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士荣  孟怀安 《安徽地质》2007,17(3):178-181
邹庄井田正处于开发阶段,而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对煤层煤质有很大的影响,7煤层为邹庄井田的主采煤层.分析了区域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岩浆岩侵入72煤层的平面分布及变化规律,探讨了岩浆岩的岩性、侵入方式和成因,对今后邹庄井田的开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巨野煤田正处于开发阶段,而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对煤层煤质有很大的影响,3煤层为巨野煤田开发的主采煤层。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岩浆岩侵入3煤层的平面分布及变化规律,探讨了岩浆岩的岩性、侵入方式和成因,对加速开发巨野大煤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阳  温建亮  谢维  刘思琴 《地质与勘探》2019,55(5):1261-1267
岩浆岩侵入煤层后,破坏了煤质,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更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岩浆岩侵入煤层后的电性特征,简要叙述了瞬变电磁法(TEM)的原理及特点,并以山西大同煤田同忻井田为例,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方法:岩浆岩侵入煤层后,引起二次场电位、视电阻率值这两个电性参数产生异常特征,根据这些异常特征可以有效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通过实例证明,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岩浆岩体严重影响井田的煤质、储量等,对采区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总结岩浆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岩浆侵入煤层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演,对多种属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主频能量属性与振幅类属性对岩浆岩反应较为敏感,并且随着岩浆岩厚度的逐渐增加能量类与振幅类属性逐渐降低。通过对QN煤矿103工作面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剖面10煤进行属性分析,发现频带宽度、中心频率、主振幅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岩浆侵入区。通过对勘探区10煤层进行频带宽度、中心频率和主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岩浆侵入区,其识别结果与钻孔实际揭露吻合较好,证明采用地震属性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煤层岩浆岩侵入区范围。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石炭―二叠纪煤田为全国较为典型的岩浆岩侵入影响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次潜力评价工作通过收集各矿井、勘查区的实际生产和勘查资料,对已揭露的岩浆岩侵入区的煤层变质特点与岩浆岩侵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山东省煤层变质与岩浆岩侵入影响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山东省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淮北矿区主采煤层多存在岩浆岩侵入现象,且具有侵入煤层多、分布面积广、侵入方式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无法保证其解释精度。针对该问题,以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岩浆岩侵入状态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基于地层物性差异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基于波形差异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阻抗差异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识别与解释,精细雕刻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薄层岩浆岩侵入区以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解释精度高,厚层岩浆岩侵入区预测则综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矿区的煤层分布和岩浆岩侵入特征,综合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相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能有效刻画出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岩浆岩的侵入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如何准确地划分出岩浆岩侵入区范围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正演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谱分解分析,发现正常煤层与岩浆岩侵入煤层间存在着明显的频谱差异。正常煤层反射波在其主频对应的谱分解切片上的能量较强,而岩浆岩侵入煤层反射波在同一谱分解切片上的能量较弱。对于实际煤层数据来说,通过钻井标定,即可以定量、准确地划分出岩浆岩侵入区的范围。以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煤矿为例,对7煤层谱分解沿层切片与振幅沿层切片进行了对比解释,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对预测煤层岩浆侵入范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对济宁煤田金乡矿区岩浆侵入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浆侵入煤系的层位与分布规律,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及侵入时代。岩浆以岩脉和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煤层出现分叉、变薄甚至全部被吞蚀。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使煤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煤质变差,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是受岩浆侵入较严重的矿井之一,其地质构造是控制岩浆侵入和岩浆岩展布的重要因素。卧龙湖煤矿自侏罗纪以来岩浆活动剧烈,发生了中性岩浆的侵入,多以岩床形式顺层侵入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中间。