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量算表面积的各种方法作了如下分析:从几何方面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异同,从实际操作上比较了繁简程度,从实用观点上为方法Ⅱ作了几何精度的分析。并与文献[3]有不同的看法,为方法Ⅱ作了“辩护”,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定该法误差是“较大的”,由于地表面起伏变化的高差远比水平距离为小,方法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误差也不会很大,因而本文认为该法仍不失为简便可用的方法之一。最后,对方法Ⅱ在实际应用时,提出了依据地貌变化作分区量算的改进建议。实验结果初步证明,这个建议能有助于提高量算表面积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格点与面积的关系,研究制成具有最佳结构方案的格点板,探索出一套用格点板量算面积的方法——格点法。依据实验成果分析并导出格点法的面积中误差公式,研究了提高功效与精度的途径。格点法是量算小图形面积与卫星像片影像面积的方法,配合地图网,还可量算大图形面积。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地形图向来是测绘行业的主要产品,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与它的一个基本特性“可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地形图是严格按数学规律(正形投影,按比例)制作的,人们可以在地形图上图解量算与点线面有关的各种几何量,如坐标、高程、坡度、方位、距离、面积、体积等,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学科分支:“地图量算”。  相似文献   

4.
地图扫描数字化是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地图上的图形经扫描数字化后,其几何形状和面积因误差的存在而发生改变。文中利用几何纠正与面积会合的方法建立数字化点的误差模型,并根据解算结果对GIS中的图形进行纠正,使数字化的图形面积与实测面积相一致,以满足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等部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CH951635解析法土地面积量算及精度分析/程效军,顾孝烈(同济大学测量系)∥成都市勘测/《城市勘测》编辑部。—1994,(4). —15~18 本文就解析法量算土地面积,特别是对含有曲线的地块面积的解析法量算、精度分析等进行讨论,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高精度土地面积量算方法,即用圆曲线拟合坐标解析法面积量算,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图6表1 面积量算精度估算  相似文献   

6.
应用三次样条法进行林地面积量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各种面积量算方法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各种量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性。比较了仪器实测与图上量测林地面积精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图上量测林地面积因不可避免的存在系统误差而其精度要比仪器实测林地面积所得精度要低的结论。最后本文着重推导了利用三次样条法测定林地面积的数学原理,并对梯形公式法、辛普生法、等距三次样条法和三次样条法对于林地面积边界不规则曲线的拟合原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对中国科协北京绿化基地地块同精度的GPS测量试验结果运用上述四种方法量算面积的精度结果进行比较,可知三次样条法量算林地面积的精度最高,且该方法便于差分GPS(RTDGPS)作业。  相似文献   

7.
大型GIS中方位距离的量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方位、距离的量算是GIS开发、数字地图应用等空间分析中最基本的计算。沿用传统的局部投影平面上的各种分析、量算方法难以在大型GIS或大区域数字地图的空间分析中准确实施,距离、方位的量算应基于(B,L)2维场所决定的地球椭球面几何参考系依据大地线进行。文中给出了方位、距离的简化算法,计算精度高,展开级数收敛快,没有显著病态、停滞,对大型GIS及大区域数字地图的数据处理,对多分辨率、大区域或全球范围的数据无缝连续的定位分析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何超 《四川测绘》1994,17(3):131-132
本文提出了微机量算图斑面积的精度模型.并应用该精度模型对图斑面积的量算精度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GIS空间目标的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GIS中常用的空间距离度量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些距离度量没有顾及空间目标的整体形状、位置分布等特征。基于此,引入了Hausdorff距离的概念,给出了Hausdorff距离的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Hausdorff距离容易受空间目标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进而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现有的距离度量并不能有效地表达空间目标间距离的整体分布,并提出了一种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这种距离模型能够度量空间目标间距离分布的中心趋势和离散度。实际算例证明了此模型在GIS环境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力与水准观测值中都含有重要的重力场信息与点位垂直分量的几何信息。本文将在整体大地测量框架内构制这两类观测量的联解模型.讨论模型的解算及其与传统解算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张帆  黄印  黄先锋  徐思奇 《测绘学报》2017,46(12):1950-1958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是获取对象表面几何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扫描对象的完整性是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获取的基本要求。为解决实际扫描过程中,因作业空间受限等原因引起的扫描死角而导致点云缺失的问题,本文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原理提出了针对非直视区域的普通平面镜辅助激光扫描数据的获取方法。分析了普通平面镜对激光光束传播路径与距离的影响机理,推导了激光扫描经普通平面镜反射像点对应的物点坐标解算方程;顾及激光扫描特性,设计了包含球标靶和普通平面镜的镜面反射系统,阐述了系统构建、系统检校与系统坐标系构建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小波分析的线状特征数据无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波分析提出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多尺度一致性无级表达模型,研究了基于该模型获取整数尺度上的地理信息,以及通过增量、连续地增补细节来获取分数尺度上的过渡地理信息,从而获取任意尺度上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方法,动态地实现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无级表达,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地名数据库的建设主要靠传统测绘手段完成,存在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随着地理数据服务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在格式、尺度、范围、内容、现势性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的免费地名数据库。本文提出了一种整合多开源网络地名数据库形成统一格式、多尺度、内容完备、现势性强的矢量地名库的方法。首先通过OGR和数据访问API构建不同文件格式的网络地名库的矢量格式转换模型,然后对多网络地名库进行矢量转换,最后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分类映射等处理过程建立矢量地名数据库。本文以香港地区的Geonames,GNS,OSM地名数据库整合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One characteristic of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that it addresses the necessity to handle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t multiple scales. Lands span over an area greater than 15 million km2 all over the globe and information types are highly variable. In addition, multi‐scale analyses involve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integration of datasets deriving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currently worldwide used system of latitude and longitude coordinates could avoid limitations in data use due to biases and approximations. In this article a fast and reliable algorithm implemented in Arc Macro Language (AML) is presented to provide an automatic computation of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ells in a regularly spaced longitude‐latitude (geographic) grid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well‐known approximation of the spheroidal Earth's surface to the authalic (i.e. equal‐area) sphere. After verifying the algorithm's strength by comparison with a numerical solution for the reference spheroidal model, specific case studies a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when switching from geographic to 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 This is done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ulations to calculate cell areas. Even if the percentage differences are low, they become relevant when reported in absolute terms (hectares).  相似文献   

