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开敞海域,淤泥底质建造板桩结构码头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黄河海港建港的经验与实践,介绍板桩结构码头的设计特性和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提供了在开敞海域下淤泥底质建港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静  史宏达 《海岸工程》2009,28(4):48-58
对我国近年出现的几种新型码头结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遮帘式板桩码头结构减小了作用于前板桩上的土压力,使板桩码头在大水深情况下得以应用;双排大管桩码头结构使大管桩较高的轴向承载力和抗弯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架空直立式码头解决了内河大水位差情况下建造码头的难题;椭圆型沉箱的应用避免了采用2个圆沉箱产生前后不均匀沉降的技术难题。最后,对上述新型结构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挡板透空码头水平波浪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华  王文鼎  高晨 《海岸工程》2009,28(3):20-26
目前,对透空式高桩梁板码头的桩基和墩柱波浪力的计算,现行《海港水文规范》中有相应的公式,但对一侧增设挡浪板及上部结构构件的透空式高桩梁板码头水平波浪力的计算,规范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计算公式。从挡板透空码头设计中水平波浪力的计算分析入手,说明挡板波浪力采用不同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并针对某设计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相关文献、现行规范及物理模型试验等三种不同方法所得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一种适合挡板透空码头的水平波浪力的计算方法,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厦门及临近地区桩式码头工程的若干地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8,17(3):244-248
由于复杂的区域地质背景,使得本区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桩式码头设计和施工的地质因素,如基岩民裂、工区内不同岩性相互交错、孤石和滚石等。本文总结了本区桩式码头工程地质勘察经验,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提高区域地质复杂地区桩式码头地质勘察的准确性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赵新宇 《海岸工程》1995,14(2):14-23
对卸荷板的作用予以数学描述,进而建立了卸荷板位置与码头整体抗滑,抗倾安全系数及基顶应力的数学方程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对卸荷板位置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码头体系等效阻尼比,将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的滞回耗能定义为各桩塑性铰耗能和桩-土相互作用耗能之和,桩-土相互作用耗能根据p-y曲线和Masing准则定义的滞回环确定,码头结构的塑性铰总耗能为各桩塑性铰耗能的总和,按照正弦激励下一个振动循环内高桩码头体系与相应单自由度体系粘滞耗能相等的原则,推导得到了高桩码头体系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对两个高桩码头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表明,土体耗能对高桩码头体系阻尼贡献较大,根据码头各桩塑性铰出现顺序和转动情况计算码头的等效阻尼比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强  韩阳  张干 《海洋工程》2013,31(4):90-94
高桩码头是码头建筑物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利用高桩码头物理模型振动测试结果对码头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修正进行研究。以结构特征灵敏度分析为基础进行了基于优化理论的有限元模型修正。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动力特性更趋近于实测值,同时为高桩码头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损伤诊断和整体性评估提供基准。  相似文献   

8.
高桩码头在港口中应用较为广泛,与重力式码头相比,其耐久性较差,因此,其结构可靠度的研究对于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高桩码头可靠性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构件层面,特别是忽略了构件失效之间的联系,不能反映整体的安全性能。本文通过ANSYS软件建立高桩码头参数化数值模型,综合考虑失效模式之间的联系,计算码头的水平向极限承载力,进而求解码头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本工程实例的码头水平向极限承载力服从正态分布;采用JC法算得码头水平向可靠指标为21.78,码头自身结构在水平向的安全储备较大。本文的分析方法可对高桩码头的设计和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周旭  李伟 《海洋工程》2000,18(2):24-28,37
利用遗传算法对大型高桩码头的桩基布置问题建立了离散结构优化模型,通过对上海宝钢30万吨码头桩基优化的算例分析,得到了较常规算法更好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码头钢管桩潮差段底漆、底胶、聚乙烯包覆三层防腐结构的施工工艺及防腐材料的性能指标并简要介绍了防腐钢管桩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2001,32(4):454-464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导致热带海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热带生物海岸红树林和珊瑚礁资源已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活动的极大破坏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包括相关法律、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但是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尚未扭转,热带生物海岸在我国河口海岸生态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要的意义,应该加强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以适应热带生物海岸和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海上风电的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上风电运维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大数据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和风电运维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海上风电运维管理主要包括机组运行管理、机组运行数据管理、项目资源管理、可达性管理和成本管理,目前在成本、运维模式和可达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将工业数据与大数据相结合以及创新运维模式和管理方式,有助于风机预防性维护和风场辅助决策,有效提高风电运维效率、降低风电运维成本和提升发电量;未来的风电运维管理将通过转变模式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可视化运维,通过装备升级提高运维的可达性和效率以及通过提高质量多角度降低运维成本。  相似文献   

13.
