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由化工部地质研究院团委和学术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院第2届青年学术会议于1992年4月8日至10日召开。会议共收到院内26名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论文30余篇,有24名作者的27篇论文参加了大会宣讲交流。论文的内容涉及各主要化工矿产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数学地质、选矿工艺以及矿产开发和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探讨等科技领域。此次学术活动得到全院广大青年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届有所提高,这是我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几年来立足化学矿山地质科研事业,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会议于1990年4月3日在成都地质学院开幕,出席会议代表191人,经过五天的学术活动于4月7日胜利闭幕。 会议收到论文245篇,会议中,在主、分会场上宜读论文146人次,本次会议入选论文范围广,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论文内容包括矿产资源预测、地质统计学、计算机自动成图、成分分析法、数学地质新方法等。 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十几个行业,包括黄金、地质、冶金、有色、石油、核工业、煤炭、水文、地震、天文、海洋等系统的地质野外队、科研院所和院校等。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李沛然先生也列席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会议由成都地质学院彭副院长宜布开幕并主持了开幕式,由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承祚同志致开幕词,在开幕词中回顾了前三届数学地质学术会议简况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     
<正> 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团委在科技工作改革的新形势下,结合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为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是为他们能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尽快成才创造—个良好的学术活动环境和条件,在院党委的支持下,于1987年3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我院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院属研究室、钾盐地质大队青年科技人员提交的学术论文共27篇。我们从中遴选了13篇论文编纂在本期《化工地质》专辑中全文刊出,其余各篇则以题  相似文献   

4.
首届全国青年数学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130余篇,其中89篇文章在大会上宣读。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等特点。论文涉及面广,有一定深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说明我国数学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筹办的“首届青年沉积地质学术讨论会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7年10月24、25日在成都地质学院召开。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等20多个单位的80余篇论文,论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沉积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其中,涉及能源和固体矿产沉积地质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沉积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的作者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5月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共486人。还有近百名在蜀工作的同志到会听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83篇,会上宣读了202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大专院校等八个系统。其中在矿床地质界长期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学部委员达150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培育人材,为青年地质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国地质学会于去年11月5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从开始筹备就一直得到老、中年地质学家的关怀和帮助。会议在收到的800余篇论文的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和筹备的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0至2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300人。 会议收到论文230篇,在两个半天的大会学术交流和四个半天的小组学术交流会上共宣  相似文献   

9.
会议秘书组 《地质论评》1990,36(2):192,173
为了发现青年优秀矿山地质人才和新生力量的成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10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青年矿山地质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来自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冶金、有色、黄金、化工、建材、煤炭、轻工、核工等系统矿山企业及科研单位的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青年矿山地质人员是矿山地质工作的生力军,他们为矿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宋叔和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张之一到会讲了话,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觥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由本会沉积学会、中国地质学会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首届盐类沉积学术会议于1984年11月18—22日在四川自贡召开。来自地矿部、化工部、轻工部、国家建材局、石油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系统所属49个单位的代表共112人参加了大会。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大会上宣读的有22篇。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数学地质会议于1990年4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成都地质学院和四川省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191名会议代表来自全国各个系统。会议收到论文155篇,详细摘要20篇,其中大会宣读8篇,小会交流116篇。在提交的论文中,固体矿产定量预测约占40%,其主要特点是:1.以单纯的方法引入、应用进入到了理论的综合、分析与研究;2.以多种方法的简单迭加过渡到了多层次、多方法的合理组合;3.从一次性的、单矿种、单类型的预测扩  相似文献   

12.
<正>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美丽的古城京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85个国家和地区的4245名地质学家。与会中国地质学家230多名,其中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团80名,由地矿部部长朱训任团长。化工部地质矿山局、研究院王庆钟、魏东岩、李扬鉴为代表团成员。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000余篇,共进行了354场学术报告。岛弧地质和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本届地质大会共收到固体矿产地质论文摘要400余篇,设16个专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问题:海底热泉成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矿床成因机制,矿床  相似文献   

13.
由本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变质岩原岩恢复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至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到会代表118人,分属22个省市的72个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6篇,论文65篇。内容包括变质岩原岩恢复的综合方法,各种岩石化学计算法、微量元素法、多种副矿物法、数学地质法、稀土地球化学法以及氧  相似文献   

14.
郑和荣  宋春晖 《沉积学报》1987,5(4):136-136
由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筹办的“首届青年沉积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4至2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收到了来自全国生产、教育和科研等20多个单位的80余篇论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沉积地质学的各个方面和发展趋势。其中涉及能源和固体矿产沉积地质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反映了沉积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的作者都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中有近年来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副教授、讲师、工程师,也有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而更多的则是新近大学和研究生毕业,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而又默默无闻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劳动部召开的“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会议暨培训班”于1993年4月19日至24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化工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举行。来自11个省、直辖市劳动厅(局)及30余个厂、矿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劳动部、化工部地质矿山局、地质研究院及涿州市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我国是世界采矿工业大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矿山24万个,从业人数达1920万人之多。由于各种原因,矿山职业病危害十分严重。其中,粉尘危害最为突出,尘肺  相似文献   

16.
1985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在镇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遥感地质及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1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遥感地质代表36名,数学地质代表54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除冶金部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遥感、数学地质工作者外,还有石油部、  相似文献   

17.
<正>3月28日~29日,由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和地质研究院联合组织的第四届两院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化地质大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共征集论文42篇,涉及地质、物探、化探、水工环、遥感、项目管理等专业,均为两院青年技术人员结合各自近年来从事的各类地质项目和管理工作实践撰写的,能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其中40篇论文做了会议宣讲。  相似文献   

18.
阎俊峰 《地质论评》1982,28(2):147-147
全国磷矿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7—23日在昆明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非金属矿产地质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化工部地质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地质、建材、  相似文献   

19.
1997年6月10—14日,近70名青年地质工作者,在山东省东营市华东石油大学欢聚一堂,研讨我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会议是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青年分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4篇,讨论的焦点集中在7个方面:①层序地层与油气盆地问题;②地质流体及资源效应问题;③成矿系统与资源预测;④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问题;⑤资源立法问题;⑥黄河水资源与黄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69-6103569
<正>2015年4月18~19日,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于成都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地质工作者——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为主题,500余名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颁发了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王成善、张培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