15.
统计格网尺度的不同会带来统计结果的差异,如何选择统计格网是地理国情信息统计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自相关的地理国情信息统计格网尺度选择方法。采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50 m、60 m、70 m、80 m、90 m、100 m、250 m、500 m和1000 m几个尺度下,以植被覆盖信息统计为例,利用面积占优法和中心点归属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格网化,得到了不同尺度的植被格网数据;计算植被覆盖面积统计误差,分析不同尺度下植被覆盖信息的空间自相关的变化特征,并利用Moran’s I系数差值进行尺度选择,得到了植被覆盖信息统计格网的适宜尺度。以龙沙区和清涧县作为研究区域,结果表明,在地理国情植被覆盖信息统计时,不同地区的格网统计适宜尺度是不一样的,植被覆盖度中低的龙沙区的适宜尺度为100 m,而植被覆盖度高的清涧县的适宜尺度为250 m。  相似文献   

16.
无场几何定标是未来多波束激光测高卫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高分七号(GF-7)线性体制全波形激光测高仪,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和波形匹配的无场分步定标方法。在深入分析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严密几何定位模型,采用公开版的地形参考数据和某地区1∶2000高精度的DOM和LiDAR-DSM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开展了在轨无场几何定标试验,显著提高了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精度。在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影响未进行外场定标期间,有效解决了激光测高数据处理无定标参数的实际困难。本文对无场定标结果与高分七号实际外场定标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无场定标结果与实际落点位置的平面误差为11.597±3.693 m,最小值为7.115 m,平坦地区高程精度优于0.3 m,虽然略低于外场定标结果,但能满足1∶10 000高程控制点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是城市建筑立面数据采集的新方法,由于三维点云具有数据量大、无规则等特点,导致从点云中精确分割城市建筑物信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传统张量投票方法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个尺度下点云立面特征判别的概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张量投票方法来实现平面分割,更加精确地实现了立面特征的识别.通过实例,将该方法同主成分分析和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万昌君  吴小丹  林兴稳 《遥感学报》2019,23(6):1064-1077
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对于了解和掌握地表的规律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地面站点观测、实地调查等传统方式获取数据,对地理要素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但该类方法往往表现的是"点尺度"观测,不能在大尺度情况下准确地反映地表的时空变化信息。遥感卫星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获得空间连续的对地"面尺度"观测数据,然而其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其获取的地表信息仍十分有限。同时地表的空间异质性和个别地表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使得利用遥感数据对地理要素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时,时空变化分析结果会随观测尺度而发生改变。本文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方面综述遥感数据时空尺度对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产生的影响和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减小时空尺度对结果不确定性影响的现行方法。可以通过多源遥感协同观测和反演、尺度转换、空间建模等方法减小空间尺度引起的不确定性;通过联合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方法减小时间尺度引起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所观测地理要素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a synthetic index method is usually used to select all typ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indexes so that more aspects can be covered; however, the requisite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are not always available or are not highly relevant to the studied geographical spac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duct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s. In this paper, a spatial value density assessment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hazard of place model. First, a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 of a coastal city was obtained using oblique airborne photogrammetry and image-based 3D reconstruction and then, architecture footprints were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geometric information of each individual building. Additionally,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o quantitatively account for the aggregate economic value of a selected set of urban surface features.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the aggregate value of these urban features within each geographic unit can be accurately calculated to quantify the exposure and vulnerability of coastal cities to storm surge. 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Weiha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shows that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ccuracy was greatly improved by downscaling the assessment granularity from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to a 1-km gr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