桑沟湾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皓文 《海岸工程》2001,20(1):72-80
在 3种培养基中用 MPN法按季对桑沟湾表层水和底质的总好气异养菌、几丁质降解菌、弧菌及其占总菌量比率等进行时空分布及变化的分析 ,并作了这些参数间的相关分析。估算了细菌生物量。评价了该湾的增养殖、生态和环境条件。指出了进一步对该湾做包括细菌在内的微生物学研究于健康水产增养殖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在海洋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而建设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考察船、海底观测网、潜水器等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对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前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但仍存在统筹谋划不足、国产化水平有待提升、开放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 提出要统筹谋划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 同时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确保设施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源  石洪华  郭振  丁德文 《海洋学报》2015,37(12):93-105
海岛生态系统拥有明显且独特的脆弱性,对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威胁。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海岛生态脆弱性是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的根本前提,一套科学、统一且针对性强的概念体系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以我国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并探析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和成因。海岛生态脆弱性是在独特的自身条件和复杂的系统干扰下海岛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易受损性和难恢复性,具备长期性、分异性和可调控性的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限的规模大小和明显的空间隔离使得海岛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陆二相性、资源短缺性和独立完整性,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形成并加剧海岛生态脆弱性。概念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海岛生态脆弱性的深入分析与合理调控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前景。它对促进整个海洋与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近年青岛市的海洋与水产业现状着手,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应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的领域与产品,包括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良种培育、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作用、海洋药物和医用生物材料等等诸方面应重点开展的工作。藉以对政府部门制定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对科研、生产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合理评价区域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文章以东部海洋经济圈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发展等因素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发展水平综合指标包括海洋科技支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科技投入3个主要素及其11个指标,2006—2015年东部海洋经济圈各地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且差距较小;除政府支持力度外,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业污染程度等变量均与海洋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为正相关;未来应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减少区域壁垒制约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8.
The coast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s of the Red Sea and Gulf of Aden are globally significant and generally in a healthy state. Current regional issues include localized destruction of coral reefs, seagrass and mangroves; declines in some fisheries; exploitation of some endangered species; pollu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 of petroleum; and disposal of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wast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se issues are the natural vulnerability of the Red Sea due to its semi-enclosed nature; economic reliance on the petroleum industry; significant navigation risks; a rapidly increasing coastal population and associated developments; lack of fisheries information,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poor coastal zone planning; and limited technical expertise. Strategic actions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will need to be implemented regionally and focus on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that integrates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review; training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ublic awareness and participation; information gathering especially fisheries statistics; reducing navigation ris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Seasonal changes of tide signal(s),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current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years 2004-2005 in the northernmost Gulf of Aqaba, which is under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to obtain scientific bases for best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Spectrum analysis revealed permanent signals of tide measurements during all seasons, which represented semidiurnal and diurnal barotropic tides. The other signal periods of 8.13, 6.10-6.32, 4.16 and 1.02-1.05 h were not detected in all seasons, which were related to shallow water compound and overtides of principle solar and lunar constituent and to seiches generated in the Red Sea and the Gulf of Aqaba.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onths in the coastal and offshore region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astal sites,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and between coastal and offshore waters. Theref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water properties in the northernmost Gulf of Aqaba behave similarly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The coastal current below 12 m depth was weak (3-6 cms-1) and fluctuated from east-northeastward to west-southwestward (parallel to the shorelin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bottom topography and/or current density due to differential cooling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in the study area, and windinduced upwelling and downwelling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ide, respectively. The prevailing northerly winds and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during summer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outhward current at 6 and 12 m depths with average speed of 28 and 12 cms-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海洋测绘教育培训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原因及进程,论述了海洋测绘国际化教育培训的指导性文件及内容,针对国际化海洋测绘教育培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我国海洋测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