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振庆  汪宇明 《热带地理》2007,27(6):558-563
分析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由城市核心的空间集聚到边缘地区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广西旅游空间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而且不断变化,影响其变化的空间要素则是多方面的。受珠江三角洲等国内以及东南亚等国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因素的影响,广西入境旅游流由长期偏集于桂林一地逐步出现了向东、向南分流的新格局;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使城市核心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日益增强;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形成更是加快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广泛的、多层次的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并促进了广西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内部更加整合、外部更加开放"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汪德根 《干旱区地理》2008,31(3):456-463
运用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平均径路长定量研究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分析得出,目前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集聚性强(Rn=0.03),适合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但由于β=1.5,γ=0.58,平均径路长为2.57,表明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性和通达性较差,说明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空间联系较弱,加强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和通达性水平,是该旅游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旅游区紧密度指数C=0.81,则表明较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研究表明,最近邻比率Rn、β指数、γ指数、紧密度指数和平均径路长等5种分析技术是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较为合理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其空间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该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紧密度指数6种分析技术,对皖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J支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目前皖南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加强和加快构建皖南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是皖南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紧密度指数C=0.74表明,较为紧凑的区域形态为改善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性能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基础性内容。对广东传统山水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要素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旅游集散地空间分布等内容,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区际与区内交通网络建设的优化对策。研究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应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推进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廓清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界定,构建出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一般模式.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寻找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和最一般结构模式,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希望在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6.
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海岛型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海岛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舟山群岛作为我国最大的群岛,是典型的旅游资源复合型旅游地,海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该文分析了海岛旅游地节点、通道和域面的要素集合,具体阐述了舟山群岛的旅游资源要素结构、旅游交通结构、旅游集散地以及核心景区普陀山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三种途径:1)旅游资源的空间串联整合和并联整合;2)旅游交通及线路整合;3)动态旅游产品的整合——旅游节事活动。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处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具有等级性、层次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武汉市2002年和2011年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Moran’s I指数和集聚维数,结合GeoDa、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环境、旅游发展政策、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因素在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武汉市旅游景区“双组团”的空间分布密度不断增强;2)旅游景区“中密周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减弱;3)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单元呈现负空间自相关性特征;4)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不断趋于完善,但空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定量研究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地空间结构、目的地空间结构和旅游流空间结构。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多元化,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是主要的入境客源市场;东部沿海地带是我国入境旅游集中地带,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是我国入境旅游的三大中心,杭州、西安、桂林、昆明也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区域性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入境旅游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其组织效率的系统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系统学最新理论动态,对旅游空间结构传统研究视角和思维进行了批评。否定了旅游空间结构作为人为他组织主导对象的一般认识,引入自组织观点,揭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综合多种系统学理论分支和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型,剖析其组织过程及内在机理,创建了旅游空间结构组织效率的目标、空间、时间"三维"定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分析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通过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统计,基于GPS定位和ArcGIS软件,建立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沙漠旅游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基于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和旅游发展的景观主体功能分区需要,进行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主体功能分区。结论表明: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地域广、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沙漠(地)的边缘和少数腹地,呈现出个别地域较为集中分布的特征;沙漠景区(点)以主要交通线为轴,呈集群串珠状分布;沙漠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划分为:一大沙漠旅游带、三大沙漠旅游区、七大沙漠旅游圈。最后讨论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对台旅游的前线,而泉州"五缘"优势突出,是闽南文化保护区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主体所在,泉台旅游必然成为对台旅游的桥头堡。在对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基础上,运用此理论分析泉台旅游空间发展现状,提出泉台旅游空间发展对策,以期拓展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为泉州市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较为单一、更新较为缓慢、研究尺度易受区域面积影响、基于GIS的空间格网化分析方法在旅游领域研究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套旅游资源格网化分析与评价方法。一是根据社会经济、人口数据空间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出旅游资源的格网化概念及其构建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格网化空间拟合模型、格网单元尺度的选取等方法。二是从主观旅游资源本体角度和客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角度分别构建了基于格网化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方法。三是以青岛市为例构建了基于格网化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方法,为精细尺度下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与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浙江陆路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一曼  修春亮  孔翔 《地理科学》2018,38(12):2066-2073
基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板块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1996~2016年浙江陆路交通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发展影响。研究表明:交通路网建设带来城市可达性提升,其地理过程、格局呈现围绕“四大都市区”轴带放射状“Π型”演变特征。交通网络效应下,新增景区密集分布于邻近中心城市主要对外交通要道两侧,耦合于可达性时空演变,且“板块”旅游地域结构特征显著。空间计量结果发现,交通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地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洛阳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洛阳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地区。按可供水资源量,现状尚可维持,但预计2010年和2015年全区年缺水分别为0.75亿m3和2.43亿m3。为了保证洛阳市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依法治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污水资源化是实现市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核心是抓好农业节水和城镇用水。文章对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供国土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闫闪闪  靳诚 《地理科学》2019,39(10):1602-1611
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构建洛阳市区各景点间游客流动的关系矩阵,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区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论如下:①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呈现出东南龙门石窟和东北白马寺旅游区极为密集,中心老城区网络联系较为紧密,北部邙山旅游区相对稀疏,西部旅游区几乎孤立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四大旅游集群的态势。②洛阳市区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网络,且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用”有限。③洛阳市区旅游节点分为4个系统,分别为一级旅游核心、次级旅游核心、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一级核心景点涉及面较广,对整体流动具有较强的支配作用,而边缘节点主要受到一级和次核心节点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