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顾及时空几何及物理效应的四维整体大地测量,给大地测量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实用观点出发,建立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模型,并给出了地面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在所有观测方程中,都以点位速率和重力位速率为未知数,以便减少观测值的历元归算;而且随着观测历元的增加,速率参数的精度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模型与固体力学方程求解构造应力场结合起来,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方程中加入了由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面点重力变化的观测方程,其中包含测点的位移参数,边界结点上待求以数利用有限单元法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平差过程中推估,采用统一的插值函数。  相似文献   

3.
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差基准的基本概念出发 ,说明动态大地测量的平差基准的意义和基准的数量 ,讨论动态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建立等价于原观测值的坐标差与速率差的观测方程及基准方程 ,并通过分析说明 ,四维大地测量平差必须恰当地选取平差基准 ,才能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实用化和空间应变的一系列问题。利用整体大地测量和动态平差的理论,建立了实用模型,导出了重力向量、天顶距、方位角、距离、正常高差和重力位差的观测方程,解决了实用化的局部重力场协方差函数求定的问题。改进了西德学者Landan、Hein等人的OPERA软件,并转换为MASSCOMP小型机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程序;用这套程序进行了周长约970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包含一个一等三角锁环和部分二等三角点(共124个点)的三角网和重力、水准、天文测量两期资料的整体平差;推导了三维应变的公式并计算了应变参数;取得了一些有参考价值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局部重力场逼近的虚拟质点方法,导出整体大地测量的虚拟点质量模型,给出了地面大地测量及GPS水准观测在这一模型下的观测方程,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整体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方程中作为随机信号的重力场参数(ΔN,ξ,η)均表达为重力异常Δg的泛函,又引入Δg的B样条函数并以样条系数C_(11)作待定参数,提出一种整体大地测量的确定性参数模型,给出了相应系数矩阵的表达式和算法,最后对该模型的求解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了摄影测量与非摄影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中大地测量观测值的严密数学模型——三维大地测量模型和常规的近似模型,针对这两种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适合于联合平差的准三维大地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研究空间VLBI在大地测量等领域应用的意义,探讨了空间VLBI的观测量类型、观测模型及其涉及的大地测量所关心的参数;并采用1980~2004年的VLBI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对大地测量所关心的几种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为了深入地开展大地测量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在国家测绘局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们从1987年10月开始,着手建立崇阳多功能大地测量标准试验网(简称崇阳试验网)。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尽可能地利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最完善的观测程序,先后完成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距离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高度角测量、GPS测量和近地面气象要素测量等野外观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精密测量成果。为整体大地测量、三维大气折射模型以及其它科学研究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为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及常规大地测量的仪器检验提供了良好的野外检验场地。  相似文献   

10.
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姚宜斌  杨元喜  孙和平  李建成 《测绘学报》1957,49(10):1243-1251
近50年,由于大地测量观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大地测量学科不断进化,并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与融合。本文首先简述了大地测量学发展的背景和在历史上发挥的主要作用,梳理了大地测量传统学科的形成。进一步,分析了大地测量发展现状,侧重从观测手段的进步描述学科的发展;从应用领域的拓展描述交叉学科的形成;从国家需求和科学发展出发,描述了大地测量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大地测量现阶段学科分类建议,试图为大地测量工作者的科研选题、基金申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小东  施颢  甄宗坤 《现代测绘》2014,(1):12-13,17
研究了利用SVR进行平均海面高格网化的方法,并结合平均海面高数据的特点,确定了格网化半径;利用Surfer11软件中几种数据插值方法,对平均海面高进行了格网化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将SVR格网化方法所得平均海面高与surfer11格网化所得平均海面高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SVR进行平均海面高格网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刘舸  邓兴升 《测绘通报》2019,(11):69-73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割法的自动提取高分影像建筑物的方法。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定位与检测建筑物的位置,逐一提取单个建筑物轮廓,利用检测结果分别建立建筑物和非建筑物的高斯混合模型(GMM),然后结合最大流最小割的图像分割方式实现全局优化,完成建筑物初步提取,最后用形态学进行优化。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溃坝生命损失评估涉及众多地理空间对象且影响因素多而复杂的特点,提出了GIS支持下基于遗传优化神经网络的溃坝生命损失评估方法。引入GIS与空间信息格网,提出了基于GIS空间信息格网模型的溃坝生命损失评估计算模型。分析了溃坝生命损失的影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评判,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开发了GIS支持下的溃坝生命损失快速评估系统,分析了系统的集成方案以及GIS空间信息格网模型的实现方法。应用表明,该评估方法精度较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地面激光扫描球形标靶的球心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球形标靶的特点,通过激光雷达方程描述了球心误差的产生过程和性质,研究统计了球心误差随激光入射方向的分布,采取多项式拟合和模拟球面的方法确定了球心位置和误差大小。实测数据验证了球心误差的系统性特点,并提出削弱球心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点状地图符号的神经网络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神经网络的点状地图符号自动识别研究,设计了点状符号识别流程。采用四层BP网络模型,通过参数设置及输入输出设计优化网络,通过数据格式分析及内存调整优化程序,在程序实现过程中反复试验,总结出了参数的变化规律,实现了点状符号的简单、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6.
建立接收机钟差的高斯马尔可夫模型,通过自相关函数估计接收机钟差的时间常数,利用Allan方差确定模型谱密度参数,将滤波后的接收机钟差返回补偿至GNSS观测方程,重新进行导航解算。实验结果表明,对接收机钟差进行滤波,可有效提高钟差估计精度,提高GNSS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小波方法和非线性回归估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利用小波变换得到非线性回归估计函数的方法,且将该方法的结果与仅用回归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监测数据列进行小波分解并对小波系数作用于阈值,然后通过对小波系数估计能得到回归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更接近变形体变形规律,是一种能够更好地进行预测的方法,该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GNSS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的代表。为了提高GNSS时间序列的精度,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线性分析的方法,探测分析时间序列存在的趋势项、周期项以及复杂程度。利用线性拟合方法获取了3个方向的拟合函数;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探测出时间序列存在周期项和趋势项;应用AR(p)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了短期预测分析,通过模型定阶、估计,确定了AR(2)为最佳的预测模型,随着预测步数的增加,预测精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在已有的预测模型中,所采用的初始数据往往不能满足等时间周期采集,而且还会伴随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观测误差,模型本身的误差累计,不能进行长期预测。文中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初始值进行拟合改进,采用Lagrange插值方法将非等间隔序列转为等间隔序列,并基于新陈更替GM(1,1)模型利用MATLAB建立沉降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模型残差进行GM改正以提高模型精度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初始值序列改正后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优化改进后的模型预测误差小,预测精度优于新陈更替GM(1,1)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的精度,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区浅沟为例,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建立DEM并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对比近景摄影测量以不同方式获取标记坐标后建立DEM的差异,同时以测针板实测浅沟横剖面为参照,对比分析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横剖面的精度。结果表明:RTK获取密度较低的点数据,建立的DEM较粗糙,仅体现沟缘大致走向;近景摄影测量+RTK方法测得的DEM高程整体低于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所得DEM高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两种方法获取数据所提取的浅沟形态参数精度较高;对比浅沟横剖面,横剖面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测量所得与实测横剖面重合度较高。因此,利用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进行浅沟测量,在精度、效率等方面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