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中东北部构造样式及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地震剖面结合地表地质、钻井资料研究了川中东北部构造样式、变形强度及对油气聚集的影响。依据变形特征,纵向上将川中东北部划分为表层、浅层和深层三个构造单元,浅层构造控制着该层油气水的分布并造成油气的部分散失,这种作用至今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椿  郝书翰 《地球科学》1995,20(6):714-718
利用钻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通过构造发育史研究,认为本区构造特征为在东倾的斜坡背景上,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区域构造格局;断层呈“S”形展布,同生小构造发育,自西向东可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圈闭带,结合本区已证实的含油层位,预测了相应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ETM图像,对雪峰山西侧地区进行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解译,编制遥感解译图.经分析认为,雪峰山西侧地区线性构造可分为三级,线性构造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均匀性,环状构造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活动成因、构造成因和地学成因不明三大类.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区的线性构造和环状构造分布特点进行研究,认为利川-恩施、武隆-道真和金沙-仁怀三个地区对油气保存比较有利,可能是有利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拓是,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5.
6.
泌阳凹陷的两条边界同生大断裂控制了该凹陷的形成、发育、以及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和生油中心,并派生出了一些同生局部构造。凹陷内部构造和断裂构造类型、形成机制多种多样,它们对油气的形成和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综述松辽盆地反转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反转构造圈闭类型与油气聚集和负压气藏成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位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西来峰断层和南缘(平顶山矿区)的锅底山断层是经历了先张裂下陷,后逆冲上隆的反转构造。典型样式由下部向斜、中部接合面、上部背斜三要素组成,在剖面上呈“上隆下凹”的图像,这一地质结构,对油气运储具有一定意义。河南煤田按构造线方向及主导变形体制的差异,可划分为三大构造区:即太行区、嵩箕区及崤熊区,其中煤层气赋存条件以崤熊区为佳。  相似文献   

9.
破裂比表示单位面积内发育破裂性构造的长度。该参数与地壳厚度、基底构造状态相关,金矿化的分布也与其有规律性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反转构造与油气圈闭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反转构造作为伸展盆地中的重要构造类型以及它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己成为石油地质界广泛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盆地从拉张→挤压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在综述反转构造的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对伸展盆地反转构造构造样式、圈闭条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与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扭动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景谷盆地上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勇  赵霞飞 《云南地质》1999,18(1):67-71
通过对景谷盆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和精细解释,进一步丰富了对盆地几何形态和构造样式的认识-着重探讨了盆地内构造反转现象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拓展了对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三塘湖盆地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早石炭世晚期,盆地褶皱基底形成; 晚石炭世早期,总体处于碰撞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晚期,洋壳消亡,断陷收缩与整体抬升,形成剥蚀不整合。早二叠世,进入陆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中二叠世,盆地进入推覆体前缘前陆盆地发育期; 晚二叠世,构造褶皱回返,前陆盆地消失; 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中期,进入统一坳陷期; 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坳隆格局基本定型。平面上构造分带清晰:东北逆冲推覆隆起带、中央坳陷带和西南逆冲推覆带; 发育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构造样式。盆地主体条湖—马朗凹陷发育上石炭统、中二叠统、侏罗系水西沟群3套有效烃源岩,且多表现为两期生烃、两期成藏; 形成相对独立3套成藏组合; 呈现“晚期近源自生自储成藏”特点; 多围绕各自含油气系统形成各具代表性3种成藏模式: 1)北东向凹中隆起及古隆起油气聚集成藏; 2)北西向冲断带油气聚集成藏; 3)不整合油气聚集成藏。三塘湖盆地油气资源量达7×108~9×108 t(油气当量),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主要勘探方向有:围绕马朗—条湖继承性凹陷浅层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领域、北缘凸起带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与内幕油气藏领域、南缘构造推覆带断层遮挡二叠系白云岩与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领域。  相似文献   

14.
龙门山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经历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递进变形,构造变形时期具有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晚和构造变形强度西侧强、东侧弱的特点。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南北分段、东西分带和纵向分层的差异变形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变形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山前断褶带主要发育断弯背斜、断展背斜和断挡背斜等,变形适中,油气保存条件好,龙门山山前断褶皱带有利于油气富集,形成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样式及其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反转构造主要指伸展盆地中地堑、半地堑系统遭受挤压变形所产生的压缩构造。它一般经历拉张断陷、稳定坳陷及挤压反转三个演化阶段,构造反转形成的各种褶皱背斜构造直接叠覆在生油断陷之上,生运储配置关系得天独厚,有利于油气聚集。对我国油气勘探反转构造进行成因分类,归纳出断层型、走滑型、热力型及重力型四大类,每一类又可识别出若干种。如断层型反转褶皱,根据张性断层与压性断层的相互叠加关系,可以识别出六种:断层扩展反转褶皱,断层弯曲反转褶皱,断层滑脱反转褶皱,截断型反转褶皱,滑脱逆掩断坡型反转构造,褶皱型反转构造。其中又以断层扩展、断层弯曲、滑脱逆掩断坡和褶皱型等反转构造的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古构造和现今构造是鄯勒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鄯勒-勒东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有利于该区油气深入勘探.在断层分级基础上,描述了断层的剖面和平面特征,分析了断层与构造、沉积的关系.讨论了印支、燕山、喜山运动形式及对该区构造的影响.在NS向上将鄯勒-勒东构造分为冲断带、断褶带、南部斜坡3个带.断褶带是油气富集主要部位,斜坡带紧邻生油洼陷,也具备较好的成藏能力,如勒东断鼻.在构造演化分析基础上,指出勒12块圈闭在鄯善群沉积之前已形成,是油气运聚有利指向区.  相似文献   

17.
萍乐坳陷西部地区航测遥感油气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萍乐坳陷西部地区的航测、遥感油气预测模型。通过航测、遥感构造解译和区域油气成藏背景分析,指出该地区具有中小型油气藏成藏的构造条件。圈出了常指示油气圈闭构造的航磁局部构造异常和遥感环形构造,并提取了与油气微渗漏直接相关的微磁异常、航空放射性低铀异常、低钾异常和热异常,据此预测出三片油气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线性构造与重力异常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类似于遥感图象的方法真实地显示平面重磁数据是观察重力异常的新的图示方法,这种图示方法可以弥补用等值线图示的不足,尤其有助于线性构造的分析,并且能使区域异常资料中的许多弱信号得以显示,介绍了这种图示方法的实现过程并结合鄂中坳陷地区重力及地质构造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为深入认识该地区的构造补充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盆地或地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形成油气地球化学场特征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效果的重要因素。若尔盖地区的弧形构造对化探指标浓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表明地质构造对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邱燕 《地质通报》2005,24(1):16-22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构造样式有褶皱构造、冲断构造和底辟构造;走滑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各种构造样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构造样式可形成能够俘获、圈闭油气的局部构造,部分构造样式除了能形成圈闭以外,其中充填的沉积物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一由于这些构造样式的发育时间旱于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大规模的排烃期,因此极易俘获油气而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有效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