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copath模型是生态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评价模型,目前主要在不同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笔者综述了海洋、湖泊、水库等生态系统中Ecopath模型的相关评价指标,包括生态营养转化效率(EE)、生态系统特征指数、生态位重叠和营养级能流特征等;并归纳总结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文献数据,阐述Ecopath模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评价与应用的现实意义,为今后开展内陆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域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和多重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其从元素比率的角度将生态学科的各个层次(分子、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以及全球尺度)有机联系起来。本文综述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研究历史及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生长率假说及其分子基础、内稳态与生物进化、食物网及养分循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水域生态学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瑾 《海洋世界》2008,(3):12-27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仅占地球总面积2%略多一些的湿地生态系统,虽没有海洋的浩瀚、森林的广袤,但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支持了全部淡水生物群落和部分衍生生物群落,其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地球生命系统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筹)和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学会于1985年11月14日—20日在苏州联合召开“水域生物资源增、养殖开发和管理中的生态学问题”及“虾、蟹人工养殖中的有关科学技术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或摘要180多篇。来自全国16省市51个单位的13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河口区海域是河川径流与海水交汇混合的地带,水环境各要素的变化相当复杂,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河口水的盐度因径流量的变化和潮汐的作用而具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丰富的有机碎屑和各种营养物质随着河川径流不断地汇入河口水域,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河口海域成为不同营养级生物生产过程极其强盛的区域;同时,大量有机碎屑和生物尸体的存在也使得河口海域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异常活跃。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注入河口水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增多,对河口生态系统形成了与日俱增的威胁和冲击。海河口区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尽管近年来,对区域性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陈騳、钱振儒等, 1982 ;张景镛、李士荣等, 1984; Ishida, Y. & H. Kadota,. 1974; Austin, B.& S. Garges et al., 1979; Simida, U., N. Taga et al., 1980; Sugita, H., H. Tanami et al., 1981; Simida, U., K. Tsukamoto et al., 1982; Sugahara, L, L. C. Lim et al., 1984),但是有关河口水域海洋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菌群组成特点的调查研究报告,在国内则尚未见到。 调查了解海河口区有机污染水域中海洋异养细菌的分布规律和菌群的组成特点,不仅有助于阐明富营养化与海洋微生物间的关系,而且对于河口生态系统的深人研究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海洋与湖沼》2012,(3):410+437+561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定于2012年11月3—6日在青岛市黄海饭店召开。一、会议主题: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会议下设专题:(1)海洋生态系统演变与生态灾害;(2)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3)海洋腐蚀、污损及其控制;(4)全球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1 0月 2 8~ 30日 ,山东 (暨 )青岛市海岸工程学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和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来自省、市两级学会的理事和论文作者共 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虞源澄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秘书长袁晴霏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省、市两级学会副理事长、中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党委书记王广俊主持 ,学会理事长曲绵旭致开幕词。曲绵旭理事长首先热烈欢迎虞源澄主任、袁晴霏副秘书长作为学会的客人应邀出席会议 ,同时欢迎各位理事和论文作者到会。会上 ,虞源澄主任发表…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从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生态影响评价模拟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作为合理安排海洋空间布局的工具,在全球的海洋管理中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本文借鉴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分级区划体系,针对完整生态系统的大尺度海域规划,基于海洋生态重要性分级,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将海域划分为Ⅰ、Ⅱ、Ⅲ三级保护等级,在保护等级之下参照海洋功能区划制定严格保护区、参观保护区、渔业与休闲用海资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养护区、资源保护开发区共五大保护亚区,并提出具体的管理目标与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合理分配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区域、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下简称MICE)研讨会是由联合国教科文所属生态科学部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和海洋科学部海岸带海洋计划(COMAR)赞助,研讨有关亚太地区沿海各国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的会议。MICE 第三届会议于1986年12月9日至12日在泰国南部仁廊府召开。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黄海沿岸威海小石岛海洋牧场2016年6-11月份和荣成西霞口海洋牧场2016年6-10月份海洋牧场海底观测网实时高频温、盐、深、溶解氧、叶绿素浓度等水环境数据对牧场的海底环境进行季节变化分析和日变化分析,并利用自由水域假设建立溶解氧生态模型,对两个牧场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得到其GPP,R和NEP的月变化趋势,并结合实测溶解氧数据和海底视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的西霞口海洋牧场进行合理建议。研究还发现对于这两个浅水动物养殖型海洋牧场,物理过程对溶解氧变化的贡献和生物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梳理并比较国内外主要海洋空间规划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情况,揭示各类海洋空间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对于海洋空间规划中吸纳生态系统服务知识来促进“多规合一”实践进程,以及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海洋空间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各有侧重,国内外相同类型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也存在差异。总体上,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中将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技术工具、评价指标和沟通媒介,以构建合理的海洋空间格局、优化管控成效并增强规划协调性。国外研究侧重运用生态系统服务来创新规划制度安排,国内学界则聚焦于为区划管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建议深化海洋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度整合研究,推进海洋空间规划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践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由13届国际第四纪大会(13 INQUA)组织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4—2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的1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155篇,在大会及分组会上报告和交流的有74篇。知名专家王乃梁教授和周慕林教授等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演讲。会议围绕第四纪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食物资源对海洋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海洋动物的营养生态位描述了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及功能, 对分析种间关系和资源分配模式、了解群落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在整理近3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归纳了当前海洋动物营养生态位研究的主要方法(胃含物分析、整体组织稳定同位素分析、脂肪酸组成分析和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及其应用领域, 着重归纳总结了量化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生态模型, 并分析了各营养生态位评估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在此基础上, 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海洋动物摄食生态学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适宜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适宜性研究是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平衡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矛盾,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区域发展协调可持续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也是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文章论述了生态适宜性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演化过程;评述了陆域生态适宜性研究的典型方法,即生态因子叠置法、逻辑规则组合法和格局-过程模型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归纳了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及与海洋生态适宜性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海洋生态适宜性的概念、内涵;最后总结了目前生态适宜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应用,以及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士金 《海洋与湖沼》1982,13(2):201-201
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国家科委海洋生物分组和天津市水产学会联合召开的海洋水域生产力及渔业资源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6—12日在天津召开。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联合召开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水产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被称为三大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以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广泛的广东和广西作为研究区,研究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红线的容斥关系,进而进行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空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生态红线外的推荐优先保护区域。该文基于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2020年和2021年现场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知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4 481.39 hm2(红树林11 928.87 hm2,盐沼1 258.00 hm2,海草床1 294.52 hm2),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1 751.30 hm2(红树林10 171.70 hm2,盐沼1 450.36 hm2,海草床129.24 hm2)。结果显示,广东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62.13%、广西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面积的59.88%分布在海洋生态红线内。...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七日至十日,中国海洋学会所属的海洋调查研究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和海洋情报资料咨询服务中心,在青岛联合召开了首次海洋观测技术研讨会。七十四名海洋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海洋局,上海,山东、浙江等部门和省市的十七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