本文基于矿区钻孔数据揭露的岩浆岩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果表明卧龙湖矿区岩浆侵入规律,受煤层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产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高庄井田的物探和钻探资料入手,分析了岩浆岩覆盖和岩浆岩侵入煤层后的地震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初步揭示了利用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圈定岩浆岩在煤层中侵入范围和侵入程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湖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从地层、构造力学体系、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前泥盆纪在炎陵—蓝山构造岩浆岩带两侧的地质体是分离的。通过对地块拼贴时力的作用和平面变形的分析,认为炎陵—蓝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是两个地块的拼贴线;郴州—邵阳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是地块拼贴时的应力集中带,两带交汇于此,是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形成的最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岭西段锡矿类型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南岭西段锡矿成矿特征的分析总结,依据成矿构造类型、赋矿围岩性质及矿体形态差异等特征,将南岭西段原生锡矿分为六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其成矿控制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认为南岭西段锡矿找矿前景可观,提出岩体型、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是南岭西段锡矿的主攻类型,主攻地区为姑婆山岩体西南接触带、都庞岭岩体北接触带和花山岩体中的三叉地区。  相似文献   

13.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推覆构造,也有滑覆构造;有顺层,也有切层;并具有多期次及先推后滑等特点。由于燕山晚期岩浆岩的侵入及锡矿山背斜的形成,在背斜两翼产生重力滑动构造。其前缘挤压区均追踪利用了金盘仑断层和集云断层的南段,使本区南部构造复杂化,而北部构造仍保持较简单的格局,因而造成了本区南北构造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昌福山井田岩浆岩岩性特征,空间分布及对煤层、煤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认为本区岩浆岩主要为呈岩株侵入的不同相带的二长花岗岩体和呈岩床、岩脉侵入的辉绿岩体。二长花岗岩对本岩株空间的煤层产生吞噬作用,使附近煤层产状复杂化,煤层稳定性、可采性变差,但对煤质未造成明显影响。辉绿岩主要影响了24煤层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时使煤层变为不可采。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生的一个隐伏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特征等分析与研究,认为铜钼矿床为深部隐伏岩钟斑岩体。外接触带铜钼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岩体顶上带中,矿床规模与隐伏(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上方岩钟(成矿母岩)、隐伏岩体顶上带(赋矿围岩)及区域性断裂构造等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发现对该成矿区带找矿隐伏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敏  邵伟 《陕西地质》2009,27(1):62-67
针对陕北煤田勘探中煤层自燃区自燃边界的确定,采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的方法技术,通过求△T垂向一阶导数,来突出异常体边部影响,提高相邻异常体异常迭加的分辨率,认为该方法是解决煤层自燃区(火烧区边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略阳柳树坪金锌矿床是"勉-略-宁"三角地带碳酸盐岩型矿床,通过野外调查与地质资料分析,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柳树坪矿区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重因素有关,其中震旦系断头崖组、九道拐组碳酸盐岩富含金、铅、锌等金属矿产,是该矿床的主要矿源层;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沿九道拐向斜南北翼发育的构造破碎带基本控制了区内矿体的空间展布;同时燕山期中酸性浅成小岩体对金、锌、铅等元素活化、富集作用较强,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柳树坪矿床为沉积层控-构造热液改造型金锌矿床,具有较好的金、锌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9.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岩浆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不同时代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晚元古代花岗岩具S型花岗岩或地壳改造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加里东早期花岗岩具I型,科迪勒拉I型或ACG特征,代表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具S型或地壳改造型特征,代表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加里东期花岗岩记录了多宝山-牙克石-伊尔施陆间洋壳消减和闭合的过程,海西晚期花岗岩属富碱低钙钙碱性岩石,具S型花岗岩或CPG,KCG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中生代早期岩 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所造成的张性似裂谷环境,中生代晚期岩浆岩形成于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20.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伟尔  杨起 《现代地质》1993,7(3):326-336,T002
湘赣中南部地区的煤主要是高变质煤。虽然深成变质作用存在,但煤本身变化显著,煤与石墨、天然焦同层异矿,煤层围岩蚀变和煤变质带展布与侵入岩体及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等,都证明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赣中南部地区煤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广阔的高温区,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侵入岩体周围形成煤变质正向环带,岩体群之间则形成反向环带;接触带煤变质呈现向石墨或天然焦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了这一地区煤变质带展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