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化学工程学——21世纪的环保产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传璧 《物探与化探》2002,26(6):411-414,421
地球化学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把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与保护放在天然地球化学系统中来考虑;依据地球化学的原理和规律,充分利用废弃物和被废弃天然物料的特性,开发废物利用工艺;工艺设计与自然条件和天然地球化学作用相结合,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地球化学工程学在产业化方向上的完善和推广,需要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认知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毛主席曾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而忽视或忘记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了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生产与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技术工作,并且要随着生产的发展,相应地改善安全设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减少伤亡事故与职业病,促使生产效率下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顾名思义,高温高压成岩成矿实验是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的研究基础上,根据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应用高温高压实验设备和技术,在人工控制的接近于自然界的条件下,对与矿床形成密切相关的成岩成矿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和任务就是查明有用元素在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的分散富集规律,研究形成矿床的物理化学条件,阐明矿床的成因机理,指导找矿评价工作.因此,它是地质科学中的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实验学科.近十几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需要,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高温高压实验资料在解决地质科学若干重大课题中广泛而有效的应用,因而这一学科也获得了迅速发  相似文献   

4.
大地构造成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构造成矿学简称成矿学(Metallogeny),是一门由大地构造学同矿床学杂交所产生的边缘科学。由于在找矿中获得卓见成效的运用,故发展迅速。它是现代地球科学中一门很有实用意义和发展前途的新兴科学。依照1979年陈国达[1982]所下的定义,它是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是  相似文献   

5.
浅议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潜明 《中国地质》2000,(12):39-40,28
钱学森院士早在1983年就倡议创立“地球表层学”,认为它是“一门横跨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工农业生产技术、技术经济学和国土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地质学的知识理论及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应用于地球表层有关的其他学科,同时在其应用过程中,也使地质学本身得到了发展,拓宽了服务领  相似文献   

6.
<正> 新兴的农业地质背景学是地质与农业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农业生产与自然地理和土壤的关系。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地质学家法鲁(F.A.Fellow)和李希霍芬(F.V.Richthofen)等提出了仅用于研究土壤发生关系的“农业地质”概念,当时被称为“农业地质学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它已成为研究农业地质背景规律与农业生产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相关因素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行星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如何利用行星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在阿波罗号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世界大国纷纷抢占深空探测的科技制高点,美国宣布重启太空计划,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月球战略,我国也制定了深空科学探测任务规划发展路线图,要达到这些宏伟的深空探测与开发目标,亟待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为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是行星地质学的分支,运用行星科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地质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地质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地质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解决行星工程中的各类地质问题,研发行星开发利用地质工程技术,为行星地质资源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星地质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行星地质资源成因演化与评价、行星地质工程。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增长与拓展;开发行星地质资源,打破资源束缚,实现太空永久可持续开发;培养学科人才,提升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科技水平,为人类移居行星奠定基础。未来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应加强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和行星地质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人才。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地球系统科学中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分支学科.它根据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规律确定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以研究地球和行星物质的形成历史和演化规律.本文对几种常用的精度比较高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从理论、实验技术、应用范围、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发展是由生产实践决定的。矿床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地质科学,是随着地质勘探和采矿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许多有价值的矿床学理论,这对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是有一定指导作用的。但是,由于“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是一门很早就发展起来的科学。早期人们仅限于对天体、地球、岩石、矿物、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组成以及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等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少同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使地质科学同生产建设产生了联系密切。尤  相似文献   

11.
一、分期的重要性古文水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分布规律从及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机理的科学.它是在水文地质学难以满足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情况下形成的一门分支科学.古水文地质学是从时、空领域研究地下水形成的起始条件、形成过程中的演变、直至发展到现代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力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法“地质力学”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科技战线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李四光同志创立的。它是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成长起来的一门自成系统的介于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地质学之间的桥梁。它是根据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李四光同志说:“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这句话通俗形象地说明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的出现,动摇了地质科学的某些传统观念,促使地质科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4.
农业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科学。它是农业学和水文地质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开拓和发展这门学科是农业生产的战略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 农业水文地质学这一学科的提出尚属首次。按其研究内容来说,国内外有关学者已作过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如英、美、日等国开展开发地下水,修建地下水库,进行农田灌溉;防洪、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作为水圈的主体对陆地乃至全球以巨大影响,海洋不仅对整个地球气候有着调节作用,而且对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也有着重要影响,海洋是维持生命系统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 海洋生态学的特点与发展 海洋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海洋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海洋生态学主要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涉及到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待别是数学与系统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海洋生态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历史较短,它在大量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已发展为定量研究。近20年来海洋生态学有了较快发展,随着海洋探测手段的提高,如海洋卫星和计算机的应用以及深潜技术的发展,海洋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深入和扩大。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对资源需求不断增多,陆地上的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类迎接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集成研究方法、到逐步成长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连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和对地观测技术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由于它所针对的特定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因此,它也是一门有极强生命力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矿山地质学是在新中国诞生后建立起来的.三十年来,矿山地质工作随着矿山生产建设的大发展而得到了迅速地全面地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支数以千计的矿山地质专业科技队伍,进行了上百万米的生产探矿工程和相应的地质编录、取样以及储量计算等基础工作,直接起到了为矿山生产服务的作用,同时还与地质部门和科研部门共同开展了老矿区找矿探矿(尤其寻找盲体矿)和成矿规律的科研.总之,矿山地质工作在大打矿山之仗和为地质科学开拓新的领域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矿山地质学现已成为我国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矿区大安全观的矿山灾害学及其立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灾害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矿山生产、安全及经济建设,且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综合科学。就其矿业开发的历史、现状和时代发展态势看,矿山灾害学赖以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动力已经客观存在。研究和建立矿山灾害学不仅仅是一个全面、正确认识矿山灾害及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借助于这种认识去预测矿山生产的未来,以实现社会稳定、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19.
矿物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矿物,因此它是矿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化学又有紧密的联系。 矿物化学着重研究矿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以及矿物中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与矿物的产状、成因、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鉴定矿物,确定矿物工业类型,评价矿床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价值,探讨矿物、岩石与矿床成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自本世纪初以来,矿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已在许多文献中见到,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则是郭承基教授在5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并相继出版了他的专著:《稀有元素矿物化学》、《放射性元素矿物化学》及《稀土元素矿物化学》等。嗣后,矿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稀有元素矿床以及内蒙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物质成分及成矿规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近十年来,随着测试分析方法的进步,微量分析在矿物化学研究中的引进,使得矿物化学更有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地球科学中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各门相邻学科之间结合形成新的边缘学科是极其自然的.长期处于定性描述性的传统地质学及其分支,也已开始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进程,地球化学就是这一进程的产物之一.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在广义地质体中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生、组合,迁移、演化等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而化探(或叫勘查地球化学)则是在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指导下,将上述规律运用于找矿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从量变到质变是物质运动的普遍法则.没有数量概念的质的描述,是无法准确地把握客观规律并利用其为人类谋福利的.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