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济宁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23.9亿t,其中天然焦4.1亿t,约占山东省的一半。随着几大天然焦赋存煤田周边勘探找煤工作的深入,天然焦的资源储量还将增加4亿~11亿t,最终济宁市的天然焦资源储量将达8亿~15亿t。如何综合利用天然焦将直接影响济宁市乃至山东省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并关系到“节能降耗”的能源战略和矿区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2.
姬宗皓  韩梅  孙高众 《山东地质》2012,(4):39-40,44
济宁市煤炭企业为安全高效开采煤炭资源,开展了煤炭充填开采技术研究,该技术的实施既释放了地下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又控制了土地塌陷,减少矸石占压,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井开采安全保障程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该技术还存在生产效率低、厚层煤充填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大面积实施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3.
济宁市城区及附近蕴藏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经初步概算,热水静储水量为1.6615×10^9m^3,静储资源量为2.0216×10^14,折合标准煤6.898×10^3t;由于周边煤炭资源丰富,这种宝贵的清洁能源一直未能开发利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能源紧张问题将日趋明显,开发当地地热资源,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环境,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将会大大提高济宁古城的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济宁市是位于华北平原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工业城市,为研究其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在市区的3个站点进行了PM2.5的同步滤膜采样.采样期为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月31日,涵盖非采暖期和采暖期(自2019年11月15日始),共270个小流量滤膜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秋、冬季PM2.5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我国关闭煤矿数量逐年增加,煤矿关闭后产业如何转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关闭煤矿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关闭煤矿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其优势产业的选择应与所在城市产业转型方向相一致,才能使关闭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结构...  相似文献   

6.
蒋少杰 《安徽地质》2022,(2):154-157+177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关闭的废弃煤矿。本文以八公山区属地方废弃煤矿为例,分析废弃煤矿矿山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通过实施场地整治、清理煤矸石、修砌鱼塘、绿化等工程治理措施,使废弃煤矿生态环境彻底改观,为废弃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4)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南部,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区周边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共有煤矿31座。煤炭资源是平顶山市的经济命脉,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引起煤矿塌陷区和露天采坑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大面积地形地貌、林地、植被破坏;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造成大量农田毁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严重恶化,给城区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针对城市周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应采取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科学合理措施,将平顶山市城市周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对将平顶山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规划区内,城市压煤已成现实,地下煤炭资源暂不能开采利用,但煤炭地下气化和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不受城市建设的限制。因此对煤层气进行资源开发,具有现实的经济与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亮  高传印 《山东地质》2008,(12):39-39
近日,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纪检书记(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纪检监察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济宁市国土资源系统2008年纪检监察工作情况,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内济宁市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任务,并就进一步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强化措施,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根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抗旱找水打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精神,结合济宁市实际,经济宁市国土资源局研究,报市政府批准,确定济宁市抗旱找水基岩井40眼(泗水县20眼、邹城市15眼、曲阜市5眼),第四系井84眼(嘉祥县25眼、邹城市19眼、曲阜市25眼、汶上县15眼)。  相似文献   

11.
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据煤炭资源信息标准与规范,收集、整理煤炭资源预测潜力评价属性和图形数据。建立统一属性和图形数据格式的煤炭资源预测潜力评价数据库标准。以各省(区、市)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为基础,汇总建立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体化查询检索、制图、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全国各省区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相关资料的快速查询检索、以及基于空间位置的任意范围相关资料的统计,可作为煤炭资源管理部门等各类用户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攸关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定义绿色煤炭资源为在当前先进技术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适宜,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生态环境友好,适宜清洁高效利用,且具有经济竞争力的煤炭资源。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煤炭资源状况,详细阐述了绿色煤炭资源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技术框架,并对我国绿色煤炭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煤炭资源总量较大,其中已探明资源量为9 733.65亿t,且集中分布于“井”字形区划下的晋陕蒙(西)宁地区和新疆北疆地区,但绿色煤炭资源基础储量约为855.77亿t,经济可采的绿色煤炭资源储量仅为445.34亿t,资源保障程度仍有待加强。全面确立基于绿色煤炭资源评价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将有助于系统规划我国煤炭地质工作,明确区域资源开发战略与产能布局,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5)
济宁市境内地质情况复杂,包含山区、冲积平原等多种地貌,水系发达,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弱透水层地区引污灌溉、工程措施影响地下水水质、湖西平原区地下水面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济宁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针对存在问题从济宁市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开发现状出发,对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地下水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地面沉降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济宁市地面沉降的特点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济宁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集中超采地下水引起局部地段的沉降。本文着重分析了济宁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水位变幅之间的关系,对该区地面沉降的现象、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控制济宁市地面沉降的简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永荣  刘琰 《安徽地质》2013,(3):208-210
以反映煤炭资源的勘查、利用状况为依据,将安徽省煤炭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介绍了煤质总体特征及煤类;分析了煤炭资源勘查、利用现状;并提出了煤炭资源勘查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梳理"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最新进展数据,更新了我国煤炭资源基础数据,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现状,并根据我国煤炭资源聚集和赋存规律、生态环境承载力、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煤炭供需情况等条件,提出了新常态下"五类七区"的煤炭资源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省煤炭资源特征及利用现状分析,在安全、高效、环保优先的前提下,建议选择新兴煤炭地下气化高新技术,开启江苏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详细分析了采用煤炭地下气化高新技术开发利用江苏省煤炭资源的五大优点,为江苏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探求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依据学界对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和禀赋特性的研究成果及绿色开发的要求,厘定了绿色煤炭资源的内涵,提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的构成和评价指标级别划分方案,以及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影响权重,制定了评价指标分等、分级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类别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藏和青海地区开展了多次煤炭资源潜力调查工作,但由于煤炭地质工作程度低,极大的制约了青藏高原煤炭资源潜力的评价工作。以整个青藏高原为单元,在系统梳理煤炭资源预测区煤炭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法,将四个评价条件量化为8个评价指标、20个评价参数,建立了青藏高原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对青藏高原61个煤炭资源预测区垂深6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划分出有利区18个、中等区23个和较差区20个,并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下一步煤炭地质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和支撑。近年来我省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大,尚未利用资源中可供建井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受我省煤炭资源聚煤规律、赋存总量、地质条件和主要预测区勘查程度低等条件的限制,资源勘查形势严峻。通过对吉林省煤炭资源开发情况、煤炭供需形势及预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加大、加快地质勘查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接续和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