)国际协调组第11届会议和国际风暴潮学术研讨会(ISSS),分别于1987月9月8日-12日和15日-17日在北京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业务大楼学术厅举行。参加两个会议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苏联、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新西兰、秘鲁、智利、菲律宾、印度、孟加拉、越南、中国及香港地区等协调组成员国的代表及观察员。  相似文献   

14.
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主办的第9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ICP9),2007年9月3—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图1)。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近500名古海洋学家齐聚一堂,交流、展示全球大洋基础研究成果,探讨未来海洋环境、资源研究前景。大会为期5天,以“从透视过去看未来海洋”为主题,分成“速度和时间:海洋变化机制的时间约束”、“海陆相互作用与季风”、“大洋之间的交换”、“海洋化学变动的生物响应”以及“全新世———研究未来的起点”等5个专题。会议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每…  相似文献   

15.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冲绳海槽Z_(14-6)孔柱状样于1981年取得,该孔浮游有孔虫系统鉴定、统计及转换函数分析表明,该区12万年来曾存在三个温暖时期,末次间冰期存在两次寒冷波动。氧同位素5e亚期为最温暖时期,海水冬季表层水温高出现代1.9℃;氧同位素第2期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最寒冷时期,冬季海水表层水温降至12.4℃,比现今低6.8℃。海水冬、夏表层水温差异与气候的寒冷程度有关,气候越寒冷,温差越大。此外,本文还就黑潮的某些古海洋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毅华  黄奕普 《台湾海峡》2002,21(2):258-26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的新进展,概述了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富钴结壳中元素的扩散及与周围海水的交换,基岩和磷酸盐化事件对富钴结壳组成的影响,分别介绍了稳定同位素(Pb,Nd和Hf的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Be,U和Th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元素(常量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在富钴结壳古海洋学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日至6日在福州市隆重举行了。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跨系统、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交通部、水电部、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8.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曾被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2006年10月28日-29日,来自全国海洋科学届的专家学者、领导,以及系友欢聚厦门大学,共贺厦门大学海洋学建系60周年和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创立85周年。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概述ABRIEFACCOUNTOFTHE7THNATIONALQUATERNARYSYMPOSIUM1997年11月2~6日以“人类与环境”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第四纪学术讨论会在北京西山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和中...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三届海洋能源利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8日至22日在抗州举行,这次大会是继1983年9月于烟台全国第二届海洋能源利用学术讨论会之后,时隔三年召开的。在此期间,我国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的工程技术工作有了很好的发展,为了今后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与交流,本刊特将此次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及有关资料目录刊载出来,以供今后同行开展工作中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