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散流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找金方法。1986年以来,冶金系统完成1/20万比例尺的工作面积达12500多km~2,1/5万比例尺的56000多km~2。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1.样品管理一般分流样品编号有两个,一是设计编号,另一是顺序号。样品管理、加工、分析等主要用顺序号,资料整理时主要用设计号。通常顺序号按采样先后编号,可是分散流取样是按沟系取,工作安排是按交通情况布置。这样在一幅图  相似文献   

2.
按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规划的要求,从研究已知矿床异常模式入手,选择通化县赤柏松大型硫化铜镍矿床,进行了不同取样方法及采样技术有效性试验工作。在矿区及外围224km~2范围内,采用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于Ⅰ号矿体附近3.4km~2内又采用了1:5千土壤测量及1:1万岩石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已知矿体异常显示良好,同时又圈出8号、3号和2号等有望异常,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在不同的地质—找矿阶段中的目的、面积和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1)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大、中型矿田和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为数千平方公里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10万、1:20万或1:50万,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为2点/kM~2、0.25~1点/km~2或0.04~0.08点/km~2.  相似文献   

4.
开发不受沼泽微生物影响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是提高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探井预测成功率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在祁连山聚乎更天然气水合物已知区进行惰性气体勘查技术实验,研究了氦氖的测试方法,实验区为高寒沼泽景观,面积150km~2,采样密度2点/km~2,采样深度60cm,采集土壤顶空气样品300件和DK-3井岩芯样品400件,应用色谱反吹技术对顶空气样品进行了惰性气体氦氖的分析。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进行了综合解释,认为惰性气体异常与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关系密切,与烃类异常浓度范围一致,为顶部异常模式。实验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11个水合物发现井有10个位于He、Ne异常内,1个井位于异常外。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岩芯顶空气轻烃和氦氖指标的垂向分布特征,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上方土壤惰性气体的地气迁移机理。研究区近地表氦氖异常源于深部水合物矿藏和断裂构造,不受沼泽微生物的影响,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一种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狼洞山地区进行30 km~2的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采集化探样品13 212件。结合该区的高精度磁法测量、两处激电中梯测量成果和地质成果,对该区进行了找矿靶区预测。将本区初步划分出10处靶区,根据靶区内可能找到的目标矿种和可靠程度,划分为3类靶区:可靠类(2处)、较可靠类(6处)、可能类(2处)。  相似文献   

6.
选择地处羌塘高原腹地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核心区段的多不杂地区,开展了区域化探扫面试点测量。水系沉积物不同采样粒级成果对比研究表明,-10~+40目是该区的最佳采样粒级;抽稀试验研究表明,1个点/4 km~2的采样密度对于找寻大型以上矿床是有效的。根据-10~+40目水系沉积物试点测量结果,预测在多不杂矿区外围具有找到大型以上规模铜矿床的潜力,特别是在荣那沟上游一带。  相似文献   

7.
冶金部西南局605队自1982年以来,先后在川西地区不同景观条件下,各种金矿类型上进行1∶5万—1∶20万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面积1万km~2余,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几百平方公里。在工作过程中还做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找金的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找到了丘洛、桥桥上、菜子沟金矿床(点)。本文是对川西地区水系沉积物找金的采样、加工和分析方法的回顾和总结,希望它对本区地球化学测量找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5,34(2):427-430
<正>本篇共有6节,第一节为矿产地质样品采集工作的任务与意义,分作2次刊登,上期为该节的前半部分,本期刊登该节的后半部分。第一节矿产地质样品采集工作及其意义(下)5矿产勘查中采样工作的程序以往人们对于矿产地质采样工作的理解比较局限,仅仅考虑的是取样问题。实际上,采完样品不是采样工作的最终目的。因为:1样品不进行编录、编号,样品等于无源之水;2样品不进行严格管理,任其风吹雨淋、混杂,采到的样品就会受到污染;3样品不进行分析化验,等于无用的碎石,而分析化验不到位,采样  相似文献   

9.
针对镇沅县学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开展1∶2.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采样按正方形网格法布设,在矿区12. 23km2的范围内,将每个1km2方格作为一个采样大格,并按线点距为125m×125m将其平均分成64个采样小格。每个小格内采集1个土壤样,所有样品进行Au、Pb等元素分析测试,并根据测试成果计算出各元素异常下限,圈定了Au、Pb等多处异常。经异常查证,在矿区发现并圈定V8金矿体。应用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金矿的寻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森林沼泽水系较不发育区开展土壤测量时,部分区段存在厚度为1~3 m的黏土层,采样困难,大家选用采样介质不一。通过对比研究残积土、腐殖土、黏土的粒级分布特征、元素分布特征及同点采集的样品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认为在大兴安岭中北段森林沼泽丘陵景观区开展1∶5万化探时采用的方法为:采样介质为残坡积土;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9点/km2;野外样品加工方法为水筛。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七年,我队在龙山地区开展的区域化探工作(采集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17507个,土壤测量样品25480个,岩石测量样品1580个),取得较好效果:圈出异常391处,经检查发现九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计金锑矿2处,金矿1处,铅锌矿3处、钒矿2处、磷矿1处及与重砂、物探方法配合找到大型钨矿床1处。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找金方法.冶金部门自1986年以来,已完成1/20万比例尺12500km~2,完成1/5万比例尺56000km~2.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长,所获得的异常将越来越多,如何快速筛选出有潜在意义的异常,加快查证工作是当前化探找金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已有的经验表明:大金矿有大异常,如夹皮沟金矿田,金异常达上百km~2;金厂峪金矿床金异常  相似文献   

