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福建省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科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晏路明 《热带地理》1990,10(2):97-1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年总量及季节分配规律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优势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四川盆地热,水条件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减少,但总辐射中散射辐射占50%-70%,其中可满足作物的需求。开发冬水田,推广稻田半旱式免耕水旱轮作,扩大双季稻和麦,稻,稻三熟制,建立四川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水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福建三明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样地内粗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和径级分布,研究米槠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北京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山区1 km^2小网格的气候资料,应用农业气候适宜度理论、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5项农业气候指标与山区栽培植物生长发育条件之间隶属函数的建立及其权重的确定,分别计算山区各网格点的农业气候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并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它们的栅格图.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以平谷、密云、怀柔南部等东北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系统较为优良,无论是气候资源总量还是其匹配状况以及利用率都是本地区最高的;与之相反,西北部和海拔较高的山区,不仅农业气候资源总量贫乏,而且光、热、水资源的匹配程度较差,导致农作物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此外,房山东南部和昌平南部等地区气候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受水资源的限制,光、热、水资源的匹配程度较差,致使当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主要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黄清麟  董乃钧 《山地学报》1999,17(4):368-374
按干扰形式和次生演替时间的不同将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划为近原生阔叶林,早期阔叶林,择伐阔叶林,人促阔叶林及残次阔叶林五大类型,分别从群落结构,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林分生长,直戏结构,林分密度六方面说明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理想结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典型林分结构的分析,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理想结构的指标与标准,包括林层结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灌木层中乔木幼树、林分基本蓄积量、材积按径阶分布、林分密度、株数按径阶分布、商品材树种结构等8个指标和各指标的具体标准,旨在为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为异龄林理想结构的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9.
相同立地和伐前林分、年龄相近的天然阔叶林与人工杉木森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天然阔叶林地上部分有较持水量和0cm~40cm土壤蓄水量均大于人工杉木林;天然阔叶林0cm~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人工杉木林;全氮、全磷含量高于人工杉木林,天然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及维护土壤肥力功能显著优于人工杉木林。  相似文献   

10.
11.
黄清麟  李元红 《山地学报》2000,18(2):139-144
面上和点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阔叶林的生产能力比人工马尾松林、人工阔叶林大得多;虽单位面积蓄积量注小于人工杉木林,但单位面积生物量与人工杉木相近;2天然阔叶林除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珍贵用材外,还可提供人工林所无法提供的丰富多样的非木质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漳平市永福镇为例,分析了福建中高海拔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认为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恰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劣势的高海拔低气温;并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进一步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化劣势为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在分析影响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地理要素的基础上,研究该垦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模型及形成的相关图件了解垦区光、热、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指导垦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初征  郭建平  赵俊芳 《地理学报》2017,72(7):1248-1260
为探求未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输出的东北地区IPCC AR5提出的低辐射和高辐射强迫RCP_4.5(低排放)、RCP_8.5(高排放)情景下2005-2099年气象资料,通过与东北地区1961-2010年91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同化,分析了历史资料(Baseline)、RCP_4.5、RCP_8.5情景下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年均温度空间分布自南向北降低,未来各地区温度均有升高,RCP_8.5情景下升温更明显,Baseline情景年均温度为7.70 ℃,RCP_4.5和RCP_8.5年均温度分别为9.67 ℃、10.66 ℃;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一致,具体≥ 10 ℃初日提前3 d、4 d,初霜日推迟2 d、6 d,生长季日数延长4 d、10 d,积温增加400 ℃·d、700 ℃·d;水资源稍有增加,但不明显。② 历史增温速率为0.35 ℃/10a,未来增温速率最快为RCP_8.5情景0.48 ℃/10a,高于RCP_4.5的0.19 ℃/10a。21世纪后期,RCP_8.5增温趋势明显快于RCP_4.5,北部地区增温更加速。其他农业热量资源随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但具体空间分布有所不同。生长季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东部地区降水增加,西部减少。未来东北地区总体向暖湿方向发展,热量资源整体增加,但与降水的不匹配可能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湘西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在优势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湘西地区的农业气候条件,发现农业气候资源有五种潜在优势突出。开发湘西大农业应合理利用这五种潜在优势。提出了以林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大搞多种经营的五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亚热带北缘青梅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宜兴市善卷乡进行土地类型划分,选择影响青梅生长发育的相应因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中亚热带北缘青梅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并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该地区青梅生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与人工林对比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庄河流域具有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良好条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水稻、杂粮(苦荞、黍),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及桑树。由于作物生长具有复杂的生物物理机制和生物化学变化过程,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如光、热、水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为了监测西庄河流域气候特征,特地在流域中部设立了一个观测站,获得了该流域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使主要栽培作物的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对西庄河流域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主要栽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西庄河流域属于水稻、桑、烟叶分布区;玉米、苦荞、黍分布适宜区;小麦、茶生态分布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吴洁  秦公伟  冯俊霄  郑博  赵文博 《地理科学》2020,40(10):1742-1752
运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秦巴山区1960—2015年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①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4 482.77 MJ/m2,呈现由南向东北、西北递增的态势;年际变异系数为8.85%,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态势。②地表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率为-10.17 MJ/m2,1970—1992年下降尤为明显;空间上呈现西北局部不显著的微增和东部普遍显著性的减少。③年内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单峰型,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空间上由南向西北、东北递增;7月年递减率为-0.49 MJ/m2,以西南剑阁县、北川县和东南保康县递减明显;12月年递减率为-0.715 MJ/m2,以汉滨区递减最快;④结合降水量和≥10℃积温,将秦巴山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区。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变化,高纬东西分异",年内递减区表现为"夏季纬向变化,冬季涡旋状"的空间差异。因此,区域内部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差异大,利用光能资源助力农业扶贫,应体现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