13.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成矿带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沿NE向延伸至外围浅覆盖区,外围成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实现外围浅覆盖区的找矿突破,选择开展机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点工作。依据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利用车载空气正循环+三翼合金刮刀钻进/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对浅覆盖区开展机动浅钻化探取样126件,采样密度16.8个点/km2,进一步探讨了浅覆盖区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包括钻进工艺选择、采样网度、采样物质、样品采集等内容;对零星基岩区开展土壤测量,采集样品278件,采样密度48.77个点/km2;分析测试了Au、Ag、As、Sb、Hg、Cu、Pb、Zn、W、Sn、Mo、Bi、Cr、Co、Ni等15种元素。通过上述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7处,后经异常查证在基岩区新圈定金矿体6条、银矿体1条,浅覆盖区新发现隐伏金矿体2条、银矿体1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次研究表明浅钻地球化学测量在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景观浅覆盖区找矿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趋势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两个测区的重力资料作了电算处理。这两个测区分别是东乡枫林矿区再力详查和乐平地区区域重力测量,两区工作程度很不相同。前者面积6km~2,工作比例尺1/万,设计总精度95μgl,实达50μgl。电算取值网格和实际观测点相同,为100m×50m。后者面积7200km~2,比例尺1/20万,设计总精度0.8mgl,实达精度约0.5mgl。实际观测点按1点/3(km)~2密度布置,电算取值网格为2km×2km。在一些文章中,对趋势分析方法有效性的评价是毁誉并存,看法不一。本文亦准备谈些我们在完成上述实算工作后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6,35(3):652-654
正样品采集篇中的第一节矿产地质样品采集工作的任务与意义、第二节矿产预查阶段的采样工作、第三节矿产普查阶段的采样工作,已陆续刊登在本刊2015年1~6期中,第四节矿产详查阶段的采样工作已刊登于前2期,本期及下期将刊登第五节矿产勘探阶段的采样工作。第五节矿产勘探阶段的采样工作(上)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北部为典型的森林沼泽景观区,勘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找矿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特定的景观内大区自然环境相同,而局部地质、地貌条件、植被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各有差异,必将影响工作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富克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查证的工作,以生产与试验相结合,对水系沉积物测量及后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认为富克山地区应属中低山森林沼泽亚景观区,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可以采用细砂、粉砂、岩屑,野外样品初加工方法为水筛,野外样品初加工粒级为-10~+60目.二级查证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采样层位为B层,介质以褐黄色、土黄色土壤为主,初加工粒级为-40目,初加工方法为干燥后过筛.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七年,我队在龙山地区开展的区域化探工作(采集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17507个,土壤测量样品25480个,岩石测量样品1580个),取得较好效果:圈出异常391处,经检查发现九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点,计金锑矿2处,金矿1处,铅锌矿3处、钒矿2处、磷矿1处及与重砂、物探方法配合找到大型钨矿床1处。现将本区化探工作成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单位、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各有不同,工作效果不明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法技术,认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1~2)个点/4km^2,可取得好的效果。笔者仅以一二五公里幅区域化探为例对新、旧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1月地矿部在京召开1:5万区调工作会议以来,1:5万区调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和显著的区域地质矿产成果。1983年前,25年共完成1:5万区调面积约15万 km~2。其中1958至1980年,22年平均每年完成5~6千 km~2,1981至1983年,平均每年1~2万 km~2。从1983年起,三年来完成约17万 km~2,其中1984年完成4万 km~2,1985年完成5万 km~2,1986年完成8万 km~2,预计1987年将超过8万km~2。  相似文献   

20.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6,35(1):209-212
正样品采集篇中的第一节矿产地质样品采集工作的任务与意义、第二节矿产预查价段的采样工作、第三节矿产普查阶段的采样工作,都已分作2次陆续刊登在《矿床地质》2015年1~6期中。第四节为矿产详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也将分作2次刊登,本期刊登该节的前半部分。第四节矿产详查阶段的采样工作(上)依据国家标准GB/T17766-1999的规定:"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